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题速递】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期末复习模拟卷八!

 hjh2004 2021-12-3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提升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绿洲化是人类通过改善灌溉系统、熟化土壤、栽培作物、营造林木,使绿洲扩大的过程。下表示意艾比湖(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流域不同时间段绿洲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艾比湖流域湖泊沼泽面积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冰雪融水增多       
B.大气降水增多       
C.人类用水减少       
D.植被覆盖率增加
2.1990-2000年艾比湖流域绿洲面积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草       
C.围湖造田       
D.栽培作物
3.2000-2005年艾比湖流域(   )
A.林地减少       
B.城市萎缩       
C.草地沙化       
D.农业减产
【答案】1.A   2.D   3.C
【解析】1.湖泊沼泽面积增大说明该地地表水增多,其水源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冰雪融水量增大,使湖泊、沼泽水量增多,面积增大,A项正确;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大气降水较少,不是湖泊沼泽的主要水源补给形式,B项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类用水量是呈增加趋势的,C项错误;图中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增有减,会影响进入湖泊沼泽的水量多少,但不是其面积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A。
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90-2000年艾比湖流域耕地面积增加最多,因此可以推出艾比湖流域绿洲面积变化主要得益于栽培作物,D项正确,B项错误;表格中林地面积是减少的,A项错误;围湖造田会使湖泊面积缩小,但图中湖泊面积是增大的,C项错误。故选D。
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00-2005年林地面积是增加的,A项错误;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B项错误;草地面积减少,说明部分草地出现退化、沙化现象,C项正确;耕地面积增加,农业产量可能会增加,D项错误。故选C。
(2021·广西南宁)巴塔哥尼亚地区南部以荒漠为主,内流区域狭小,河流多为外流河,发源于阿根廷西部冰川国家公园的圣克鲁斯河流河水清澈,河中生物很少。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及圣克鲁斯河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多外流河,可能是由于(   )
A.靠近沿海地区,降水量大       
B.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地势东高西低,东西狭窄
4.推测圣克鲁斯河“河中生物很少”的主要原因(   )
A.河流补给水源少,水量少       
B.气候干旱,不适宜生物生存
C.流经荒漠地区,营养物质补充少       
D.人类活动强,水环境破坏严重
【答案】4.B    5.C
【解析】4.该地区受西部高大山脉的阻挡,位于西风的背风坡,距海近,降水量少。山区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水量较大;该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从图中可以看出,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所以选B。
5.圣克鲁斯河流经荒漠地区,沿途营养物质补充少,河流营养物质匮乏,水生生物少,C正确;水量少,气候干旱,人类活动都不是导致河中生物少的原因,ABD错误。
(2021·广东高三一模)玉龙雪山(26°59´N~27°17´N,100°04´E~100°15´E)位于横断山南端,南北长35km,东西宽18km,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环流影响。玉龙雪山是亚欧大陆距赤道最近的冰川区,分布有15条现代冰川,其中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位于其东坡,长2.26km,面积1.32km2。下表为白水1号冰川2008-2013年物质平衡与累积面积比例(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冰川总面积之比)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观测表明,在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下,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面临的是(   )

A.面积的缩小       
B.整体的消失       
C.雪线的上升       
D.厚度的减小
7.白水1号冰川的物质平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在(   )
A.冬季大于零       
B.夏季大于零       
C.冬季等于零       
D.夏季等于零
【答案】6.B  7.A
【解析】6.由表中数据可知,2009年之后,白水1号冰川累积面积比例为零,即白水1号冰川已经没有了积累,物质平衡也为负值,说明该冰川不仅是存在面积缩小、雪线上升、厚度变薄的问题,更是存在可能消失的危机,B正确,排除ACD。故选B。
7.根据冰川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推断,冬季因气温低,降水以固态为主,且易积累,物质平衡值为正值;夏季因气温偏高,液态降水远多于固态降水,难以实现冰雪的积累,物质平衡值为负值。A正确,BCD错,故选A。
(2021·福建莆田一中高三一模)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肉食动物,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常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冰雪消融的夏季也会在陆地上寻找食物。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摄影观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左图为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右图为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哈得孙湾适宜大量北极熊生存的优势条件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海水结冰期长
C.缺乏天敌威胁       
D.人类活动影响小
9.一年中,丘吉尔港最适合观赏北极熊的时段是(   )
A.2-3月       
B.4-5月       
C.10-11月       
D.11-12月
10.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生存范围(   )
A.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北移       
B.南界线北移,北界线南移
C.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南移       
D.南界线南移,北界线北移
【答案】8.B   9.C   10.A
【解析】8.由材料可知,北极熊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海域,常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同纬度的其他海域受北大西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结冰期较短,因此哈得孙湾适宜大量北极熊生存的优势条件是海水结冰期长,B正确;同纬度欧洲西北部海域,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比哈得孙湾温暖湿润,A错误;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肉食动物,在北冰洋及沿岸地区没有天敌,C错误;同纬度的太平洋北部白令海海域,受人类活动影响也较小,D错误。故选B。
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C正确;2-3月、4-5月、11-12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故选C。
10.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地区的浮冰面积会缩小,北极熊生存的南界和北界都会北移。答案A。
(2021·山东菏泽·)地球系统中的大气、海洋、岩石、生物等不同圈层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碳循环过程。不同圈层之间的碳交换和循环速度差异较大。其中,岩石圈所储存的碳元素的量约占地球上碳元素总量的99.9%,碳元素迁移、转化活动缓慢,起着贮存库”的作用。大气、海洋和生物圈层之间的碳交换和循环速度则快得多,起着“交换库”的作用。下图示意碳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通过碳循环过程被陆地和海洋吸收,其余部分会在大气中长期停留,原因是(   )
A.岩石圈“储存库”的碳储存能力有限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四大圈层中最多
C.陆生动植物的数量与种类减少速度快       
D.“交换库”碳循环容量与速率的限制
12.下列措施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是(   )
A.海洋生物固碳       
B.使用清洁能源       
C.改善产业结构       
D.降低工业能耗
【答案】11.D  12.A
【解析】11.结合材料“岩石圈所储存的碳元素的量约占地球上碳元素总量的99.9%,”可知AB错;不是由于陆生动植物的数量与种类减少速度快,C错;计划材料岩石圈“碳元素迁移、转化活动缓慢,起着贮存库”的作用。大气、海洋和生物圈层之间的碳交换和循环速度则快得多,起着“交换库”的作用。”因此与“交换库”碳循环容量与速率的限制有关,D对。
12.结合图示可看出水生生物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定下来,因此有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A对;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产业结构、降低工业能耗使得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但不能减少现有的碳含量,故不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可排除B、C、D。
(2021·天津高考真题)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中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
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14.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   )
A.雪线低、林线低       
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
【答案】13.B   14.C
【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高差大,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C错误;川藏铁路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错误。故选B。
1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ABD项错误,C正确。故选C。
(2021·山东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16.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答案】15.C  16.B
【解析】15.从图中可看出,草原Ⅲ位于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位较高,草原的水分条件最好,A、B错误。结合大兴安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分界线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由于草原Ⅱ处位置较低,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D错误。故选C。
16.结合大兴安岭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上空常年受西风的影响,特别是冬春季节,山地西坡冷空气堆积,东坡形成下沉焚风,越往下空气越干燥,到200-400米附近(平台-察尔森)尤其严重。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到长白山等众多山脉的阻挡,到达此地的降雨量也不大,(察尔森以上抬升明显降水略多形成草原Ⅰ,平台以下受地下水影响水分条件也较好,形成草原Ⅲ。)因此平台-察尔森便因为局部环流差异形成了草原Ⅱ。故选B。
(2021·浙江高考真题)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7.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18.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7.B  18.A
【解析】17.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B。
18.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热量和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故选A。
(2021·蒙城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下图示意2021年3月拍摄于湖南省长沙市某道路的景观照片,路边的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紧靠机动车道的树木仅存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道路外侧的树木枝繁叶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当地自然植被主要为(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针叶林
20.图示枯枝败叶树木的特征是(   )
A.多革质叶片       
B.群落结构复杂       
C.有宽阔的叶片       
D.具有茎花现象
【答案】19.B   20.C
【解析】19.材料中得知该地为我国湖南省长沙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3月份路边有植物枝繁叶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B项正确;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区,A项错误;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C项错误;常绿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D错误,故选B。
20.在3月份枯枝败叶树木应为落叶阔叶林,具有宽阔的叶片,C项正确;多革质叶片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A项错误;群落结构复杂一般为常绿阔叶林或雨林,B项错误;茎花现象是雨林的典型特征,D项错误,故选C。
(2021·山东济宁·)秦岭一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限,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下左图示意秦岭一大巴山部分区域,右图示意秦岭太白山、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来看,大巴山与秦岭相比可能更适合作为(   )
A.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C.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D.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22.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
A.神农架南坡       
B.神农架北坡
C.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D.太白山南坡
【答案】21.D  22.C
【解析】2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信息判断,太白山位于秦岭,巴山神农架位于大巴山。图中信息表明,位于秦岭的太白山南北侧山麓均为暖温带分布的落叶阔叶林,南坡山麓没有亚热带地区分布的常绿阔叶林,而巴山神农架南坡山麓有亚热带地区分布的常绿阔叶林,而北侧山麓地带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分布),因此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来看,与秦岭相比,大巴山可能更适合作为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D符合题意;大巴山北侧为汉江流域,属于长江流域的一部分,南侧也为长江流域,因此大巴山不适合作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排除A;秦岭和大巴山均位于季风区,都不适合作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排除B;太白山和巴山神农架南北两侧均为森林,从植被垂直分布特征上无法判定,两山中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排除C。故选D。
22.题意表明,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则受山体效应大的山地的林线(森林的上限)、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限)高度将明显较高。读图可知,神农架南坡、神农架北坡、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南坡四个地点均无雪线,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林线最高,因此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神农架因山顶海拔较低,看不出林线高度,但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临近巨大的青藏高原相比,神农架属于较小山体,山体效应不强),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21·河南高二期末)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22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40千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贺兰山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条件,植物资源丰富。下图为贺兰山东坡某一研究区域各海拔段上的植物种类数目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研究区域海拔1400米以下和2400米以上的植物种类较少,形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土壤、冰川       
B.干旱、低温
C.地质、水文       
D.生物、海拔
24.该区域海拔2800米~3100米是冻融作用带与流水作用带的分界线,其分布大致与(   )
A.高山草甸带上限相一致       
B.山地草原带下限相一致
C.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吻合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25.贺兰山植物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该山地(   )
A.气候的过渡性强       
B.温暖湿润期较长
C.构造发育,地壳活跃       
D.南北跨度大,海拔高
【答案】23.B   24.C    25.D
【解析】23.根据“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可知,贺兰山位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海拔较低地带因缺少地形抬升,降水较少,植物种类较少;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带,因海拔增高,气温降低,更多植物的生长被限制,种类减少。选项B正确。
24.冻融发生在冬季平均气温0℃以下,夏季平均气温0℃以上地带;流水作用发生在年平均气温高于0℃的地带。故海拔2800米~3100米是冻融作用带与流水作用带的分界线,其分布大致与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吻合。选项C正确。
25.结合材料可知,贺兰山南北跨度大、海拔高,内部气候差异大,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条件,因此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选项D正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近年来,祁连山地区出现农业用水不当、违法开矿办厂等现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图为祁连山及周围地区地理环境示意图。
(1)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祁连山地区农业用水不当可能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
【答案】(1)深居内陆,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祁连山多冰川。
(2)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断流),注入湖泊水量减少,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植物缺水死亡,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加重;土壤盐碱化加重等。
【解析】(1)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可以从祁连山周围地区气候干旱和祁连山自身湿润两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可知,祁连山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周围沙漠广布;祁连山高大的山体发育了诸多雪山和冰川,是一个巨大的淡水库,更是西部干旱地区河水的主要来源地;祁连山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相对较多;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形成祁连山水系,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所以,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
(2)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河流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在强烈的蒸发和下渗作用下,湖泊面积萎缩,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植物枯死,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物减少,土地荒漠化会加重;灌区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等。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撒哈拉沙漠常在强风的影响下,卷起漫天黄沙,大量的沙尘飘过大西洋,抵达美洲等地。据统计,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大西洋、南美等地输送大量的尘土。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这种沙尘天气正在不断加强,对地球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下图为撒哈拉沙漠位置及范围图。
(1)分析沙尘在大西洋沉降对海洋生态的积极影响。
(2)说明沙尘在亚马孙平原沉降对维持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
(3)依据沙尘向大西洋、亚马孙平原的输送过程,推测其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
【答案】(1)沙尘作为营养物质,促进海洋藻类的生长;藻类的增加可促进鱼、虾等海洋生物的生长。
(2)热带雨林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土壤贫瘠,沙尘沉降,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3)沙尘削弱太阳辐射;促进海洋藻类和雨林植被的生长,使其对CO2吸收量变大;抑制全球变暖。
【解析】(1)沙尘在大西洋沉降对海洋生态的积极影响主要从沙尘的营养物质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沙尘中富含营养物质,沉降到大西洋以后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藻类可以作为海洋生物的饵料,藻类的增加促进了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 
(2)积极作用主要从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雨林植被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低;沙尘在亚马孙平原沉降会带来富有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土壤,使土壤肥力提高,有利于促进热带雨林植被的生长,维持热带雨林地区的生态平衡。
(3)对全球气温的影响主要从沙尘反射太阳辐射、雨林吸收二氧化碳方面分析。当沙尘飘过大西洋上空时,沙尘一方面通过反射、散射削弱太阳辐射,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表温度降低;另一方面沙尘作为凝结核,促进洋面蒸发的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使海洋表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进而使大气的温度降低。沙尘在大西洋、亚马孙平原降落,可以促进海洋藻类及雨林植被的生长,使其吸收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减少大气的温室气体含量,抑制全球变暖。
28.(2021·河北张家口·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瓜德罗普岛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中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加勒比海,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6℃。瓜德罗普岛被狭窄的萨莱海峡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称格朗德特尔岛,为地势低平的石灰岩岛;西部称巴斯特尔岛,为地势起伏的火山岛,岛上一列山脉自北至南绵延而下,最高峰海拔1484米。两座岛上的降水量随高度和方向而变化。格朗德特尔岛年降雨量为990毫米左右,巴斯特尔岛年降雨量则为2540毫米以上。瓜德罗普岛上约2/5的地区覆盖着森林,大部分在巴斯特尔岛,该岛森林在迎风坡大约从海平面起始,在背风坡则从海拔229~914米或更高处起始。岛上主要种植甘蔗和香蕉等农作物。下图示意瓜德罗普岛的分布。
(1)分析巴斯特尔岛和格朗德特尔岛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原因。
(2)瓜德罗普岛约2/5的地区覆盖着森林,森林主要分布在巴斯特尔岛。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3)阐释巴斯特尔山区的森林,在迎风坡从海平面起始,在背风坡从海拔229~914米或更高处起始的原因。
【答案】(1)巴斯特尔岛为地势起伏大的火山岛,一列山脉自北至南绵延而下,东北信风受山地抬升,带来丰富降水;格朗德特尔岛地势低平,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偏少。
(2)瓜德罗普岛地处热带,年均温较高,热量充足;受东北信风影响,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丰富,高温多雨的气候利于树种的生长,森林植被茂密;巴斯特尔岛地势起伏较大,人类的开发规模较小,森林保护较好;加上更为丰富的降水,森林覆盖率更高。
(3)迎风坡降水丰富,利于森林生长;背风坡受下沉的干热气流影响,海拔229~914米或更高处以下的地方降水较少,不利于森林生长。
【解析】(1)本题目要求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降水主要受大气运动、地形、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两岛皆被海包围,因而不考虑海陆位置;图示巴斯特尔岛上有明显的南北向山脉分布,结合当地纬度可知,该地盛行东北信风,因而在地形阻滞下抬升形成地形雨,所以降水相对较多;但格朗德特尔岛地势相对平坦,缺乏阻滞抬升地形,不能形成有效的地形降水,因而二者的降水差异较大。
(2)本题目主要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植被分布情况主要受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源条件和人类活动情况等因素影响。结合图示经纬度等信息可知,瓜德罗普岛地处热带,年均温较高,热量充足;且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丰富,雨热条件适宜植被生长;此外,当地的植被主要分布在巴斯特尔岛,和巴斯特尔岛独特的地形条件及人类活动情况较少等条件有关。
(3)结合题干问题分析,该问题主要考查地形条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情况。地形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相对海拔、地势起伏情况以及地形地势对热量和水分的影响等角度。题目要求分析巴斯特尔山区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植被起始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和地形地势对热量水分的影响有关。迎风坡地形雨特征明显,有利于植被生长;而背风坡则往往受到焚风效应影响,在坡底部分高度使空气变得干热,不利于植被生长,因而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生长的位置存在差异。
29.下面左图为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MN一线剖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A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2)据右图简析MN一线剖面的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
(3)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海拔相近,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说明形成这些差异的主导因素。
【答案】(1)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南北方向延伸。
(2)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增强;P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
(3)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主导因素:纬度位置。
【解析】(1)主要从地形和洋流方面分析。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区域轮廓推出该地为南美洲,图中的A自然带为南美洲西侧的南北延伸较长的热带沙漠带,该自然带呈南北方向延伸,未能向内陆延伸,主要是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安第斯山脉走向为南北走向,其西侧的自然带走向与山脉延伸方向一致,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的纬度分布范围极广,从6°S左右往南一直延伸到30°S左右,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大幅度往低纬度延伸,也就是说这些低纬度地区降水也十分稀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受到西部太平洋沿岸强大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流经对沿岸地区产生了“降温减湿”作用。此外,东侧安第斯山脉也阻挡了东南信风,使之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更加减少了这一地区的降水。
(2)地形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影响植被分布,尤其是对降水的影响比较明显。结合其纬度位置,该地位于西风带范围内,从右图中可以看出,MN一线剖面中部地势高,阻挡了西风,P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导致P地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
(3)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从基带、自然带种类与数量及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而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出现了差异,而影响气温和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甲、乙两处都位于山地东侧,海拔相近,甲地位于巴西高原上,受东南信风影响小,降水少,乙地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二者降水均较少,但甲地纬度较低,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热量条件较好,乙地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甲地基带植被为热带草原带,乙地基带植被为温带草原荒漠带,甲地积雪及冰川带的下限高度较高,乙地积雪及冰川的下限高度较低,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