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立晓 我国拥有约1.8万千米长的大陆海岸线,沿海分布6000多个岛屿,电网却能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1987年浙江温州敷设第一条海底电缆开始,海岛居民逐渐用上了陆地电。那么,电是如何“跨过海”“越过江”,创造穿梭海底的奇迹,送进海岛千家万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线入海之旅。 ![]() 入海电线身披十余重“战甲” 考虑到提供电缆敷设时海底的通道状况及海面环境状况,与普通电线相比,海底电缆一般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防腐蚀能力。 ![]() 海底电缆的剖面图 海底电缆要承受水下8千米处的巨大压强,相当于把一头大象放在人的拇指所承受的压力。有了这身十多层厚的新装备,电线才能在海底“保护好自己”。 敷设电线“三步走” 穿上装备后,这些又重又长的“铁索”要如何敷设在海底呢?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神器”——电缆施工船。敷设温州南麂岛海底电缆的施工船“启帆9号”是中国第一艘5000吨新型海底电缆施工船。 海底电缆敷设步骤可以总结为三步:一吊二放三拖拽。 一吊:首先,通过吊运的方式,将成盘的海底电缆装载于施工船只上; 二放:其次,施工船只在距离岸边一定距离时向海中施放电缆,同时在投放的电缆上每隔一段距离固定上一个类似“救生圈”的浮力装置,使投放的电缆漂浮在海面上; 三拖拽:最后,岸上的牵引装置将漂浮的电缆牵引至岸边并固定,在电缆上岸后拆除“救生圈”,让电缆凭借自身重力下沉至海底。 之后,敷设船只会沿着设计好的敷设路线,一边前进一边放电缆。同时,敷设船只会利用水下监控设备实时反馈敷设情况,根据工况对船只速度、方向及电缆下放速度进行调整,绕开岩石和凹凸不平的地方,避免损伤电缆。 目前最先进的电缆敷设船可以装载2000千米的电缆,并以200千米/天的速度进行敷设。 生物那么多,海底电缆会不会受影响 海底环境十分复杂,海底电缆无法像陆地上的电网那样依靠人工巡检维护,这时就需要借助科技手段。 2019年10月,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申报的“海底电缆实时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被评为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于福建省内敷设多条海底电缆与光电复合线缆,且海底运行环境复杂,海底电缆容易遭受海水、微生物等侵蚀,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自2010年起开始研发海底电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 2017年1月4日,福建福州供电公司员工通过海底电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查看福建平潭110千伏海底电缆的运行情况。 现在,电网员工能够通过监测系统远程巡视海底电缆所在海域情况,确保海底电缆海域全天候、网络化受到监控。2012年以来,该系统避免了多次海底电缆事故,大大减少了经济损失。 ![]() 2017年7月12日,福建忠田村至湄洲岛110千伏海底电缆上岸现场。 人类探索海洋的历史由来已久。如今,在科研人员与电网员工的努力下,敷设一条海底电缆早已不是天方夜谭,人们转而开始追求更大传送量、更高效率、更多功能的复合电缆。 “海底两万里”的光景,已经不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连接各个大陆的一条条海底电缆,将继续见证人类历史与智慧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