分享

论坛的意义

 葳蕤的石空 2021-12-30

论坛的意义

葳蕤

很多展会都会设有论坛,但以我的经验来看,大多数是可有可无的,有两点可以论证:其一,论题多是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无人感兴趣,甚至媒体也不会对其中的任何一篇有兴趣,想要分享与读者;其二,与会的多是理论家和媒体,普通石友很少去听,觉得从中学不到知识。

论坛沦为一个展会的“鸡肋”——没有具体作用,但少了又觉得展会不完整。

侯老主持的山西展会,却年年都有。

侯老并不是把这个当作“鸡肋”来对待的。他把论坛当成重点。每年都在很努力地根据一年或者近几年石界里出现的“问题”进行论题设定,论题也不只设一个,然后请各地理论家来“论”。理论家的名单并不是固定的,他如果发现了新的有想法的人,都会虚心去请对方来参加论坛,让对方写一篇文,展示自己的观点。这在石界真是难能可贵。

本次论坛的几个论题,都很有意义,我尤其喜欢“艺术批评对赏石艺术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论题。

当然,今天并不是来夸侯老的。

说说论坛吧。可以假设一下,以后展会都没有论坛了。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好!理论都是臭裹脚布,一点意义也没有,扔掉!只有精品展,只有销售摊位。一个又一个展,匆匆而过,留下的是哪些石头得了金奖,哪些石头高价成交。然后,没了。本次展会的主题是什么,想表达什么,会在石界有哪些影响,石界目前有哪些问题?统统没人care。

没有展会这种机遇,谁还会组织一群人,坐下来聊一聊石界的理论方向,石界的一些问题?

应该很少了吧。石头是非正统的,又没有财政拨款,谁来养活理论家啊!谁会花钱组织一群人谈“理论”,又没钱没名可赚(我当然最希望的是有专门的论坛)!

可以想见本来就缺少“理论”的石界,更没有人发表思考的观点了。观点的发布也是需要契机的。

其实今天也不是说论坛的意义,而是说“理论”的重要,思考的重要。

现在石界喧嚣,浮躁,一切向“钱”看齐,有钱的就是好的,否则反之。这对于经商的人是没错的。但谁来站在一个高度看石界呢?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石商,这不是他们的责任。我们只能寄希望真正的为石头艺术的方向操心的“理论家”有机会坐在一起讨论这种关乎方向的问题。

让理论与实践,共同引导真正的赏石艺术、赏石审美,让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石头,厘清审美与商业的关系,不要夹杂在一起不清不楚,互相歪曲与误解、抵毁与谩骂。

南极渔人老师说:“……很难进入同层面的思考与讨论,比如一方谈的是艺术本体论的问题(何为艺术),立即有人兴冲冲地出来说,你说的不对,有些东西还是很值钱的……十分地乏味与无趣。”

不仅乏味与无趣,还十分的尴尬。

这些思考,不管是“研究些问题”,还是“谈些主义”,在当今石界都难能可贵。在于有人在“思”,也许这“思”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自我性,但只要有思考,就慢慢会有进步。

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这种让大家一起“思考”的契机,让思考的成果一起发表出来,然后有一定的影响。

即使影响了一个人的审美,也还是有意义的。

从今天开始,有选择、不定期地对“黎氏阁杯·中国·山西第十届石博会(2018年4月28日)暨高峰文化论坛的论文,进行刊载。欢迎大家关注。

本次论文刊登由“葳蕤的石空”和“黎氏阁杯·中国·山西第十届石博会”组委会共同发起。

首先刊登的是论文集序言,有助于大家了解本次论坛的主题与各种相关情况。


黎氏阁杯·中国·山西第十届石博会

暨高峰文化论坛论文集编者的话

侯桂林

2018年4月28日是中国·山西赏石文化博览会暨高峰石文化论坛第十个年头了,感悟十年初心不改,值得好好纪念。

本届活动总主题是,举对旗,走正路,讲好中国故事。为此,石博会精品展特邀请了用不同石种(材料)创作的三部石说《红楼梦》作品,即四川泸州女子爱石协会会长百合女士等创作的長江天然画面石组合“石说金陵十二钗”;杭州天铸堂堂主张樑先生创作的石艺画金陵十二钗,天然戈壁石组合“红楼石宴”,“红楼人物”等5组作品;北京玩石家姜孔忠先生用玛瑙图案石创作的“金陵十二钗”以及省城部分主流艺术家创作的“红搂梦”主题书画作品,还有部分石农、石商、太原石友选送的非主题展品近百件同时展出。

为了让赏石艺术尽快走进主流艺术圈,所有展品都进入省城最现代的“太原美术馆”与广大观众见面。

本届赏石文化高峰论坛已收到论文27篇。论文作者除赏石界理论家俞莹、杨靖、徐忠根等19位老朋友,还邀请了葳蕤、于炳战、马浩瀚、张樑、姜孔忠及红学界专家赵景瑜、李芹雪等三位共8位新朋友加盟。

因编辑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编辑缺点及错误难免,敬请大家提出批评并给予理解。

文源石屋2018.4.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