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获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考试就如同打仗,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怠。前人的经验和建议能帮你少走弯路,事半功倍,甚至能助你逆天改命,力挽狂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拿考研初始来讲,新人备考考研往往容易迷惘,不知道该如何鉴别和选择辅导书;我有一个师妹,复试前偶然加到了我,我给她详细介绍了我们亚专科的复试流程,并把我和我学弟归纳和总结的复试重点发给了她。后来师妹上岸后请吃饭,我问师妹我那份重点归纳有没有帮到她?根据师妹介绍她复试时表现轻松自如,被考察知识点信手拈来。题目变化不多,过来人的押题是真的超级精准! 2.言简意赅,自报家门。首先自我介绍你是谁?其次找学长学姐有什么事,需要什么帮助?最好在最后表达感谢。曾经被私信过很多次,有人上来就问,我想你干嘛干嘛,希望你帮我干嘛干嘛?我当时脑子里一堆问号,心里会想你谁啊?我又不是你弟或者你哥,为什么要帮你这趾高气扬,自视甚高的人。 3.选择合适的时间点。曾有人在上午九点规培时忙得焦头烂额时,连续给我发消息,还有人在半夜十二点半问我各种不着急的小问题…有时候是真的在忙,没时间回复或者详细给你建议。因为我不怎么熬夜,所以对那种大半夜的追问,就算有时候我看到了,我可能也是第二天回。 4.文明礼貌。有的人上来就很不讨喜,仿佛别人对你的帮助理所应当一样,一点都不知道客气和礼貌。这样的人多半不会获得别人全力的帮助。有时候我会抚慰自己的暴脾气,别为这点事那种人生气,不值得。但是还真碰到过奇葩,不礼貌的程度能让你疗伤好多天,甚至让你失去助人的热情。 5.尽可能规避不讨喜的话题。有的学弟学妹也没有恶意,但就是说话特别不讨喜。哪壶不开提哪里!比如,师兄那你考试成绩具体几多分啊?你英语六级几多分啊?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对方如果某一方面特别突出,会有意无意的向你提起。只要是师兄师姐,比你早一年升学,对方就有能力有资格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和经验,没必要问比较私密和可能不讨喜的话题。 6.礼多人不怪。这里提到的不一定是礼物,也代指礼貌礼节礼仪。人情社会,抬手不打笑脸人,每个人都喜欢嘴甜会说会来事的人。有时候一句空口画大饼,一杯奶茶,或者一顿烧烤,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更有助于获得前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心实意全心全意的帮助。越长大越觉得,愿意与你交流指导你帮助你的前辈真的很难得,不是你想约前辈吃饭,对方就一定稀罕,或者说一定会给你面子。不少人会嫌麻烦。 7.能自己解决的先自己搞明白。之前有过不少后来人问过我很多常识的问题,常识到什么程度?大概就是你连这都没搞清楚,说明你一点都不认真,根本就没有用心。也有一些问题,网上各种渠道经验贴自己搜秒秒钟就能解决的问题,你偏要过来问,会给人一种你很懒的感觉。如果不确定信息真实性想来请前辈确认一下,那倒无妨。真的不要事事都想偷懒麻烦别人。 8.试着判断是否超出了师兄师姐的知识范畴。比如总有后来人问我,某某学校,某某医院再或者某某专业怎么怎么样?那么请问我对你问的方面彻底不了解,根本没有发言权,你这不是难为我吗?比如你问某某老师有没有招生名额?恐怕只有那个老师自己或者他的学生可能知道,可能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这种问题你只能通过官方渠道(官网,研招办电话或者邮箱)去查去问,你的问题学长学姐可能不需要关心或者根本不会关注。 9.自己要争气。打铁还要自身硬,学长学姐都喜欢帮有实力的人,后面你成功了他也会觉得很有面子。有时候,别人愿意向你伸出一只手,可这个时候你根本就够不到,你还希望别人援助你,那真的没必要。比如没有达到复试要求之前,就咨询如何准备复试诸如此类的问题。 10.一直以来,感谢前辈们和朋友们对我的帮助,一直以来,试着热心地热情地帮助后来人,尽可能有求必应能帮必出手,但有的朋友们真的雷到我了。希望朋友们学会巧妙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偿所愿心想事成。 编辑:医考帮李小胖学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