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中相对冷门的2首唐诗,文采飞扬感情真,惊艳千古

 真游泳的猫 2021-12-31

诗词是传统文化很多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广泛的唐诗选本,里面的唐诗几乎都是千古名篇。

只不过,三百首数量还是不少,还是出现了知名和相对不知名的区别。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唐诗三百首中相对冷门的2首唐诗,文采飞扬感情真,惊艳千古!

第1首,《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卢纶。卢纶与李端、韩翃、钱起、司空曙等人合称“大历十才子”,是中唐比较出名的诗人。

很多人更熟悉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鄂州,就是今天的湖北武昌地区。这首《晚次鄂州》,写作时间应是安史之乱时期,所谓“旧业已随征战尽”,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战火的无奈感叹。

诗的前两句写客船快要到“汉阳城”,先凸显喜悦之情,然而紧接着一句“孤帆”,立刻将情绪压了下来。

“犹是”两个字,显然具有疲倦之意。看上去只有短短“一日”,但是在诗人眼中,却是无比艰难,一日如同三秋。

从第二句,我们才可以看出第一句的所谓“云开远见汉阳城”,心情更多是苦中作乐,而不是纯粹的欢喜。

诗人只能通过“一点盼头”来麻醉自己的痛苦,才能够勉强挨过“孤帆一日程”的未来艰辛。

第三和第四句,估客就是商人,商人白天睡觉,而诗人则是看商人睡觉。

可见,商人还是幸福的,他没有那么多烦恼,或者说烦恼比较轻,还不会到睡不着觉的程度。

诗人呢,看到商人睡觉,只怕是无奈一笑:“能睡着,是一种福气呦。”

舟人夜语,船家晚上说话,诗人同样能够听到,显然诗人是夜不能寐。

诗句描写的是说话声音像潮水一样,事实上,是诗人的心绪如潮,无法安静下来,更别想睡个好觉了。

这两句在手法上是非常巧妙的,上句写白天,下句写晚上,有了一个对比。上句动中写静,下句静中写动,又是一个对比,相当耐人寻味。

有人调侃说,想要写好诗,一定要懂得数字词语的运用。

虽然太过纠结于数字词,很容易落得和骆宾王“算博士”一样的“外号”,但其实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比如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这两句同样因为数字词的运用而增加了咀嚼的味道,意味深长,堪称绝妙。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又是“衰鬓”病态,又是“万里作客”,三种悲惨情境合一,愁生无限,与上述杜甫的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讲述战火的无情,讲述诗人无法排遣难受的心情。

正是因为诗人满腹愁绪,才会有前面的睡不着觉,才会有前面的“犹是孤帆一日程”。

这就是好诗的精彩之处,整首诗是一气呵成,结构严密的,不会给人一种突兀或者强行的感觉。

诗歌流露出来的厌战、伤老、思归等复杂情绪,都在“晚次鄂州”的瞬间迸发出来,让读者深受感染。

从语言上来说,这首诗没有用典,也没有运用生涩华丽的文字,类似白描而自然动人,难怪流传千古,令人惊艳。

第2首,《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注意,我们平常说的内人,指的是妻子,而这首诗所指的内人,是皇宫大内的女人,也就是宫女。

古代诗人特别喜欢写宫女,或者说特别喜欢写女人。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男诗人写女人,如果写得细腻,写得动人,足以说明诗人眼光之精准,感情之充沛,诗歌才华之高超。

另一方面,古代文人常常用美女来形容自己,诗经的美女也可以理解为贤人,离骚的香草美人也可以理解为贤人。

尤其是感情失落的女人,特别适合来形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文人。

所以,古代文化是比较有趣的,一方面整个潮流是男尊女卑,一方面所谓的精英分子又喜欢用女子自居。

难怪很多人嘲讽古代士大夫,说他们只懂得“妾妇之道”,而不具备真正的治国才能。

闲话少叙,我们看张祜的这首诗,表达的是张祜对寂寞宫女的同情。

这种题材的诗,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或者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首《赠内人》在主题上其实并没有太多新意,妙处在于,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行为,生动展现宫女在宫女的无聊生活。

本来飞蛾扑火这种事情,宫女根本不会在意。可是因为无聊,宫女却关注到了飞蛾的悲惨遭遇,“剔开红焰救飞蛾”。

我们甚至可以联想,是不是宫女自伤身世,觉得自己就像濒临绝境的飞蛾一样呢?

飞蛾有宫女的帮助,可以逃出生天。可是宫女呢?一辈子只能呆在功力,红颜到白发,虚度了光阴,只剩下无限哀叹。

我们看这首诗,语言是华丽的,色彩是鲜明的,华丽鲜明本该是快乐的情绪,却只落得凄凄惨惨戚戚。

显然,这就是这首诗的高明手法,用欢乐来衬托悲哀,悲哀的真挚情绪自然能够准确传达到读者心中,经历千年风霜,依然惊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