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线德钦:正走向精品化的“无穷之路”

 葡萄酒杂志 2021-12-31

2021年被网友们高分点赞的纪录片《无穷之路》曾聚焦云南,展现当地特色产业致富成果。历数云南特产,除了鲜花、果蔬等产业外,云南在葡萄种植与酿酒领域也多有发力。本次,《葡萄酒》杂志将聚焦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以叶央村为例,结合业内专业人士建议,盘点近年来当地葡萄种植与酿造产业的发展进程,展现当地村民们如何用一颗小小的葡萄开启一条通向富裕的无穷之路。

2021下半年,高分纪录片《无穷之路》聚焦十个具有代表性的深度贫困地区,展现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片中,主持人陈贝儿曾深入云南峡谷山区,以怒江溜索作为切入点,为观众们展现这片壮美河山的建设变迁,以及当地居民努力发展产业、提高生活水平的历程。

作品在播出后迅速获得了海内外观众们的点赞和好评,大家直呼“破防了”,还有观众留言表示“没想到曾经的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这么不容易”以及“看到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真的很感动。”

事实上,云南特色产业崛起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其中,就包括了以迪庆州德钦县为代表产区的葡萄酒产业。

为了更好地洞察其发展近况,我们邀请了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叶央村总支书记格茸只玛女士,以及在LVMH集团旗下葡萄酒品牌敖云任职的毛叶凌霄先生,一同回顾当地葡萄酒业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既好做又难做”

的德钦葡萄酒产业

几乎没有葡萄酒人在听到“雪山之下雪水灌溉、干热河谷光照充足、高海拔搭配低纬度、耕种分散污染少”等条件时能不疯狂心动。

德钦是特殊的,高海拔让当地昼夜温差加大,帮葡萄保持酸度,凉爽的晚风还能预防霉病。而低纬度的长日照与干热河谷地形带来了高温,保证了葡萄的成熟度,二者组成了葡萄生长的重要生长要素。

同时,当地农业分散,也并未经历过大规模、长时期的机械生产,水土保持相对完整,土壤在疏水性、有机物等方面表现优越。而起伏纵横的地形又组成了多样化的风土类型,这为追求独特的酿酒师们带来了无限的发挥空间。

但酿酒是属于时间的艺术,产业崛起不仅仰仗风土,更依靠人力物力。德钦有着优越自然条件的同时,也有着产业开发上的难题。

三千米海拔氧气稀薄,生态保护压力大,山高水深路还险,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难运进去,想在此般地理条件下发展种植业,特别是需精细管理的葡萄种植业,实属不易。

德钦葡萄酒产业既好做又难做,人们持续多年的努力正在得到回报。

若论德钦全县的葡萄酒产业,这片位于梅里雪山下金沙江畔的沃土早早地迎来过先行者。诸如燕门茨中的玫瑰蜜,又如云岭乡的梅里冰酒,以及升平镇等地深耕风土的精品酒庄等。

而在德钦县的其他村镇,得益于助农工作的开展,不少村民陆续展开了葡萄培育与酿酒产业的尝试,葡萄酒特色产业的基本盘正在一步步夯实。

聚焦叶央

步步夯实基本盘

叶央村位于被誉为德钦南大门的奔子栏镇,村正式成立至今才短短五年。无论是成立时间,还是当地的酿酒产业,都当得年轻二字。万事开头难,叶央的葡萄种植与酿造产业在起步时,绕不开这难之一字。

当提到产业起步时面临的挑战,叶央村总支书记格茸只玛告诉《葡萄酒》杂志:“当时什么都缺,难招商,缺技术,也难成规模,但后来就好起来了。”事实上,以叶央村为代表的德钦众多村镇在尝试发展特色产业时,所面临的挑战只多不少。

叶央村是德钦近几年葡萄酒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

在当地部门帮助下,一批批设备被运进大山深处,今年更是引进了滴灌系统,进一步助力葡萄培育精准化。硬件条件上来了,招商工作随之成功。在设备和技术两全的情况下,当地留意到人力也是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的关键要素。

一场点面结合的培训工作就此展开,村里从外界学习规范的葡萄培育方法,对内则面向村民针对种植、管护、采摘、修枝等多个环节进行授课培训,形成“村镇合作社扶持-村民培育-企业销售”的生产模式

相关文献《云南省德钦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中提到,德钦县早年间收购村民葡萄的龙头企业未与农户建立起合理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这制约了德钦县酿酒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且葡萄收购价十几年未提高,2017年葡萄收购价格仅3.6元每公斤,一定程度挫伤了农户种植酿酒葡萄的积极性,且易使村民盲目追求亩产,在提高葡萄品质方面有所疏漏。

据格茸只玛书记介绍,自从村里引进企业入驻,村民种出的葡萄在收购价上有了更高的回报,这实打实地促进了村民增收。

入驻企业不仅分担村内就业压力,且帮助村内特色产业形成规范化、规模化效应。这促进了村民形成商品意识,为了能产出品质更高、议价能力更强的产品,村民开始主动去思考如何提高葡萄品质。

叶央村近年来着重培育赤霞珠品种,该品种于德钦种植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糖酸比例协调,糖度高、着色深、皮厚、有机含量高,很有潜力。

小小一颗葡萄让叶央村民们的钱包逐渐鼓起来,而这不是个例。小到叶央,大到德钦,特色葡萄产业的基本盘正在一步步被夯实。

东风已至

着眼未来精品化

从第一批适种到现在,德钦走了二十年。期间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云南产区,无数专业人士也从海外归来,带回来了国外产区的成熟经验。

现任职于敖云酒庄的毛叶凌霄便是其中一员,他葡萄酒专业出身,又赴法国修读波尔多大学葡萄酒学院的法国国家酿酒师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他选择一头扎进深山,在云南德钦尝试酿属于中国的葡萄酒。

“相比云南省内其他地区,迪庆的发展目标相对清晰。不同于其他地区,迪庆一开始规划产区时,就明确要做精品葡萄酒。”凌霄介绍道:“迪庆的酿酒水平放眼全国都是有代表性的,只是云南物产丰饶,出圈的产品众多,显得葡萄酒没有那么口口相传。”

凌霄透露,近年来赶赴德钦考察的品牌与业内人士越来越多了当地的风土条件吸引着想入驻的人员与资金,云南产区的发展东风已至,德钦产区走精品化路线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既然单一地块内都能存在多种的风土差异,我们便可以因地制宜尝试酿造精品化、多样化的具有风土特征葡萄酒。事实上,德钦不少酒庄已经或者即将推出单一园的葡萄酒,这会是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一个惊喜。


“与世界上那些面积广阔的产区相比,德钦受地形影响,适宜栽种葡萄的土地是有限的,特别是好地块更不可多得。相比集约化规模运作,精品化、个性化更能发扬优势,也更符合成熟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内在需求。”

对于德钦未来精品化之路,他表示有信心,也看到了需要努力的方向。

酿酒是精细活儿,与旧世界知名产区相比,德钦参与葡萄种植的村民在酿酒知识的掌握与对风土的理解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合作社模式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也在培训相关知识,这是向好的趋势。只有让葡萄质量不断优化,达到酿酒等级的要求,才更能长效地保证村民收入。

另外,尽管德钦葡萄酒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还需时间。这对中小企业与独立酒农很有意义,启动门槛变低,投资意向就会增强。设施完善的话,哪怕是有酿酒师想来试试,在当地租种一片葡萄,酿上几千瓶,或卖或藏,都不再是难事。

“那这样的话,大家就都会愿意来这里,愿意留下来,搭建更多桥梁带着德钦的葡萄酒走向世界。”

无论是本土的脱贫致富,亦或是外来的资金技术,都在助力产业腾飞。无可否认的是,德钦葡萄酒产业正踏上一条“无穷之路”。时间孕育一切。正如葡萄生长一年又一年,每年的努力都将收获成果。

叶央村的新搬迁点,格茸只玛正带领村民们做葡萄产业的巩固提升。两千多米高山上,毛叶凌霄刚忙完榨季,继续期待着德钦产区羽翼丰满之时。

想知道更多关于葡萄酒的信息?《葡萄酒》杂志电子刊全新上线,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赶紧打开最新一期《葡萄酒》杂志吧!


文、编 |  Shirley

小编个人微信号:
wine_magazine

©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葡萄酒》杂志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