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小荣|络穴这样“配”疗效翻百倍

 新用户6988bzzb 2021-12-31
不管你入门针灸多久
能够用特定穴进行灵活取穴配穴保障疗效一直是每个用针灸临床中医人的目标。Image

因为对于非科班出身学中医的朋友来说,刚开始可能会学很多“经验穴”拿穴位组方来临床,想要快速根据患者辨证情况,做出配穴取穴思路,用特定穴进行配穴无疑是确保疗效和快速上手应用的一条捷径了。

而络穴,既治疗本经病,又治表里经病。
比如患者胃气上逆(临床表现为:呕吐打短嗝等),取足太阴脾络穴公孙穴,不但可以治疗胃气上逆,还能治疗本经脾气虚弱。
对于临床疗效来讲,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期我们邀请到国家二级教授,艾灸百科全书 灸姐--- 常小荣教授,通过十五络穴的讲解,希望能够开阔你的中医诊疗思维,帮助你提高临床疗效。


Image
01什么是络穴?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之意,络穴联络表里经。
看到这里你不禁感叹,老祖宗给穴位起名字是多么的智慧。Image接下来,知识点来了。

络穴既治疗本经病,又治表里经病。例如:

  • 手太阴肺络穴-列缺-既治本经风寒咳嗽-又治大肠经颈项痛

  • 足太阴脾络穴-公孙-既治本经脾气虚弱-又治胃经胃气上逆

手三阴经

肺经

列缺

心经

通里

心包经

内关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偏历

小肠经

支正

三焦经

外关

足三阴经

脾经

公孙

肾经

大钟

肝经

蠡沟

足三阳经

胃经

丰隆

膀胱经

飞扬

胆经

光明

任、督、脾大络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脾大络

大包

02络穴的应用

手太阴:列缺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

👇👇👇穴位展示
Image

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尿血等病症。向上斜刺0.3~0.5寸。

手少阴:通里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穴位展示
Image

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臂内侧痛、肘及前臂疼痛、头痛、目眩、面赤热、遗尿、月经过多、狂症等。直刺0.3─0.5寸。灸2─3壮。

手厥阴:内关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位展示
Image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手太阳:支正

支正穴是手太阳经上常用的腧穴之一,位于前臂背面尺侧,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主治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症。

👇👇👇穴位展示
Image

操作方法为直刺或斜刺0.5~0.8寸。

手阳明:偏历

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在桡骨远端,桡侧腕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主治耳鸣、鼻衄、手臂酸痛、腹部胀满、水肿。

👇👇👇穴位展示
Image

直刺或斜刺0.5-0.8寸。

手少阳:外关

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穴位展示
Image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足太阳:飞扬

足太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

👇👇👇穴位展示
Image

主治头痛,目眩,鼻衄,颈项痛,腰膝酸痛,癫痫,痔疾,脚气等。直刺1-1.5寸。

足少阳:光明

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穴位展示
Image

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视神经萎缩,视物不明。直刺0.5-0.8寸;可灸。

足阳明:丰隆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穴位展示
Image

主治头痛、眩晕;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癫狂;下肢痿痹。直刺l~1.5寸。

足太阴:公孙

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穴位展示
Image

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气等。直刺0.6—1.2寸。

足少阴:大钟

足少阴之络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穴位展示
Image

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足厥阴:蠡沟

足厥阴肝经的络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对此穴进行保健可以缓解、预防以下病症: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穴位展示
Image

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沿胫骨后缘向上斜刺1.0-1.5寸,酸胀感可放散至膝。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任脉:鸠尾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 寸,主治心胸痛、反胃、癫狂、癎症、心悸、心烦、咳嗽气喘。

👇👇👇穴位展示
Image

操作方法为向下斜刺0.5~1寸。

督脉:长强

督脉之络穴。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痔疮,脱肛,便血,便秘,遗精,遗尿,腹泻,痢疾,腰背强痛,癫痫,及精神分裂症,前列腺炎等。

👇👇👇穴位展示
Image

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脾之大络:大包

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刺灸法:斜刺或向后平刺0.3~0.5寸。

👇👇👇穴位展示
Image

治颈部扭伤可向上斜刺,局部酸胀。可灸,艾炷灸3壮,艾条灸10~20分钟。

络穴的治疗作用
  • 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 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故有'一络通两经'之说,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 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 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