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年,郭沫若为什么坚持要挖掘定陵?

 鸢飞九天2018 2021-12-31

定陵,建于公元1584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其墓葬定陵是明代十三陵之一,位于北京大峪山东麓。1956年,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就有考古界人士向中央提出了开采帝王陵墓的请求。

一开始,他们想要开采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但是,据说由于当时根本找不到长陵的入口,转而放弃,选择了开掘定陵。

定陵不仅修建年份晚于长陵,而且地面建筑保存较为完整,修复起来也更为方便。中国著名的文化界人士:郭沫若、张苏、吴晗、沈雁冰等人都参与了此次开掘的全过程。

定陵在历史上一共被破坏过三次,其中第三次就是郭沫若决定的考古挖掘,这对于定陵来说,是最为致命的。

第一次破坏,明朝末年李自成的焚烧。明朝末年,百姓流离失所,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昌平,也就是十三陵所在地的。

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军,对明朝皇室十分痛恨,就一把火烧了三座明帝陵墓,但只烧了地上建筑,地下建筑并没有被破坏。

第二次破坏是多尔衮的复仇。明朝末年,统治者听信 “龙脉”一说,破坏了金朝皇帝陵寝,以此断了女真族的“龙脉”。

所以清军入关时,多尔衮为了报复,就命人拆掉了定陵的部分地上建筑以及陵墓前的碑亭。这引起明朝士大夫的强烈抵触,清军发现这样做,不利于他们坐稳中原。于是重新修葺十三陵,还把明思宗厚葬了。

第三次破坏,也是最大的一次破坏。1956年挖掘定陵,地宫以及陵墓内所陪葬的文物全都遭到毁坏。如果说之前的破坏只是浮于外表,那这次的挖掘就是直刺心脏。

在挖定陵前,考古专家就争论不休,一方觉得要挖,一方又觉得不能挖,最后,在郭沫若的坚持下,决定开挖。

一开始是准备挖长陵,但由于长陵地势复杂,不利于考古,郭沫若转挖定陵。作为皇帝的陵寝,定陵设计十分巧妙,光入口就找了一年多。

期间也遇到不少阻碍,很多人都劝郭沫若别挖了,但郭沫若十分坚定,表示一定要挖。1958年,郭沫若成功挖掘定陵,但是由于当时技术的落后,这场挖掘给定陵带来了巨大损失,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灾难。

在开棺的时候,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尸体呈腐烂状,但是全身骨架完好。要知道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史料:有传言说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是因为他吸食鸦片,最终导致体弱多病,无法上朝。

但是,光凭史料记载是无法证实这件事情的,如果我们有万历皇帝的尸体,再根据今天的技术,化验一下便可知晓结果。

然而,由于当时的人们实在是太过缺乏这方面的保护经验,一把火把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的尸骨烧得干干净净。就连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也被扔到野外,让农民劈了当家具。

郭沫若作为当时国内著名的文学家,他难道不知道挖掘未被盗的陵墓会带来多大损失吗?那他究竟为何一直坚持挖掘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郭沫若的好友吴晗,吴晗是著名的明史学家,对明史的研究十分痴迷,郭沫若本人对明史也有所涉猎。

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墓,吴晗认为《永乐大典》应该在长陵,所以一直建议挖掘长陵。如果能找到失传的《永乐大典》,那对明朝历史文化的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在吴晗的建议下,郭沫若也同意挖掘长陵,只是后来遇到困难才转挖定陵。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发掘经验,为日后打开长陵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搞清楚明代帝陵的规制,在明史研究上再添一笔辉煌。

事实上,定陵共出土了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各类器物三千余件,这确实让众人对明代墓葬有了深入了解。

但由于实在是太缺乏这方面的考古经历,最终酿成了巨大的悲剧:丝织品保护不善,尽数氧化;万历皇帝和两任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椁被放在野外,最后不知所踪;一些重要史料出土后,逐渐风化,连保存都来不及……

当然,郭沫若挖掘明朝皇帝的陵墓,除了想找到《永乐大典》,据民间传说,还有一个原因。

相传,朱元璋最初只是一个乞丐,后来得到郭子兴的赏识,才渐渐崭露头角。郭子兴还把女儿嫁给了当时一穷二白的朱元璋。

郭子兴死后,二儿子郭天叙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三儿子郭天爵也被委以重任,战功赫赫的朱元璋反而屈居人下。当时,元朝猛将陈埜先被擒,于是诈降,朱元璋早知他是假投降,就假意放其回到元军大营,约好里应外合。

郭天叙得知陈埜先被放走了,害怕朱元璋抢先打下南京,威望更高,就和手下一起进攻南京,还命朱元璋镇守后方,结果中计战死。

郭天叙死后,郭天爵意欲报仇,密谋刺杀朱元璋,事情败露后被杀。就这样郭子兴的军队全部归属朱元璋,朱元璋也靠此打下江山。

但朱元璋没想到,郭子兴还有一个小妾李氏,一直隐居在定远县,李氏育有一子,名为郭老舍,据重庆双凤桥《郭氏族谱 》记载,郭沫若为滁阳王郭子兴后裔。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民间传说,大概率只是无稽之谈。

定陵挖掘后,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郑振铎先生十分痛心,立即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刻停止对帝王陵墓的发掘。此后国家也定下了考古界的一大铁律,从此决不允许再轻易开挖帝陵。

现在不少人对考古有误解,把考古等同于盗墓,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考古都是抢救性发掘,如果一个墓葬没有遭到破坏,或者露出地面的话,考古学家不会主动去开挖,挖掘那些被发现的陵墓,更多的是为了保护文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