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关于剧组选角的荒诞喜剧

 岳麓山上的树 2021-12-31

《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是一部让人完全舍不得结束的元电影喜剧。整部影片看似疯癫、夸张、荒诞,却能深深触到心坎,让人在止不住地笑后落下泪水。尽管群演的“起义”至终会在昙花一现的高光时刻后为僵硬麻木现实所吞没,但那股不满足的冲劲足够励志。

该片是由园子温执导的喜剧电影,片名还是那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文艺调调。但内容嘛,却挺出乎意料——本片讲的是一个关于剧组选角的故事。导演小林正的新片“假面”招募演员,吸引大批想入行的女人前来报名,但是条件只有一个:必须通过实体书信邮寄,而正是红色的邮筒,将所有角色串联到了一起……

导演借选角试戏来搭建虚构与现实的桥梁,也是针对业内各种骚操作的赤裸裸批判,演员选拔为首层叙事,片场拍摄为二层叙事,导演心境为三层叙事,每层叙事采用各角色章节体回溯作为勾连,同时补充前史动机,进而完成人物塑造。最后又回到那个熟悉的园子温,最后一层叙事的打破来自结尾直面镜头的警察,虽然手法生猛用力到过于粗暴,但让观众身处的现实彻底与眼前的电影融为一体,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整部电影的剧情没有《爱的曝光》那么激情,也没有《地狱为何恶劣》那般血腥,但是最普通的女演员面孔里偶尔闪过惊艳一瞥,最平常的街巷喧闹里偶尔汇聚灵光一现,声嘶力竭和精力过剩的cult后遗症延续到了影片之外,不合拍的观众恐怕对拍一部拍无聊电影的无聊电影早就满腹怨怼了,但熟悉园子温的影迷又太知道那个恰好的时机,引发一种另类的对旁人说来可笑的感动。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影评中写道,前半段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地狱为何恶劣》的故事延续和之前多数作品的人物重叠,从很久之前开始就能感觉到导演本身用各种新的尝试去表达同一主题的多个视角,不断地粉碎又重新拼接,看似重复却又真挚。关于对待电影的态度和无闻的边缘人群渴望得到一个可以传递声音的宣泄,"所有的幻想都需要一个朋友"足够的爱和自由就可以摘掉假面告别过去,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看之前我还在想如此小清新我会不会不适应,结果看完以后…我已经找不到言语来形容这部了,每个群演都立体饱满,从画面到台词到剪辑到环形叙事,导演用过于元电影的方式将电影的内部完全暴露并解构为不断重复的、非同一原则的差异性过程,由此配角成为主角,选角室成为片场,而片段化的非叙事达成全片的叙事。焦点不断跟随移动的人物变化,牵引出各自的故事。

电影依循的是某种交响曲的原则,不同声部彼此独立又互相指涉构建。每个女孩的故事都很精彩,最后街头拍摄的调度和走位堪称精彩。手持镜头在一片虚焦下被遮挡,随后陷入一片黑幕,那一刻在一个梦境与现实连接处的强大冲击下瞬间掉泪,接下来短短几十秒结尾曲像是过完了一整个世纪,园子温把自己张狂式背后的柔情都献给了电影,他们冲上涩谷街头挥舞呐喊,撕裂一切唤醒路人。

我时常发呆在想,路过的人,路过我之后,会有怎样的故事,这一刻,我想入侵他们的大脑。我曾经迷信6人理论,可我不是个会去尝试的人。园子温的作品就如同癫狂的叙事诗一样,似乎每一帧都用到了极致,疯狂之后,一地鸡毛而已。现实生命里有些人那样短暂出现又消失,大抵都是过客,只有电影陪你走过一个又一个日落月升,见证过你所有情绪所有喜怒泣丧,或许它已经不单是“使生命延长了三倍”的存在,而是一位朋友,一个符号,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