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命的毒虾:新加坡兵要地理与国防战略

 licht3jh8evr0j 2022-02-17

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所谓地利即是指地形学在军事上的使用,这点可谓是每个指挥员都必须终身修行的一门课程。在这之中,兵要地志属于比军事地形学还要复杂的内容,其中它所关注的不仅有单纯的地理环境、驻军秘要,更有气象、经济乃至民俗等等一切会影响战争胜负的要素。为此,兵要地志虽然不能说是作战的百科全书,但却可以说是军事指挥的大数据提炼。某种程度上,1937年日军侵华初期之所以能势如破竹,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日本在很多年前就在偷偷编著有关中国的兵要地志,其内容之细甚至于超过中国政府对此的了解。也由此,笔者下述关于新加坡兵要地志的介绍,尽管仍参考了相当的资料,但所述也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而在关于介绍新加坡兵要地志方面,笔者准备从地理环境、人口要素、经济构成和军事力量四个维度进行,其中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新加坡的军事地理要素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紧邻马六甲海峡的南部出口。其向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与印度尼西亚据新加坡海峡为望,整个国土面积为724.4平方公里,大抵相当于中国的珠海市。但与一般朋友了解不同的是,新加坡除了新加坡本岛(占全国面积的88.5%)之外,其实还拥有包括由新加坡岛、圣约翰岛、龟屿、圣淘沙、姐妹岛、炯岛等等六十个小型岛屿。这之中最大的三个外岛为裕廊岛、德光岛和乌敏岛。并且由于持续的填海工程,预期这些地方在未来将为新加坡增添额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新加坡地处热带,位于赤道以北136.8公里,在北纬109度至129度和东经103度至104度之间。由于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不过从国防角度讲,由于新加坡为一个城邦国家,故而城市作战将是其最基本的作战样式。与此同时,由于新加坡的直接陆地威胁来自北方的马来西亚,故而其靠北的柔佛一线为其陆军的第一防御重心,而理论上不管是新柔长堤还是tuas第二通道,其最长也没有超过2公里。为此,一般可预期的新马战争中,这些通道都将迅速被封闭。相比而言,由于新加坡西北为其国最大的自然带,故而这里倒更构成了新加坡主要的卫戍地域。在历史上,日军当年攻陷新加坡就是采取的声东击西战略,最终由西北的克兰芝湿地方向达成突破。不过从今天的视角来看,由于广泛的城市化和世界闻名的地铁系统,西北克兰芝湿地的军事价值也并不如当年那么高,且可预期的情况下,由新加坡市区向该地域调集兵力的最长时间也不会超过4个小时。
 



与之相对的,构成新加坡今天最主要的国防目标是占地约3000公顷的中央集水区,因为新加坡本身除了缺乏矿产等资源外,其淡水资源也十分匮乏,包括以往乃至今天都仍要向其邻国进口。而诸如贝雅士蓄水池等中央集水区,除了构成新加坡的自然保护区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作为战时的战备蓄水池来打造的。此外,与几十年前不同的是,新加坡的祖屋制度一方面很好的解决了人口居住的问题,但同时其军事上是否可靠却是有待商榷的。因为一方面相互利用天桥串联的片区和祖屋独立的社区运营模式,尽管很好强化了居民的向心力,但在战时各社区的基础设施却都极端依赖其电力系统。而这方面我们虽然没有最为一手的资料,但从2018年的新加坡大停电却不难能管中窥豹,无论该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天气所致还是新能源集团的年久失修,总之这一波操作导致当时大约15万居民摸了黑。那么在战时,这些民用电力设备是否还具有可靠性,那是十分令人怀疑的。
 



另外一方面,由于新加坡的大型电力基站和石油化工设备都位于该岛的西南部,故而这就使得当地驻军其实面临着两个基本任务,一个是要防卫西北方的可能入侵,同时又必须在西南的各要点驻有坚强的防御力量,以避免基站遭到破坏。当然,值得一说的是,新加坡的电力系统在布局上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首先其走线基本是从地下展开,既很好的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空间,也为国防带来了一些便利。同时新加坡的电力网络通常采用花瓣式的环状结构,使得当某一处闭环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断开而又不影响其他环的正常运作。不过上述这一优势很大程度上又为下面的一个关键要素所抵消,那就是在新加坡的电力系统结构中,天然气发电的比例常年高达95^%。而众所周知,新加坡基本是个除了占个马六甲外啥都缺的国家,那么在爆发战争时其有限的运力不仅要负担军事用途,更要负担诸如水源、粮食的进口,那么能分到对于燃油和天然气的配给,其必然是非常有限的。尤其当战争爆发时,由于新加坡本身国土面积就有限,届时敢于停靠在其港口的船只更十分稀少,这一点无疑也加剧了运力上的瓶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加坡本土基本处处要防,但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真这么做了,那很可能处处都是弱点。
 


 
新加坡的人口与历史文化
新加坡的历史可概要分为五个阶段,其古代阶段最早追溯至公元3世纪,当时新加坡本岛上已有土著居住。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在当时称新加坡为蒲罗,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Pulau Ujong)。8世纪三佛齐王国的一位王子圣多罗伏多摩(桑尼拉乌他玛)在其岳母廖内群岛女王的资助下,于1299年来到新加坡岛建立僧伽补罗国( 又译新加坡拉),梵文意为“狮子城堡”。此后至1320年,元朝曾先后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就是吉宝海港,其中大象虽然没怎么找到,但却首次在文献上出现了“龙头”和淡马锡的称谓,而这也是普遍认为华裔已经广泛在新加坡定居的由来。总体来说,在古代,新加坡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城邦国,其本土诞生的王朝均十分短暂,唯一稍长的新加坡拉王朝也仅存于百年便为满者伯夷所灭。
 



至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而这也标志着新加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随着蒸汽船的发展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也开始成为航行于欧亚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前后,由于当地橡胶种植业发展蓬勃,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贸易就增长了八倍。一战结束后,英国也在新加坡斥资五亿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时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更高度评价新加坡为“东方的直布罗陀”。可惜的是,这个海军基地并没有任何战舰。英国的策略是将英国皇家海军全部驻扎在欧洲,在新加坡有需要时才遣航过来。然而无论如何,新加坡在被英国殖民的阶段还是为新加坡带来了大量基建,使得该地较之以往有了相当的发展。
 
但好景不长,几十年年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几乎秋风扫落叶般的清除了大英帝国的东方守军。1942年2月15日,英军在新加坡之战中不敌日军,英军总司令白思华宣布无条件投降,约13万名英国、澳洲和印度等守军沦为阶下囚,这是英国军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叶。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后改名为昭南岛。同年2月18日至25日,为报复星华义勇军和先前支持中国抗日的华人,日军开展了以“大检证”为名的捕杀行动。日军当局在多个地方设立“检证中心”,他们的计划是甄别所有介于18至50岁的华裔男性,将所有的“反日分子”铲除,但事实上日军几乎是随机性的四处抓捕当地男性。最后统计一共抓走约两万多人,当中绝大多数人被带到郊区或偏远的樟宜和榜鹅海边予以集体枪杀,剩下则被送到泰国做苦工。日军还勒索南洋的华人,要他们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不过尽管日站时期的新加坡,华人遭到了十分残酷的对待,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新加坡,华人已基本取代了以前的马来人等其他种族,成为了新加坡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战结束后,英国作为战胜国重返新加坡,但彼时大英帝国已是日薄西山,而各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又日趋激烈。为此,英国在大部分殖民地采取了有选择性的开明政策。以新加坡为例,尽管根本上英国仍不愿意放弃新加坡这一天然良港和世界咽喉,但其总督的权力却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共同组成的顾问组成立,而他们将在未来不断取代英国总督的位置。该体系于1947年7月演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选举。1953年底,新加坡再次修改宪法,赢得了较大的自治权。而当时间来到1955年,新加坡举行了选举,马绍尔成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长,由他所领导的劳工阵线同巫统和马华公会组成联合政府。1959年新加坡进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人民行动党在51个立法议院议席中赢得43个席位。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与此同时,著名的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而这也是新加坡现代历史的首个转折点。
 
李光耀就任新加坡首任总理后的第一个直接问题,来自于新加坡的安全。此时由于英国殖民者已基本退居幕后,新加坡作为马六甲海峡的瓶口被周边各国视作肥肉。为此,新加坡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马来西亚的建国方案。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了赞成票。于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但新马合并后,双方对治国方针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两地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的商人也开始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反而对他们实行固打制。双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后持续升温。当时马来西亚财政部长说,这是因为印尼的对抗活动而导致军备预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国银行在资助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活动。当然,事实上双方矛盾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上的冲突,因为马来西亚本身是马来人居多,而新加坡则是以华人为主体。但新加坡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华人特有的智慧与勤奋,使得新加坡的经济一直要比马来西亚好。1963年,由巫统、马华公会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务的挑拨离间,新加坡又发生了严重的种族暴乱。“马来人至上”的观念也逐渐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马来人的政党都公开表示反对“种族主义”的信条。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他认为,解决两个族群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独立出去,以保证马来族的统治。于是,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尤索夫·宾·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此时的新加坡除了占有马六甲的先天条件外,其他可谓一穷二白,而周边更有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虎视眈眈,以至于在当年新加坡宣布脱离马来西亚时,李光耀总理也不禁悲从中来。但靠着李光耀总理等一干强人的实干与远见,靠着新加坡人民的集体危机感和共同努力,新加坡一再创造奇迹。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新加坡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虽然彼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也在逐渐被压制,但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却最终很使得新加坡成为了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千禧年前后更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腾飞之余,新加坡的外交成绩也十分出色,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新加坡更成为东盟创始国之一。至2021年,作为曾经的一个蕞尔小国,新加坡已成为了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仅属于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更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其国力军力也堪称东南亚不可忽视的地区强国。
 
而在人口方面,新加坡的主要常住民为华人、马来人和部分印度裔,其中华人居于绝对多数(占比75.9%),为此,新加坡几乎所有要职尤其是国防,都主要由华人担任。截止至2021年6月,新加坡人口为545万,相比去年减少了24万之多,出生率更是再次降低到冰点,不过人口问题也是当今世界的老大难,所以倒并不奇怪。新加坡的最大问题在于人口结构上,即首先由于本土居民的出生率一再降低,故而新加坡不得不进一步开放移民政策,其2030年的人口展望中指出,未来新加坡人口将至少有三分之一会来自于海外移民。但问题在于,对移民的引进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与本土居民的冲突,而且新加坡本身国土面积狭小,稍有不慎甚至会直接威胁其统治基础。再一个问题是人口老龄化,截止到2021年6月的数据显示,新加坡本地65岁及以上的公民人口占同期总人口的17.6%,并且可预测的情况下这一趋势仍将继续。事实上在目前新加坡的社会上,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仍在打工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新加坡国防战略的布局,因为随着社会劳动力的日益老龄化和新加坡全民皆兵的制度,一旦战争爆发,则其民间社会运行的大部分重担必然将压在体力和精力均十分有限的老年人身上。而这也就使得如果新加坡无法快速赢得战争的胜利,那其后方必然先行崩溃。
 

新加坡的经济构成
概括而言,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其中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并且高度依赖与美国、日本、欧洲和周边市场的双边贸易。其外贸总额常年居于其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四倍。在2001年受全球经济影响,新加坡经济也逐渐放缓,并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的最严重衰退。为此,新加坡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但本质上,外贸、电子产品、石油化工和服务业仍旧是新加坡经济的主体部分,而贯穿其中的又以外贸为核心。当然,最新的资料显示,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正逐步成为新加坡国民经济的关键命脉,但要进一步发展出口型导向型经济,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的先天不足仍需进一步的产业转型。尤其新加坡的本土科研投入不多,使得其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不过十分有趣的是,新加坡在民用领域科技创新略有不足,但在军工科技的研发上却颇为优秀,比如其自主研制的52倍155牵引炮为当时世界同类大炮的第一款,射程更是高达40公里,这在今天或许看来并不显著,但在当年却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而在进口问题上,水资源、粮食和原油是新加坡的核心消费品,其中以水资源为例,尽管新加坡历史上一直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总体上仍必须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来自与邻国马来西亚的水资源贸易协定不仅是新加坡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更是双方周边博弈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新加坡的金融业也很发达,但这一点在战争中却很难估计,有资料显示新加坡可能很早就在海外建立了储备金等制度,但其储备量究竟在战争中是否可靠则仍未可知。
 



新加坡的军事力量与国防战略
新加坡于1967年制定了18岁以上男性公民必须服役2年的强制性兵役法,并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用于国防建设。至2020年,新加坡国防支出更高达108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26位。其军事力量由陆海空三个军钟构成,这之中新加坡陆军经过50年的发展,已从独立之初的1000名士兵发展到拥有高达75000名现役军人和50万预备役的实力。其基本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分为正规军人、现役军人以及战备军人。正规军人指的是职业军人,现役军人(National Service Full-Time)指的是16岁到20余岁不等并强制服役两年的义务军人,而战备军人(Operationally-Ready National Serviceman)指的是从现役中役满退伍,进入十年回营训练周期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动员的的战备力量,战备军人需维持这一训练水平直到49岁。这一独特制度使得其预备役动员程度相较其邻国更有优势。按一般估计,师从以色列的新加坡可以在6小时内即完成其25万预备役的动员,足以傲视周边。
 



而除了较完备的动员体系外,新加坡的军工业也十分出色,比如其自主研发的Bionix系列战车不仅在火力上能与美国的布莱德利步战车并驾齐驱,并且其C2系统也十分优秀,很早就考虑到了通过数字化来进一步提升单位态势感知的理念。再又如新加坡1998年启动的ACMS先进战斗人员系统,这个紧跟世界军事步伐的未来单兵作战设备为新加坡步兵提供了自成一体的未来步兵装备,尤其据部分资料披露,该系列立足于城市作战,在目标筛选、人员评估上都有十分独特的设计(估计是引入了该国国民的信息数据),使得新加坡陆军在未来的城市作战中能十分得心应手(比如可以更好鉴别混藏在当地居民中的敌对武装分子)。

 



而在军队结构上,新加坡陆军以师为最大编制,其全军编为5个师及一个人民卫国军,另有说新的一个预备师正在筹备组建,但仍未证实。其作战序列分别为第3师、第6师、第9师、第21师、第25师和人民卫国军。这之中第3、6、9三个作战师即是长年战备师,也是新加坡陆军的第一线防卫力量,其部署沿着新加坡从左至右进行分布。
 



另外与周边国家所不同的是,新加坡的上述几个师为混合型的模块师。拿第3师为例,该师成立于1970年8月,代号猛虎,名义上虽然是步兵师,但其机械化程度却十分高。其目前下编有第3步兵旅、第5步兵旅、第24步兵旅、第8装甲旅、第3师炮兵、第3师师属支援部队、第30战斗工兵营、第321战斗工兵营、第17-C4IS保障营、第3-ISTAR侦察营、第3师属防空炮营和总部直属营。可以说,新加坡的师属部队是一支功能性很强的混成作战部队,并且由于新加坡经常将其中的下属部队抽出来进行混合训练,为此其机动反应能力也颇为可观。至于说第21和第25师,尽管名义上这两个师是后备师,但由于新加坡狭小的地理环境和全面防卫的理念,故而很大程度上仍需要将其看作是守备师,但战备程度无疑是要低于前面三个师的。这点从其编制上也能说明问题,与前面的三个混合师不同,第21和第25师并没有编组装甲部队以及师属侦察力量,故某种角度可推测其是作为防卫角度出发的。至于新加坡的人民卫国军,笔者所查到的资料较少,其究竟更接近于美国的国民警卫队还是我国的武警机动师,实在是不好判断。而除了以上部队外,新加坡陆军事实上还编有陆军情报司令部的第1军事情报营、第11心战营、通讯司令部、突击兵司令部(也就是特种兵司令部)、医疗反应部队、生物防护应急研究所、第4装甲旅、装甲兵司令部、工兵司令部以及核生化防卫作战群。当然,这些力量更多是起战斗支援和情报支持,其作战主体仍在前面的几个作战师。指挥结构上,新加坡陆军由陆军司令部统辖,其最高指挥官为陆军总长,并由陆军参谋长和训导司令协助。往上,新加坡总统为该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国防部是最高军事统帅机关,陆军总长在最高统帅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军务工作的展开。总计新加坡陆军约有现役4.5万人,装备主战坦克180余辆、各型装甲车辆3000辆、火炮540门,各型反坦克导弹装置30部以上,另外还普遍装备有CH-47SD直升机和UH-1H直升机,但其战时归属还待进一步考证。
 
而除陆军外,新加坡有空军现役人员为13500人,其中包括3000名应征士兵和预备役7500人。战机方面,新加坡一共拥有62架F-16C/D 型号战机、40架F-15SG、30架F-5S、4架G550 AEW改进型预警机、5架KC-130空中加油机、4架KC-135空中加油机、20架AH-64D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24架CH-47SD运输机、 6架S-70B海鹰直升机和 46架AS332美洲豹多用途直升机。除此之外新加坡空军还编有一定规模的大型运输机和可改装的教练机。在部署上,新加坡的绝大部分飞行中队分别部署在樟宜空军基地(西)、 樟宜空军基地(东)、巴耶利峇空军基地、三巴旺空军基地和登加空军基地,并在2007年改组编制结构成立了5个相关司令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个无人机司令部,这点可能昭示未来新加坡未来将仿效美国建立多重飞行打击力量。可以说,相比陆军而言,空军才是新加坡武装力量中最为重要的杀手锏,而为进一步确保这只拳头部队的威力,新加坡陆军的主要导弹力量也加强给了空军,使得其成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翘楚。值得一说的是,上述为概略统计,事实上我们仍不知道在新加坡驻外的军事基地中,其潜藏的其他空军和导弹部队一共拥有多少装备。而在战备方面,由于新加坡很早就对此进行了未雨绸缪,故而除了名义上的几座机场外,新加坡的大部分高速公路均用箱装植物来进行隔离,战时则可以迅速移开以便拓宽成为应急跑道。而在大部分披露的报道中也证实,新加坡空军的公路起降能力是十分出色的,但在整个新加坡的城市里是否拥有地下收容基地则不好确定。另外也就在最近,新加坡已成功向美国购买了十几架F35战机,这无疑又使得新加坡的空军更进一步提升了战力。可以说,新加坡空军不管在编制结构、飞机种类乃至于战备程度上都是其最为可靠的作战力量,在一般的军事评价中也公认新加坡空军为东南亚诸国之最。当然拉,要说新加坡空军也并非没有软肋,作为全世界的近视大国,新加坡近视比率十分惊人,而尽管后天矫正技术和现代导航系统能一定程度弥补,但在可预期的高强度战争消耗中,新加坡空军是否能承受得住,这是很难说得清楚的。
 



至于新加坡海军,作为该国诞生最晚的军种,新加坡海军成立于1975年4月1,稍显年轻。其现役人员为4500人,编成两个舰队,第一舰队为作战舰队,拥有护卫舰、巡逻舰、登陆舰、扫雷舰和潜艇等舰种;第二舰队为保障舰队,由支援艇、登陆艇和小型运输艇以及民用船只等组成。在新加坡数十年的发展期间,新加坡海军主要负责沿海防务任务,尤其是反登陆作战。但在过去的10年里,这支海军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支绿水海军,具备了一定的中远程海上作战能力。在编制上,新加坡海军主要由舰队(下辖第1、第3水上编队和171潜艇编队)、海岸防卫指挥部以及蛙人部队构成。
 



其舰队中的第1编队下辖第185和第188两个中队,前者装备6艘“可畏”(Formidable)级护卫舰。这一级护卫舰装备了Thales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Aster30舰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以及OtoMelara公司生产的76毫米速射舰炮,是整个新加坡海军作战的核心力量。
 



而第188中队装备6艘胜利级导弹护卫舰,同时,新加坡海军还拥有4艘新加坡科技海事公司建造的,排水量为6000吨的坚韧级两栖船坞登陆舰(LPD)。也就是说,假如战争爆发,海军第1编队无疑将是新加坡的首批登陆先锋。




除此而外,新加坡海军第171中队下编有4艘51米长的“挑战者”级柴电潜艇,这些潜艇的服役时间固然已经超过了40年,但据闻新加坡海军正有计划的准备对其进行升级。而除上述打击力量外,新加坡海军的海岸防卫司令部编有12艘该国自主研发的巡逻艇和3艘扫雷舰,并率先使用了无人水面航行器(USV)。当然,总体来说新加坡的海军力量是十分有限,考虑到其战争中既要保护与印度尼西亚间的海底天然气输送管道,又要承担陆军远程投送的护卫,其瓶颈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新加坡海军来说,战争中他们所主要面对的问题不仅在于军事上的护航,更在于如何编组广大的民间船只和开辟航道来保证国内社会生产的有效进行。而这一点,至少公开的报道里并没有证据显示新加坡海军有进行过类似的演习,为此,一旦战争爆发其海军是否具备这种能力是令人怀疑的。
 
而以上就是新加坡的基本军力组成,从中我们大致可发现新加坡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地区空中打击力量和一支可观的地面部队,相较来说,其海军有限的打击能力和运载能力是制约新加坡武力投送的最大瓶颈。但当然,某种意义上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也没法明面上快速扩充其海军力量,因为这样只能加剧周边邻国的不安。那么就国防战略来说,新加坡又是采取的何种方针呢?
 
在这个问题上,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虾”战略。即作为一个弹丸小国,李光耀认为新加坡必须成为一个“能产生剧毒的小虾米”,这样的话,任何大鱼即使能吃掉它,也不免因为小虾自带的剧毒而元气大伤。而对此,吴卓栋的比喻则更进一步,他把新加坡比作一条小鱼,小鱼活着就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鱼在一起置身于集体之中。其中,像中美这样的大鱼那是新加坡无论如何也得罪不起的,为此新加坡一向支持美国在本地区保持军事存在,并把美国的军事力量引入新加坡,但同时每每在美国得势之时,新加坡也要跳出来说几句中国的好话。如此,新加坡就能借助其他国家力量达到保卫自身安全的目的。但新加坡也深谙和而不同的道理,一方面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接受美国的任何军事拨款,其唯一接受的美国防务援助只有国际军事教育和培训。除此而外,新加坡还十分重视与小鱼间的结群自保,靠集体力量来遏制潜在的敌人。比如新加坡与同是小国的文莱,就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而在与马来西亚的水资源博弈中,新加坡也同样巧妙利用印尼来进行平衡。如此可以说,新加坡的安全体系一共由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是从全球角度,新加坡通过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双边贸易,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广交善缘,这类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任何敢于对新加坡动武的国家都不免投鼠忌器。其次,新加坡在政治和经济上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在东盟框架内发展与东亚和南亚国家的关系;而其核心则是维持和加强与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5国联防。值得一提的是,《五国联防》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防务协定。最后一层则是新加坡自建国伊始就始终贯彻的全面防卫理念,而也正是在这个理念下使得新加坡建立了一支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
 
至于从军事层面讲,新加坡的地区假想敌主要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澳大利亚,尽管从战略上新加坡已通过广泛外交使得与上述几国都有合作,且彼此犬牙交错,但其第一威胁仍主要来自北边的马来西亚。从一般角度说,假设新马爆发战争,则新加坡必须采用先发制人的快速进攻,在第一时间将战线推进至马来西亚的蒲莱山一线并清除该地域的一切马来西亚军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新加坡本土遭受敌方的炮火蹂躏。但从逻辑上讲,这一目标却并不现实,因为蒲莱山一线虽然对新加坡能起到很好的监视,然而事实上在柔佛新山发展到的今天,这里早就遍布了各种高楼大厦,即使通过单兵雷达系统也能形成很好的侦察网络。故而蒲莱山虽然有其军事价值,然而却未必真就那么关键。再者,可预想的情况下马来西亚军方对双方可能的战争也必然做过多次推演,那么他们也明白,新马战争的关键在于马来西亚能否成功将新加坡拖入漫长的消耗战中。为此,在可能的对马战争中,新加坡的军事战略应该存在几个不同等级。在较低程度的冲突、中,新加坡将立足于通过其优势空军和部分特战部队打击马来西亚柔佛一线的炮兵、导弹部队等威胁力量,而其陆军应只在柔佛一线做有限程度的反击。而在双方局势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比如水资源濒临断绝或者国内民族主义占据主导时,则战争可能朝两种情况发展。第一种情况,新加坡以优势兵力从侧后对柔佛至蒲莱山一线进行攻击,并在夺占蒲莱山后由背后进攻柔佛市,最后依托这个地盘与马来西亚达成停战协定。但诚如上面所说,此类战略新马两国军方应该都有所认识,故而其成功率令人怀疑。
 



第二种情况是,新加坡以其空军配合舰队立足于首先摧毁马来西亚的海空军力量,然后集中两栖部队在马来西亚的浅纵深比如巴株巴辖等地登陆,并一面向北威胁马六甲和吉隆坡,一面利用这一线以逸待劳歼灭马来西亚的援军,那么整个战争的局面是很难预料的。
 



这一方案从有利的角度讲,绕过柔佛一线的大型城市争夺,而选择在柔佛后方的旷野地带将更便于发挥新加坡军队高度机械化的优势,同时因为多年来新马双方的主要军事假想都围绕着柔佛一线展开,所以也具有巨大的战略突然性。再者,以巴株巴辖为例,该地域本来就是马来西亚的一个港口,且水文条件也利于民船卸载,为此可以很好弥补新加坡海军运载能力不足的缺点。再有是,该地人口中华裔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故从此做两栖登陆将具有深远意义。
 



但这个方案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即如果放弃柔佛一线的争夺固然从军事层面上有巨大的战略突然性,可这也就意味着新加坡本土将会蒙受相当多的打击。且这个方案无疑将使得战争扩大化。而吉隆坡即使未能在首波救援中获胜,但只要柔佛不丢,则长期来说这一登陆无疑拉长了新加坡的补给线。这一点对于小国新加坡来说将是十分不利的。再一个问题是,这和新加坡一贯的国家战略主张不同,即该战略成功的最大要素除了军事上的胜利外,必须立足于有更广的视角,而这即是要把柔佛从马来西亚真正的分割出来。但这种近乎于换家的战略先不论其成功率和代价之高昂,仅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到的今天来说,欲使人割让领土那恐怕将不为国际社会所认同,而这一点却从来都是新加坡一直所秉承的立身之本。那么细究下来,除非局势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否则通常来说新加坡不会选择这一战略。
 



至于说,也有朋友关注新加坡对于大国战争中的定位。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谈,但其涉及却又十分广了。总体上我们只能说,对于新加坡的战略而言,50年内看人口,30年内看中美,10年内看印马澳。只不过说,由于新加坡地狭人少,故而几乎所有事对它都是生死存亡性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只要新加坡的精英治国体制不发生严重扭曲,则它的生命力还是长青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