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人名都是单字?

 猎户ywysh4sdge 2021-12-3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很多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像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单刀赴会,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等。除了这些故事外,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很多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里面的人名基本上都是单,比如刘备,曹操,孙权,关羽,张飞。三个字的名字诸葛亮诸葛瑾、司马懿、司马昭又都是复姓,名字还是单字,像庞德公,黄承彦诸葛亮的岳父这样的双字名出现的次数,用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图片

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是巧合,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源自历史上有名的篡位者王莽。王莽在篡夺了西汉的皇位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明显不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人能想出来的,而且还出现了很多那个时期不该出现的东西,比如神似游标卡尺的青铜卡尺。因此很多人认为王莽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才会有这么多超前的思想和发明。这些说法太过离奇,拍成电视剧或许不错,但切不可当真。

图片

王莽有个爱好,喜欢改名,比如他觉得无锡不好听,就把无锡改成了有锡;符离县不好听,改成符合县。他在位期间,全国的被他改了一半,县名几乎改了,有的地方甚至一年改好几次臣民们哪记得住这么多,结果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资源的浪费。不光是地名,人起名字也有讲究。他喜欢单名,就规定人起名字都要用单名,罪人贱民才用双名,大概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单名吧。

图片

王莽的一个孙子,原名叫王会宗,因为王莽的命令,把双名改成了单名王宗。这孙子看爷爷当了皇帝,自己也想过把瘾,就跟自己舅舅合谋夺权,私造天子冕服和印章,事泄失败。王莽下旨:“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意思是,王宗原名王会宗,因为遵循法令改叫王宗,现在获罪了,要改回双名,还叫王会宗。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双名是一种羞辱。所以从此人们就舍弃了双名,都用单名。虽然王莽最终覆灭,但这个风气却流行开来,甚至影响了之后的几百年历史,导致从西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单名几乎绝迹,也就造成了我们看到的三国遍地单名的现象。

图片

到了东晋年间,这个风气才慢慢被打破,双名逐渐出现。但这个时候的双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名字中带“之”字多,比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数学家祖冲之,白袍将军陈庆之,比较离谱的是书圣王羲之,他的几个儿子叫王献之,王凝之,王操之,王玄之,孙子叫王桢之,王静之,祖孙三代的名字都带“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兄弟。因为那个时候五斗米道(道教的一个派别)“之”字是五斗米道的标志,而且“之”字也不用避讳,所以就经常出现在名字中,同样的还有“道”字,“玄”字,像南朝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南朝宋名将檀道济(成语“自毁长城”出自檀道济)、王玄谟

图片

(王羲之《兰亭集序》)

南北朝也是佛教盛行的时期。那时的社会资源都被士族门阀垄断,底层人民想靠自己努力进入上流社会几乎不可能,每个人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已经注定。这样的残酷现实让人们迫切希望摆脱煎熬,佛教的转世轮回思想正好满足了人们的愿望。今生不能成为上层人物,就寄希望于下一世;这也有利于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控制,所以在统治阶级的推波助澜下,佛教大行其道,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武帝,居然舍身寺庙,出家当和尚,让大臣们用大量的钱财赎身了好几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这个时候人们起名的时候又喜欢加一些佛教的元素,比如南朝宋开国功臣王昙首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南朝梁名将王僧辩南朝陈名将萧摩诃等。

图片

无论是五斗米道,还是佛教,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由于自身的处境而选择的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人们也把这种风气带到了名字上。王莽虽然在当时和其后两千年的历史中名声不好,但对名字的影响居然被流传下来,也算是个奇迹。了解了王莽因为名字而闹出的动静,现代生活中出现“王者荣耀”、“黄埔军校”这样的名字,也就可以理解了。名字代表了长辈对新一代的期望祝福,像王莽这样瞎折腾确实没必要,像书圣家那样祖孙三代起这么雷同的名字也不可取,所以大家在起名字的时候,还是长点心,毕竟名字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称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