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今天就走到了最后一天。2022年很快就要到来。 跟往年一样,《早安寄语》要发布自己的新年献词。今年我们不能像往年那样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听着歌来献词——一场疫情的偷袭,让我们不得不在惶惑之中寄语未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21年让我们对这句唐诗有了完全真切的体会。——这一年,太不一样了:平常的时候就不容易,结尾的时候更艰难!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尽管我们也很紧张,积极防控,又担心着疫区的人们。可是,当2021年快要走完,西安突发疫情的时候,我们有点懵了:疫情怎么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到了自己身边。仿佛它一直就躲藏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窥视着,随时准备袭击我们一样。这个时候,它终于出手了。一时间,积极防控,迅速封城,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了战士。 20号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考虑今年的献词应该从什么样的主题切入:是人生取舍呢,还是生活所向? 这是一个很不安分的时代。新冠疫情随时干扰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水灾等自然灾害也偶有滋扰。——没有谁能整整顿顿地做事情,我们的时间无形中受到了限制。 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当我们的时间的长度被限制的时候,我们应该改变自己脚下的速度。这样,才能得以弥补。 西安的疫情,让很多人被“堵”在了家里。人在被困起来的时候,往往更易于认真而且很实际地思考。就像世间所有的道理一样:梦想,只有落在地上的才是稳当的。 无论是河南的水灾,亦或是西安的疫情,在每一次抢险救援中,都是我们很多人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有了这样巨大的力量。温暖来自哪里?感动来自哪里?——来自你,来自他,来自我们每个人一点一滴的小举动。 做一件小事情,不只是容易成功,而是可能更有实际意义。 越是走近年底,西安疫情防控越是升级。前天晚上,值班干部下社区进小区,家家户户贴封条:三天不准出门! 人,在被禁锢的时候,希望的翅膀往往更加有力,渴望和期待也往往更切合实际更加强烈。 比如现在,我们就很强烈地希望看到疫情的拐点;比如我们现在就很渴望日子能像平常那样平淡但能自由逛街购物;比如我,现在就特别渴望能有一捆蒜苗!——你若能让我拿到一捆蒜苗,远比给我加薪升职更暖心。 真的,这时候我们的希望其实很小很现实,我们的渴望也那么微小但那么合身。 自2014年的第一天开始,《早安寄语》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马上就要进入第八个年头了。 没有谁的成长会是顺利的,就像没有一条河流会是笔直的一样。《早安寄语》一路走来,历尽千辛万苦。从被唾骂,到被讥讽;从被质疑,到被接受。现在,她终于挺了过来,甚至成了不少朋友们“生活里一道必不可少的精神早餐。” 原因何在呢?因为我们坚信:坚持是对质疑的最好应答! 《早安寄语》七年来的成长经历可以浓缩成一句话的话:贴近百姓小生活,关注生活里的小人物。 大人物关键时刻改变历史,小人物一直主宰生活。唯有关注关心小人物,贴近走进小生活,你才能触摸到生活的底板。 这是一个不太安分的时代,想干大事爱干大事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把自己弄得像云彩一样,老是飘在天上。就像无根菜,看着很好,吃着不香。 疫情成了链接新旧交替的纽带,在这个时刻,我们更需要自律,而且有趣。把“受憋”的这些日子,变成丰盈自己的天赐良机。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到来。 让我们在跟2021说“再见”的时候,不要忘了抹去所有的不快;跟2022说“你好”的时候,一定换上崭新的笑容。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正在到来! |
|
来自: 新用户3134eDv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