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零后》——等时间老去,永远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谁知西去路 2021-12-31

戳蓝色字“谁知西去路”关注我们哟!

电影:《九零后》

类型:纪录片

导演:徐蓓

主演: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

上映时间:2021年5月29日

奖项: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推优结果-特别关注



人的一生只有百十来年,每个人都会从年轻走向衰老,最后离开人世。自然界的物质能量构成我们的身体,随着人的死亡,物质又回归自然,所谓尘归尘,土归土。于是,有人拼命想记录过去的事情,记忆不该随着生命的消亡而消亡,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更不能丧失,它是文明的根。

纪录片《九零后》试图从还健在的亲历者口中,还原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后停学,一群年轻的学生经历国土沦陷、背井离乡,挣扎在战争的死亡线边缘,是坚持学习深造,还是投笔从戎?年轻人内心非常纠结。三所学校的学生辗转南京、长沙等地,徒步穿越湘黔滇三省,最终在昆明组建临时大学,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90后”是现在年轻人的代名词,如今,当年在西南联大读书的年轻人均已年过九旬,或已离开人世,他们曾经都是各行各业的奠基人或中流砥柱。任何人的命运都不会仅仅属于他自己,当年的“90后”随着国家民族变革浪潮起起伏伏,勾勒出今生的人生曲线。

炮火蔓延国土,三所学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需要继续撤离,教授们坐大巴车离开,女生和身体较差的男生坐从海上走,身体强壮的男生组成“湘黔滇步行团”,一路采风游学,步行抵达昆明,等待他们的是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虽然,西南联大的教学条件不尽如人意,几十人住一个宿舍,还有老鼠臭虫,但是那时的教学方法是空前绝后的,大一不分院系。最特别的是采用“轮流教授法”的国文课,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罗庸等教授每个人开两周的课,古今中外诗词歌赋都有,许渊冲评价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国文课,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陈寅恪、冯友兰、钱穆等组成的“教授天团”为年轻人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学生们在课下互相学习,学习方法也很新奇,赵全章、汪曾祺、巫宁坤常到茶馆看书,闻一多出题写一篇诗人李贺的读书笔记,汪曾祺给低一级的同学写了一篇,被闻一多评价“比汪曾祺写得还好”。战火还是蔓延到了昆明,敌机轰炸,尸横遍野。金岳霖、傅斯年、费孝通等先生们和学生一起跟着警报往外跑,师生们在小树林、河边还可以讨论学问,中国人生于忧患,心理弹性很大,成为打不垮的秘诀。

西南联大物理系闻名遐迩,吴大猷、吴有训、赵忠尧、周培源先生活跃于此,学生杨振宁和邓稼先成为了知心好友,李政道表现出异乎常人的敏捷思维,朱光亚背着吴大猷教授的妻子去看病,教授则常常留他吃饭,师生们就像一家人。

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云南成为前线,大批学生从军,加入飞虎队,西南联大前后共有834名学子参军,许多人为国牺牲。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宣布结束,纪念碑揭幕。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等一批学生出国留学深造,从1949年8月到1956年10月,2290位海外留学生从世界各地回归祖国,他们都选择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很难从他们平静的叙述中感受一二,但是年轻人们在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努力成长着。好的教育将影响人的一生,直到他们老去,教育的力量仍在影响着他们,他们既活在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时代,也活在当下,年过九旬的他们仍在学习新鲜事物,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有的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西南联大在教育史上空前绝后,提倡学术自由、民主精神,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成为什么人的问题。

推 荐 阅 读




《灵异第六感》——“我能看得见鬼魂,你相信我吗?”
《告白》——填补内心饥饿的灵魂,正确认识生命
《教授与疯子》——人性中的爱,是文明延续的真谛
《兰心大剧院》——最终,我们所爱的欲望,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五):有一个机会,可以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四):在黑夜里相信黎明,让自己成为希望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三):尘埃上生的花,既然活着就不能白白活着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二):她,用自己的光热照亮前方的路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一):青少年说,每一个当下都是意义所在
《独自生活的人们》——空巢老人已在归途,空巢青年的未来又在何方?
《花落花开》——从自然精神走回自然肉体的孤独女画家

等春来

谁知西去路

简介:电影追剧·走走看看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