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岁老人去世前的凄凉:存钱是一生目标,余生的尊严只有钱能维系

 新用户3738L4CZ 2021-12-31

有人说:养儿防老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也有人说,养儿就是为了防老。

姑且不说这两种观点是否正确,但是当我看到91岁的张奶奶去世前的凄凉,让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一个为了五个孩子操劳一生的女人,临终前只有一个儿子在身边看着她离开,去世前的凄凉让人心酸。

从小就认识的张奶奶在前天晚上去世了,再过7天就是她正式入土为安的日子。

后来结婚嫁人了,但我经常跟母亲打听关于张奶奶的近况。

还没有入土为安,五个孩子又因为张奶奶的安葬费争吵不休。只有两个女儿还会时不时的因为张奶奶的去世而哭泣。

哪怕是周围邻村的人,都觉得她已经91岁,活着也是受罪,去世反而是一种解脱。

可是,张奶奶这一生何时才算是真正的享福呢?

那些年代的人所有的煎熬和经历,也许后辈的人无法体会,也不能感同身受。

文章图片1

回忆张奶奶这一生:一直生活在大山沟里,不知道大城市的繁华,也没有走更远的地方。

从张奶奶的父母辈来讲,都是地地道道的山沟沟里的农村人。所以她接受的就是大山文化和教育,根本不知道做饭还可以用天然气,更不知道交通规则。

在我看来,张奶奶一直没有享受过生活上的清闲和幸福,因为她一直在为生活拼搏,在为她的五个孩子奋斗。

年轻的时候,为了五个孩子整天起早贪黑,所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并不夸张,还要抚养五个孩子的日常生活,更要在家喂猪,喂鸡,喂羊,喂狗……

中年的时候,又在为五个孩子的婚姻和

工作劳心伤身,生怕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财力从影响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她更加的省吃俭用,甚至好几年都不敢给自己添置一件新衣……

老年以后,由于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已经透支,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好的体力再去奔波,只能靠那么一点点的积蓄来维持自己的余生。

这大概就是为父没母的伟大。

生儿育女是父母的责任,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也许所谓的最好的在儿女或者其他人的眼里并不值得称赞,但是对于父母来讲那是她们一生的心血,也是倾入自己所有的爱。

可是,五个孩子并没有给张奶奶更多的回报,哪怕仅仅是回报母亲曾经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又或者是回报张奶奶养他们大,他们养张奶奶老,也不至于去世当天的凄凉晚景。

去世前的张奶奶已经被病痛折磨的无法言语,只能躺在病床上慢慢的消耗完她生命中最后的气息,所以去世的时候只有她的大儿子在身边,久病床前无孝子很应景。

文章图片2

15岁本是像花一样的年纪,但对于张奶奶而言,15岁是她的结婚纪念年龄。

类似于张奶奶这个年代的女性,有13岁结婚的,有指腹为婚,有14岁结婚的。

所以15岁结婚,并不稀罕。

那时候的张奶奶本就是一个少女,还没有到情窦初开的年纪,却已成为他人的妻子,也变成了他人的媳妇。

结婚后的张奶奶,根本不懂的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更不懂婚后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懂两个人是否是爱情?

她只是懵懵懂懂的懂的:结婚临行前,母亲一再强调,结婚之后一定要听从公婆的安排和指导,要孝顺公婆,不能顶撞自己的男人。

所以,刚结婚面对的就是家庭琐碎之事和其他的事务处理。

曾经和张奶奶聊天的时候,我笑着问她:“那么年轻就结婚,结婚以后有压力吗?”

张奶奶笑着说:“对生活没有压力,但内心中很害怕公婆,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又要挨训,也要时刻查看家人的脸色,随时对家人要有帮忙的行为和动作。更要孝顺公婆,尊重公婆。那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结婚是什么?结婚以后,我和我的丈夫还会一起玩耍,一起说悄悄话。甚至被公婆一起打屁股。”

15岁的张奶奶,早已经开始了做饭,洗碗,喂牲口,除草,种庄稼等等事务……

张奶奶来自陕北,从小生活到老,住的是窑洞,睡的是土炕,洗碗做饭的地方是锅灶。

那个时候,农村的锅灶和炕头都很高,而且是连接在一起的,在一个土窑洞里,一半是土炕用来休息睡觉的,一部分是锅灶,还有一部分是放灶具碗筷的地方。

所以每次吃完饭之后,张奶奶要负责洗碗。由于自己年龄小,个子也小,所以在脚底下需要踩着一个凳子或者一个木墩子才能够得着锅。而且在洗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翼翼,生怕因为自己够不着而打碎了碗。一个碗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是很贵的,所以一旦被打碎,是要挨公婆的训。即使挨训了,还要立刻做好所有的事情,不敢怠慢,不敢抱怨。只能好好的表现自己才能赢得家人更好的保护。

本是花一样的年纪,本是被家里父母宠爱的掌上明珠,但在那个年代,却成为了一名“小大人”,要随时承担家庭中的生活琐碎之事。

文章图片3

张奶奶回忆她刚结婚时的搞笑场景

当初我笑着问张奶奶,那时候那么小,明白夫妻之间该如何相处吗?

她笑呵呵地说:“刚结婚,什么都不懂,一个人睡觉有些害怕,所以硬要和婆婆挤在一起。后来,婆婆安排她和丈夫共居一室,两个小孩完全不懂什么是夫妻。只知道炕头是里灶火最近的地方,所以冬天最暖和,每当晚上就看谁先能抢到。遇到好吃的,夫妻两个谁都不让,抢着吃。因此也总是不停的争吵,甚至认为父母不够公平,说话做事有些偏心。有时候,自己赖床,她的丈夫就会捣蛋,拿着绿色的青草在她耳朵上玩耍,甚至会把她反锁在家里,故意吓唬她有很多老鼠。”

张奶奶说,小时候根本不懂婚姻是啥,也不懂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她哭了不少的鼻子,但公婆也不会任由丈夫胡闹,所以也会打丈夫的屁股。哇哇大哭的丈夫总会指着张奶奶生气的说:“我们走着瞧。”

每当说到这些,张奶奶的眼睛里泪水直打转,回忆曾经的调皮也算是感受曾经小俩口的美好时光。

因为,她的丈夫并没有陪她到老,而是在年轻的时候突然得病去世,留下张奶奶和五个孩子开始她艰苦的一生。

文章图片4

18岁的张奶奶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只不过第一胎是女儿。

张奶奶18岁的时候怀孕了,当时的她不懂什么是孕妇,也不知怀孕应该注意什么。只是觉得自己不想吃,不想喝,身体有些乏力,但还要不停的做家务,背庄稼,割青草。还要给一大家子的人做饭,更要喂牲口。因为公婆一家都要上山干活,大家生活都很艰难,只要能多收一粒米或者多挖一棵草,家人就可以少挨饿了。

那时候是大生产,是集体劳动。

所以,张奶奶不知道怀孕还需要人伺候,那是多么矫情和奢侈。所以对于她而言,怀孕和不怀孕没有太大的区别,该吃吃吃,该喝喝喝,该干的家务活全部要干,该干的农务活也不落下。

那时候大家都很穷,丈夫和公婆只会省吃俭用,都给她留点好吃的已经算是最好的照顾了。

就这样,怀胎十月,孩子就算落地了。

大家都盼望这第一胎是个儿子,那时候的医疗设备在农村人的眼里是很奢侈的,生孩子都是在家里边,然后再找一个接生婆。

可是生下来之后,一家人都很失望,因为是女儿。

重男轻女的严重传统思想也会让张奶奶有一些压力,公婆虽然很喜欢孙女,但是更喜欢的是孙子。

当然,在张奶奶那个年代,生好几个娃是很正常的,每家每户都至少三个以上的孩子。

张奶奶也不例外,在十几年之内,一共生了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那个时候,能吃饱已经算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面对几个孩子整天挨饿的肚子,张奶奶非常的心疼,可是又无能为力。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人这一生,太苦,太累,太难。

也许是自己追求的太多,可是张奶奶的追求很简单,就是想填饱肚子而已。

白天辛苦奔波之后,晚上还有点着煤油灯,为五个孩子纳鞋底,做针线活,缝棉袄,做棉裤,日子很清苦,可是还有丈夫的陪伴和孩子们的吵闹,反而觉得悠闲自在。虽然很累,也很苦,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只可惜,哪怕这种艰苦而又难熬的日子也会雪上加霜,张奶奶不仅失去了她的精神支柱,也失去了她的一家之主。

文章图片5

丈夫忽然因病去世,留下张奶奶和五个孩子……

当初大女儿仅仅18周岁,其他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小两岁左右,公婆也已经年迈。

丈夫因病去世对于他们全家人来说就是一个噩耗,也是一个无法醒来的噩梦,全家人措手不及,悲痛欲绝。

面对丧父的悲痛,张奶奶本应该萎靡不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方向。

可是她不能,她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她觉得她应该为丈夫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

看着自己身后的五个孩子,还等着自己给他们做饭吃,她只能打起精神来。

五个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还没有任何方向和目标,需要张奶奶带着她们面对以后的生活。

对于孩子而言,失去父亲,他们最想依靠的就是母亲。

好在小叔们也会帮助这个家庭,但大部分的重担还是由张奶奶一个人操心劳神。

张奶奶更忙碌了,每天起早贪黑,只想多给孩子们攒一点量,只想填饱孩子们的肚子。

虽然丈夫已经去世,张奶奶只想为五个孩子奋斗奔波,在他们那个年代,二婚是不被认可的是会被人笑话的,也会遭到公婆家其他家人的极力反对。

所以张奶奶从来都没有找伴侣的心思。

终于在她61岁的时候,两个女儿结婚了,三个儿子也结婚了,既然他们都已经成家,张奶奶是否应该好好的休息呢?

其实不是,因为随着年代的发展,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张奶奶的三儿子,结婚的时候,好几个相亲的女孩都要求要房,所以,为了三儿子的幸福婚姻,张奶奶四处借钱为儿子买房。

孩子们是都成婚了,可是张奶奶的身后还有很多债务。

所以,她还需要起早贪黑,还需要努力拼搏,还需要种很多的庄稼,喂很多的牲口。

好在自己还年轻,应该在年老前把这些债务全部还清,五个孩子的生活也都不富裕,张奶奶不想把这些债务分担在孩子们的肩上,她甚至冬天多喂一些牲口,秋天收割庄稼之余还会抽空刨草药或者捡酸枣卖,这样还可以相对的多攒一点钱,也可以早早的还完债务。

其实回想起来,一个女人辛苦靠务农打拼,让五个孩子成婚,还有自己一个人还完所有的债务,是很多男人都无法做到的。

但是张奶奶做到了,她的坚强,她的毅力,只是为了信守自己的承诺,也是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更是心疼自己的孩子。

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在张奶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文章图片6

在张奶奶69岁的时候,她终于还完了所有的债务,总可以舒一口气了,可是……

为了不给儿女留负担,经历了好几年的辛苦,张奶奶一毛一毛的攒着,终于还清了全部的外债。

也许大家认为她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吧!

可是张奶奶想着自己也老了,趁着还有体力,得赶紧再赚点钱,为自己存一些养老钱,这样也不会拖累儿女。

所以她的生活仍然绷得很紧,她想尽自己所有的努力给自己多存一点钱,这样将来老的不得动了,就可以享受老年生活,看着儿女们幸福和谐,看着孙子们的快乐成长,这样美好的晚年生活才是张奶奶最期盼的。

可是在她72岁的这年,忽然觉得自己腰腿疼痛厉害,再去山上明显没有那么大的体力。张奶奶有些害怕,原来自己老了。

可是她还是不想再休息,她只能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一些蔬菜,或者家的周围种一些农作物。

城里的孩子们,每天花销太大,但赚钱又来之不易,她还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蔬菜,提供土豆,提供小米,提供豆类,这样也可以减少孩子们的一些小开支,他们要钱的地方太多,甚至一滴水都需要钱。

对于张奶奶而言,只有每天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多贡献一点,想方设法能为孩子们创造一点生活的价值,她就感觉踏实幸福,也觉得自己的生活才有意义,人生才有盼头。

平时,都是张奶奶一个人在农村老家,她在这个山沟沟里已经呆了好几十年,没有去过城市,没有住过单元房,甚至都不知道城里的人洗澡都可以有独立的卫生间。

只是孩子们都已经在城市为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奔波,很少回家,所以,为了解除思念之情,张奶奶只能盼望中秋节,国庆节,春节,能够快快到来。这样孩子们就有时间回来看望她。

对于张奶奶而言,没有方便的通讯工具,她只能不停的眺望着山的那头,因为山的那头有一条土公路,孩子们开车必经之路。

她也会不停的在自己的院子外那条弯曲小路来回走动,有那么多她的踪迹,只是盼望着孩子们能够回来多看看她。

可是又担心孩子们来回的车费太贵,给自己买一些蔬菜都是花销,这就会增加张奶奶的心理负担,所以她又不希望孩子们回来。

文章图片7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在张奶奶78岁的时候,忽感身体不适,头痛欲裂,晕头转向。

经过医院详细检查,张奶奶是需要手术的,由于一直体力透支,她这次手术也是需要一大笔钱。

面对这次的生病,张奶奶特别的着急,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存款不多,她不知道哪里去找这么多的钱,和别人借自己也无能去偿还,可是这一笔钱,如果要儿女们垫付,那又得麻烦儿女们了,孩子们的生活条件都不怎么好,再加上都结婚了还要和自己的伴侣商量。

这是张奶奶最难之处,可是自己又无能为力,只能干着急。

住院仅仅几天,就需要手术。可是手术费迟迟不到位。

五个儿女协商不同,两个女儿觉得是张奶奶张罗着三个儿子成婚,付出了更多,所以理应由三个儿子平摊医药费,两个女儿负责伺候即可。

可是,大媳妇和二媳妇又有意见。

因为老三结婚的时候,张奶奶给他投资了一套房子才有了婚姻,也因此欠了外债。

老大,老二并没有房子。

所以老三应该承担更多的医疗费,但是老三的媳妇不允许,认为他们不应该拿房子说事。

看着孩子们因为医疗费争吵不断,心生芥蒂,张奶奶伤心的落泪了。她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想为难孩子们,甚至拒绝手术。

最后,手术费用还是五个孩子共同承担平分,手术也很成功。

只是手术之后,张奶奶由谁伺候又成为孩子们的矛盾焦点。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不可能一整天陪着张奶奶。

张奶奶有些心酸,甚至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没必要活的太久,把自己养的人养大,把养自己的人养老,至于自己就交给时间吧。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生活 。

万般无奈之下,张奶奶拿出她6000元的积蓄,只要有人伺候她两个月就好,那么这6000元就算是雇佣了。

6000元出来,孩子们又主动要求伺候,看着这样的场景,张奶奶的内心悲伤,但又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只怪自己存的钱太少,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她一个人默默的沉思,但又舍不得孩子们太辛苦,也没有想到要抱怨孩子们。

文章图片8

在媳妇家呆了两个月,张奶奶觉得,还是自己一个人呆在老家中,舒服自在,也有归属感。

自从出院以后,呆在媳妇家,张奶奶就悟出了一个道理:现在的婆媳关系和他们曾经的婆媳关系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她觉得她最喜欢的还是那个破烂的土炕窝。

趁着自己还能自理,张奶奶决定回乡村山沟沟里的老家。在这个家里,她觉得自由自在 ,一个人慢一些,什么时候做出来饭什么时候吃。一个人慢一些,慢慢的就把火放着了,土炕也暖和了,热水也有了。

只是自己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即使强力支撑着,但是还是不如自己所愿。

在张奶奶87岁的时候,她真的不能完全自理了,孩子们也意识到自己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伺候。

也不是孩子们不孝顺,只是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压力,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本打算每人轮流伺候一个月。

但是张奶奶拒绝了,她觉得这样做,会影响每个孩子的正常生活,也会影响他们的夫妻情感。

倒不如干脆麻烦一个人就好了。

当初医院出院的时候,自己拿出6000元,孩子们就会抢着照顾。

如今,自己身上只有四万元的存款,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谁伺候就把这钱分给谁吧!而且,年老的自己,还会有其他人的看望。这一切都会归于照顾自己养老送终的那个人。

也算是以雇佣媳妇的名义,给自己买一个心安,给孩子们有个交代。

张奶奶也不想把这笔钱作为遗产分给孩子们,给了媳妇儿,她心安,媳妇高兴。

最终,五个孩子又在商讨由谁伺候。

这个时候,张奶奶决定自己做主一次,她想留在大媳妇家养老。因为大媳妇是一个善良敦厚的人,没有什么脾气,所以相对而言张奶奶感觉舒服自在一些。

好在大媳妇也是个言而有信的人,拿了张奶奶的钱,尽心尽力的伺候着张奶奶,张奶奶也可以看着孙子们,也可以陪在自己的儿子身边。

可是不管怎么样,病痛的折磨,让大家都麻木了。

只有张奶奶一个人感觉到日子好漫长,身体好不舒服,可她不想再次麻烦孩子们,因为去医院需要钱,买药需要钱,所以她不想增加孩子们的负担。一个人默默的忍受着,从来都不会告诉任何人她哪里不舒服。

就这样,那天晚上,也是张奶奶91岁的时候,她感觉到自己真的好累好累。

只可惜,去世的时候,只有她的大儿子和大媳妇守在身边。

哪怕是最后一眼,她还是希望我和孩子都能够围在她的身边,能让她再看最后一眼她疼爱一生的儿女们。只是这个愿望最终落空了,张奶奶还是走了……

一个一生只为孩子们的女人, 就那样安静的离开了人世。

她的人生是凄凉还是幸福,我们无从得知。

但至少,她去世的时候是凄凉的,五个孩子只有一个孩子围在她的身边,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文章图片9

从张奶奶的人生中,给我最大的启示: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也要学会未雨绸缪,努力存钱是自己一生的目标。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她手上是生活,背上是希望。

为了五个孩子,她倾尽自己所有的爱。

可是当她需要孩子的时候,她只是不愿麻烦孩子,更是悔恨自己没有能力存那么多的钱。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钱在任何时候不是万能的,但是在紧要关头却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既要照顾好孩子,又要担心一定的责任,但也要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存有一定的钱,才不至于自己年老生病的时候那么的艰难,最起码可以雇佣自己的儿女照顾自己,也没有必要在生病的时候心痛万分,但无能为力,拿不出医药费。也可以在年老的时候,体面而又有尊严的活着,舒心一些,自在一些,不会因为钱让年迈的自己四面楚歌。

因此,提前为自己存钱是对自己负责,积少成多,多年以后也就有足够养老的钱了。

大家认同我的观点吗?存钱是养老的根本,有钱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底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