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峰:我的前半生(134)

 早6点半 2022-01-01

二十一港泰台湾

03参观台北 文化同源

从泰国签证到台湾比直接从大陆签证容易些。2004312日,大陆考察团在泰国办完赴台签证后,直接登上曼谷—台北(KA281 1530)飞机,飞往祖国宝岛台湾。当飞机飞过南海上空时,一片蔚蓝映入了徐光学的眼帘。飞机又飞了一会儿,一块陆地出现了,那就是宝岛台湾。很快,飞机着陆台湾桃园中正国际机场。走下飞机徐光学就站在了宝岛台湾的土地上。办理入境手续之后,考察团走出机场,入住桃园假日大饭店。徐光学一行人不顾飞行疲劳,都走出酒店,到台北大街上逛逛。

这是与大陆同民族、同血脉、同文化,同根同源的土地。到宝岛台湾走一走一直是徐光学梦寐以求之事。当年他在北京延庆当“侦听”士兵时,曾多次监视过台湾海峡的船舰的动向,那是大陆与宝岛极端对抗的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两岸关系不断缓和,和平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在,大陆与宝岛都渴望早日实现民族统一。走在台北的大街上,徐光学感到很轻松,很惬意。在徐光学看来,这里多么像老北京、老上海,老南京。熟悉的文化让他感到心情是和平而宁静的。

台北值得看的地方很多,徐光学不可能一一都观览。只能随团重点看几处景点。第一个景点当然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221号,始建于1962年,于1965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时落成,原名为“中山博物院”。后更名为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整座建筑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正门是城楼式建筑,蓝色琉璃瓦覆顶。黄色屋脊,脊兽与兽吻,更是中国传统典范。墙体主色调是一种轻暖色调淡橘黄。离墙体不远处是汉白玉护栏,护栏外是绿色植被。从远处看,整个博物院仿佛一只巨大的鸟儿栖息在半山腰的翠色里,异常美丽。外观庄严宏伟,里面是中国文物艺术精华所在。里面收藏之丰富举世公认,典藏品数量有70余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宝岛台湾,在祖国大陆,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它也是亚洲古代文物中心之一。有人把它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和法国罗浮宫并列为世界四大博物馆。馆内所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绝大多数是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时从大陆掳去的。来台湾游客大多都会到此走走,只是徐光学来时,正好赶上装修,大部分珍品不对外展出,他只能看一看博物馆外观和一些文字介绍。

徐光学既然没能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一饱眼福,那就逛逛台北大街与商场,与台湾同胞聊几句。考察团一行二十多人行进在大街上。一会儿,他们上了一辆巴士,直接来到台北号称台北新地标的101大楼前。大楼高508米,融合东方古典文化及台湾本土元素,造型如竹,节节高升,刚正稳重,又有柔韧有余,象征着中国传统建筑生生不息。大家下车,走进101大楼。在这里,徐光学发现,有证券、金融、工商场所,有娱乐、生活、购物场所;有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里有时尚服饰区、名牌精品区、化妆品专柜、书店等;甚至还有大餐厅、美食街、运动健身馆、休闲SPA等。101大楼集购物、时尚、美食、娱乐、社交、文化为一体,人们可以在此好好地享受生活。101大楼连接的是台北市政府大楼、国际会议中心、世贸中心、新舞台等,以101大楼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综合商业圈。

在香港一定要登太平山顶,在泰国一定要去看大皇宫,在台北一定要去看“中正纪念堂”。中正纪念堂是台北市最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它于民国六十四(公元1975年)年为纪念蒋介石而建,占地25公顷,以中国庭园造景为主要设计形制,加上回廊与窗棂,使得纪念堂显得古典而幽雅,整体建筑则以蓝、白二色为基调,显得匀称和谐,寓自由、平等之意。

考察团来到中正纪念堂前。徐光学下了汽车,抬眼就见中正纪念堂。纪念堂建筑格式采用天坛之顶、金字塔之体结合的形式,主体部分为白色大理石墙,蓝瓦金黄琉璃宝顶。主楼是纪念楼,楼之四周环围着蓊蓊郁郁的绿色,那些绿色迎风摇曳,色彩迷人。楼前是池墉小桥,桥下是潺潺的流水。园区内鲜花盛开,五颜六色,再加上造型独特的假山池沼,使中正纪念堂的环境更加清幽宁静。

纪念楼内肃穆庄严。考察团一行人走进一楼大厅。入口是两部曾为御用的凯迪拉克轿车;里面主厅为展览室,展示蒋介石的生平与蒋介石有关的文物。楼上的蒋介石纪念室里则呈现的是总统府蒋介石的办公室形貌。顶楼里则为蒋介石铜像,两旁驻守着卫兵。

徐光学面对蒋介石铜像,沉思了片刻:这里躺着的是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民国的总统,他是一位在世界上曾经有过影响的政坛人物,更是一位在中国现当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有中国特色人物。

【作者简介】徐峰,真名徐光学,诗人、作家。194910月生,安徽桐城鲁谼山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有23年军旅生涯,曾荣立三等功。历任合肥军分区军械仓库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合肥军分区军械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安徽日报社开发处处长兼党支部书记、安徽日报社印刷厂厂长兼党总支书记、安徽日报社审计处处长、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总监。

另曾任《中华讯报》记者;《市场了望》编委;安徽日报主办的《适用专利技术》主编。

    曾获“江淮十杰”,军队青年企业家、安徽省军区“四有”干部称号、安徽日报社优秀党务工作者。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诗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徽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安徽省高级审计师评委会会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会员。先后在《诗歌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的故事、诗歌、散文、论文1500多篇(首),110多万字。合作出版大型摄影画册《中国三峡》,著有诗集《月影花情》;散文集《心语足音》《爱与人生》;长篇人物传记《奔驰人生》(上、下)。其个人传略载《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六部辞书。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