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商人好心帮人,对方却说:你有大祸,商人瞬间脸色大变

 老大姐嗨 2021-12-30

宋国的栗邑乃是中原富庶膏腴之地,这个地方人杰地灵,经济繁荣。

当地,有一户商户是当地的富豪,富豪名字叫做荀殷。荀殷家祖辈世代经商,家境颇为良好。

到了他这一代,经商之道更是被他琢磨得清清楚楚:赚钱不光是为自己,还要为了朝廷和百姓,这样才算“君子爱财,用之有道”,既能得了名声,也能了了心安。

文章图片1

为此,他除了经常向朝廷进贡之外,也时常帮助穷困之人,周围鲜少有不知道荀殷名字的人。提及他时,都夸他不但有经商之道,还乐于助人。

这一日,荀殷出远门办事,途中遇见一个没头发、穿着破烂的中年男子,正在河边捞着什么。荀殷看对方有些吃力,迟疑了一下,还是走上前问道:“不知道您在捞什么呢?是否需要帮忙?”

那个中年男子抬头看向荀殷,笑嘻嘻地说:“我想要捞些鱼上来,我可是好几天没吃饭了呢。”

荀殷见他如此落魄,便将人请到了一旁的客栈,唤来店小二准备了一些吃食招呼男子。男子也丝毫不客气,直接抓起餐桌上的东西就饱餐了一顿。

“你别抓鱼了,跟我走吧。”说罢,就将对方带到了酒楼,请他吃了顿大餐,顺便还给了他些银两,语重心长道:“我看你正值壮年,身体健康,可以去我的店铺当个伙计,总比流落街头要强。”

荀殷并不知道,在他说话时,男人却眯起了眼睛,心想:“有点意思。”

荀殷见男子并未说话,刚要起身起来时,男人缓缓开口了:“既然受了你恩惠,那我便为你算上一卦吧。”

说完,也不管荀殷理会,便将他拉到一旁一番询问。

荀殷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荀文,小儿子叫荀善。虽然是商人出身,但是荀殷对待儿子的教育却从来不疏忽,生怕孩子会不思进取,目无礼教。

文章图片2

荀文和荀善对父亲的话也是十分遵从,对待父母孝顺有加,并颇得街坊邻居的称赞。

荀殷对待两个儿子一视同仁,从不偏袒谁。小时候,荀文看中荀善在学堂得来的砚台,心中十分喜爱,便叫丫鬟小翠将砚台给拿了来。

哪曾想这件事被荀善知道后,大骂兄长不尊重人。荀文气不过,一气之下将砚台摔了个粉碎。

荀殷闻讯赶来,了解了前因后果后,便让荀文给荀善道歉。荀文知自己有错在先,便低头向荀善道了歉。尔后,荀殷又让荀善给哥哥荀文道歉,哪知荀善听到要自己道歉,立刻大声辩驳:“明明是他错了,为什么我还要给他道歉?”

“哥哥差人偷你砚台,是哥哥的不对,他已经向你道歉了。可你辱骂兄长,也是不对的,你也应该道歉。”

荀善冷静下来,知道自己也有错,便乖乖地向荀文道了歉。而小翠,虽然听从少爷的话,但是却纵容其行为,荀殷心中虽有不喜,但并没有将她赶出家门,而是将她派去厨房做了杂工。

待荀殷六十岁的时候,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各自的妻子也都十分地尊敬公婆。荀文一直谨遵父亲的话,勤劳肯干,将父亲交给自己的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荀善虽然有父亲荀殷乐于助人的品性,也爱广交朋友,经商手腕却不足,加上性格软弱,总是容易被欺骗,加之身边不少会见风使舵之人,因此,父亲给他的店铺被他打理得一塌糊涂。

一天,荀善又交了一个狐朋狗友张从生。要说这张从生家中并不缺钱,只是父亲往日总是拘束他花钱,于是,他见荀善为人大方,是个容易把控之人,就总喜欢跟荀善吃喝玩乐,让荀善当“冤大头”,跟在后面结账。

后来,荀善更是被他一顿忽悠,跟自家商铺的手下放下豪言:“他是我的朋友,店铺里的东西随便拿,记我账上就好。”

为此,荀殷很是忧心。他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嘱咐道:“虽然先辈为我们开了一片天,但是荀家能有今天,也是因为我精于打理,希望你们能明白。”

荀善虽然平日对父亲尊重,但是听了他的话还是依旧我行我素,认为荀家家大业大,即便怎么挥霍,也不会衰败。

又过了五年,荀殷一病不起。心知自己时日无多的荀殷唤来两个儿子,准备交代自己的身后事,将家里的大半财产都分给了荀文,而荀善只分得一小部分。

荀善心中不喜,觉得父亲口是心非,一边说着不偏袒哪一方,一边却又交财产大部分给了大哥。

对此,荀善的妻子刘氏却道:“父亲如此做法,自然有他的道理。”荀善听了却责备刘氏胳膊肘往外拐。

察觉到荀善的不喜,荀殷将其叫到了跟前:“我知你心中不满

文章图片3

。我说过我对你们一视同仁,你放心,该是你的一定不会少了你。”

荀善听了父亲的话,嘲讽道:“可如今的确是你偏袒了兄长,你为何不承认?”

荀殷摇头看着荀善说:“你行事如何相信你自己知道,倘若将家产给你,你能好好经营,保证不会败光?”

荀善一时无语,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没过多久,荀殷就病逝了,荀文独自揽下了父亲的丧事事宜。

哥哥荀文却将手里的产业打理得越来越好,颇有父亲当年的模样,赢得了不少口碑。

与他不同的是,父亲去世后,荀善沉寂了一段时间,便又恢复到过去那种呼朋唤友的状态了,妻子刘氏时常劝他收敛,却始终没有效果。就这样,家里的财产,在他的挥霍下,所剩不多。没办法,荀善只能靠哥哥荀文的救济养活自己一家人。

妻子刘氏见状,又劝荀善:“父亲去世,你理应挑起这个家的重任。而不是成天依靠兄长度日,这样这个家终究会衰啊。”

可荀善对父亲的规劝都不理会,又何况刘氏的呢?见荀善执迷不悟,妻子刘氏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哥哥得知因为弟弟不务正业,气走了弟媳,也想过要断绝与他的来往,可一想到父亲的嘱托,又狠不下心不帮衬弟弟。

文章图片4

天有不测风云,勤勤恳恳的荀文,因为一场大病去世,荀善失去了哥哥这个依靠,越发混得狼狈。昔日的那些朋友,看他落魄后,也都纷纷避让,尤其是当他去找他们帮忙时,都跟躲瘟神一样躲着他。

看到妻子也不回家,朋友也离自己远去,荀善心中很是难过,却又无可奈何,他只能整日将自己关在家中,闷闷不乐。

这一天,一个父亲荀殷的昔日好友宣照找上门来见荀善,荀善急忙出门迎接。宣照进来时,手上捧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木盒。

见了荀善,他先是对荀善表示了一番关心。尔后将木盒交给了荀善,并说这是他父亲荀殷生前寄存在自己的物品。还曾经交代过宣照,若是自己去了之后,倘若大儿子发生什么意外,便让宣照将这个木盒交给荀善。

要说宣照,那也算是看着荀善兄弟俩长大的。宣照为人如何,荀善也算是心知肚明。此时见到昔日的伯父,荀善心中不免有点难受。

他甚至想要开口向宣照借点银两,但又耻于开口。毕竟虽然荀善为人虽然懒散惯了,却还是怕丢了父亲的颜面。

临别时,宣照还对荀善说道:“你的父亲还特意让我对你说一句话,如今荀家只得你一人,莫要让荀家一世的繁盛毁在你的手里。”同时也嘱咐荀善,有什么问题可以找自己,自己会帮助他。

听了宣照的话,荀善心头一震。

文章图片5

待宣照离开后,荀善打开了那个盒子。只见盒子里装的是荀殷生前留下的一些钥匙和房契地契。盒子里还有一封信,信中交代钥匙是打开房门的,以及一些钱财所在等。

原来荀殷早年遇见的那个落魄男子,人称清风道长,是个早已无心世事的得道高人。平日喜欢游山玩水,因为长期的周游,以至于那日巧遇荀殷之时看起来邋遢不堪。

在世人眼里,商人最重视的便是利益。但是清风道长见荀殷虽为商人,却不失良心。寻常人家见他邋里邋遢,理应恨不得避让不理。

可荀殷却非但不嫌弃,还请他吃饭,临了还准备了一些银两给他,并且还好心劝诫。念及荀殷为人善良,加之对他心存感激,清风道长便提出给他卜算一卦。

当时清风道长问来荀殷生辰八字,便知道荀殷有两子。也道荀殷几年后终将大病,最终病逝。只可惜家中大儿子虽然颇有经商之道,为人忠厚,但却时运太短,也会英年早逝。小儿倒是个有福之人,只可惜却是个散漫之人,挑不起重任。

荀殷原本见清风道长这般田地,心中不由怀疑,但发现对方却能准确地猜中自己家中孩子的性子,便也相信了其说法。

想到倘若自己百年之后,大儿子活不过三十,便唯独只有小儿子荀善了。可荀善性子懦弱,容易被骗,且性子散漫,实在难以管教。

倘若荀家交给他手上,迟早也会衰败。一想到这些,他便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后来,他想在自己去世前,就让两个儿子分家。然后将家里的财产大多留给大儿子荀文,毕竟荀文不同于弟弟荀善,便有了小儿子荀善只得一小部分的财产。

他想以此激励小儿子荀善,加上相信大儿子荀文为人,也会帮助弟弟。

此外,他还留了一大部分的家业下来交给信得过的好友宣照保管,并交代好友宣照倘若荀家大儿遭遇不测,便将这些交给小儿子荀善。

如今见到父亲荀殷委托好友交来的东西,荀善才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思及自己自从父亲去世后,一直都是靠兄长荀文庇护,心中更是羞愧难当。

文章图片6

接下来的几日,荀善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几日。等再出来的时候,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一改当初散漫的态度,开始拿着父亲留给自己的商铺一个个去查看。

对于之前的那些朋友,他也没有再联系,大多时候都是将时间花在如何经商之上。他找上宣照,想跟着宣照学习如何经商。宣照看着荀善改过的心情,心中也是欢喜,便答应了荀善的请求。

或许是先天的遗传,注定荀家人天生便是经商的料。荀善在宣照的帮助下,接过父亲留下来的商铺,将生意打理的一天比一天好。

过去荀善的好友张丛生,见荀善似乎又变富有了,便来巴结他。先是假意对荀善近来的遭遇表示悲痛,其次哭诉自己近日家里因为发生了难事抽不开身看荀善。

此时的荀善早已见识到人性的险恶,知道那些人是如何的趋炎附势。他就假借自己还有要事在身,便让人将张二蛋送出了家门。

尔后,他带着一堆礼物上门去求见刘氏的娘家人。如今见荀善来接自己,心中也是十分欢喜,便带着孩子回了家。

至此以后,荀善一心经营着家业,不再挥霍成性,而刘氏见他如此也是喜极而泣,一家人其乐融融,荀家在荀善的打理下也日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结语

故事中的荀善,一直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不懂人间疾苦和险恶。即使父亲荀殷谆谆教导,也依然我行我素,自觉荀家财富丰厚,自己无需上心也会衣食无忧。

哪里知道,因为他的懒惰成性,在父兄身亡之后,差点让自己妻离子散。好在他后来及时醒悟,才能有所成就。

当自己落难的时候,便恨不得扯不上关系,害怕牵连自己。如今见自己又恢复到往日的富裕,又来攀炎附势。

如果荀善在得到父亲遗产后,依旧死性不改,那么,这些家族的产业,到头来,还是会被他挥霍光。

好在荀善本性并不坏,只是缺乏对待生活的态度。当然,也要庆幸荀殷平日的教导,让荀善没有真正成为恶人。

人的命运或许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命运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态度,会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