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空中水库”要水增雨,我国成立新气象部门,天气控制不再是梦

 科普大世界 2021-12-30

我们都经常听说人工降雨,这是增加降雨量的有效方法,对于我国这样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尤其重要。12月21日,我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用来干预和控制天气的重要部门——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其将对我国的人工降雨等天气干预手段进行统筹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和对外交流。

我国是全球最干旱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4,而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量就更少了,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的1/3,西北地区就更少了,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面积广大,所以水资源尤其珍贵,而在地表径流和湖泊水量本就很少的情况下,“向天空要水”几乎成了唯一途径。

我国从1958年就开始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了,这一增雨手段发展至今已60余年,目前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覆盖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在对抗土地干旱,增加空气湿润度,以及扑灭森林火灾降低森林火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人工降雨也增加了地面径流和湖泊水量,我国青海湖等湖泊的水量增加部分原因就来源于此,而我国的三江源人工增雨“天河工程”更是增加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水量。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建立,也是我国气象事部门认真谋划和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灾害,加强国家防灾减灾中人工影响作用的重要举措。它担负着指导与带领我国各地区气象及相关部门做好天气预报、防灾、管控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资源整合与集成创新,大力提升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科技含量,让人工影响天气手段,更多地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

12月29日,《光明网》又刊文《“空中水库”正变得触手可及》,强调了该中心在今后我国大范围综合性人工降雨工作中的作用,或将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增加人工降雨量。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大部分分布在海洋中,占地球总水量的大约占96.5%,还有大约2%是冰川,其他还有陆地上的河流湖泊与地下水等,但其实地球大气层也有大量的水汽,有科学家分析认为地球大气层中时刻都存在着大约13万亿吨左右的水,相当于刚果河10年的径流量,或者长江13年半的径流量,这个水量是相当大的,如果能用好这个“空中水库”中的水量,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将能有效得到补充。

不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并非只有人工降雨,实际上它包括很多,我们来看一下该中心的主要任务,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增加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为目的的人工增雨(雪)工作。这是目前天气干预和控制的主要手段,也是该中心的主要工作。

2,继续加强人工防雹工作、加大对特色经济区内农作物的防护力度。这一技术手段将大大减少冰雹对农作物减产方面的影响。

3,继续发展人工消云 、人工消雾(霾)、人工防霜、人工削弱风暴(台风)和人工抑制雷电等各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这其中有很多新的技术手段,这样可帮助我们预防和干预多种极端天气。同时这也说明目前人类干预天气的手段已经不只是人工降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人工减雨,消雾防霜,削弱风暴和雷电的威力等。

可见,我国干预和控制天气的手段正越来越多,天气控制不再是梦,也许有一天人类真的可以像《红色警戒》中那样利用超级气象武器制造“闪电风暴”了,也难怪前段时间美国一位名叫史考特·沃宁(Scott Waring)的超自然学家说12月10~11日发生在美国中部的超级龙卷风是中国制造的了,不过这种诽谤是不可信的,目前人类还没有隔空发起超级龙卷风的能力。

不管怎样,人类对天气的控制能力已经越来越强了,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成立时还表示将不断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体系,建立应对突发异常天气事件的人工应对服务和保障机制,提高我国应对天气和气候变化,以及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使天气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

参考资料:

《中国气象报》12月21日文章《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正式启动》

《光明网》12月29日文章《“空中水库”正变得触手可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