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富家小姐到街头炸油条的妇人,再到亿万富翁,她的一生有多传奇

 liuhuirong 2022-01-01

民国时的上海滩,有这样一位名媛。

她出身世家,之后嫁入晚清首富盛宣怀家族,晚年却沦落到街头卖油条;

她家财散尽后,两手空空闯海外,白手起家,再创亿万家产;

她九十多岁时依然神采奕奕,娴静舒雅,散发着名媛风采;

她就是任芷芳,被人们称为民国“最励志”的富家小姐。

她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

1918年,任芷芳生于上海,曾祖父做过光绪年间的山东巡抚,与李鸿章同僚,父亲是晚清举人,做过北洋政府的财政部次长,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那个年代的大户小姐,多养在深闺,从小只学女红妇道,没什么受教育的机会,任芷芳却不同,她天生聪慧好学,豆蔻年华便能诗能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这都得益于小时候父亲请的各路名家悉心指导。

旧上海的上流阶层,看戏是主要娱乐活动,任家是上海滩出了名的票友之家,全家老老少少,人人会唱。

任芷芳从小随家人到戏园看戏,也成了“戏迷”,经常和家中姐妹一起吊嗓、练声,久而久之,唱起戏来也是有模有样。

但是样样都好的任芷芳,还是有一个大“毛病”,那就是太讲究。

讲究到什么程度呢?

每天必须把家中收拾得一尘不染,容不得一点脏乱,床上用品,不能超过两天,必须换新的,不然就睡不着觉。

到理发店做头发,她自备一切工具,绝不使用公共用品。

穿旗袍必定是老师傅量身定做,旗袍的长度、开叉的高度都有要求,一点也不能马虎。

任芷芳的这些“毛病”倒不是因为她虚荣浪费,而是因为“洁癖”,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完美型人格”。

十八岁的任芷芳相貌好、气质佳,温婉端庄,出落成了典型的“东方美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上门来向任芷芳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

一个生活中有“洁癖”的人,对情感的要求更高,提亲的她一个也没看上,直到23岁那年。

1940年,家里又来了一位媒人,手里拿着一个英俊青年人的照片。

照片上的青年,浓眉大眼,相貌堂堂,他是晚清首富盛宣怀的孙子--盛毓邮,盛毓邮虽出身豪门,却不像其他纨绔子弟一样,他学习努力,勤奋上进,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少年人才,不管是家世,还是相貌,和大家闺秀任芷芳都是门当户对。

母亲把照片拿给任芷芳看,看着照片上的青年,她的心中有一丝异样的好感,出于少女的矜持,她只是低下了头,并未立即表示同意。

她后来回忆说:“当时那个媒人拿着盛家公子的照片,先给父母看了,然后妈妈拿来给我看了,女孩子是不好表态的,他们大人同意了,那么就定了。”

既然没意见,总归是要见个面的,接下来,双方父母安排了一次“有趣”的相亲,

地点是在上海国泰电影院,活动是看电影,两家都很重视,去了不少人。

“那里面那么黑,人也多,没看见他。主要是双方的父母先看,去了蛮多人。她妈妈看了以后很喜欢,就再托人讲。”

说是相亲,其实更像是“被相亲”,因为任芷芳连相亲的对象都没看到,但盛毓邮却一眼就相中了她,他的妈妈也非常满意,于是又托人去任家讲了几次,终于定下了双方的婚事。

订亲是大事,定亲当天任芷芳特意挑选了一件做工精细,镶嵌着华丽蕾丝花边的漂亮旗袍,对于传统的任芷芳来说:“时髦要文雅一点的,太俗气的不要。”

订亲之后不久,豪华盛大的婚礼如期而至。

两家包下了上海最豪华的百乐门舞厅,婚礼请了数百名亲友到场。

任芷芳身穿洁白的婚纱,手捧鲜花,面带微笑,在众多伴娘的簇拥下,款款走来,长长的婚纱从舞池中心一直拖到大门口。

婚礼当天很热闹,两家人喜气洋洋,大宴宾客三天三夜,引得路人纷纷围观,以致静安寺附近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

虽然婚前没有太多的感情基础,但她婚后的日子却甜蜜顺遂,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原因竟然是因为公公盛恩颐。

结婚后,任芷芳跟婆婆孙用慧一起住在万航渡路的一处大花园洋房里,经常陪婆婆打牌,与婆婆相处融洽,盛家的姑娘都是戏迷,任芷芳恰巧也有同好,一群人常请来著名琴师拉琴吊嗓子,甚至动不动就在院子里搭戏台唱戏,自得其乐。

任芷芳的唱戏功夫,是从小熏陶出来的,唱起来有板有眼,嗓音清亮,深得大家赞赏。

作为大嫂,她对妹妹们体贴照顾,包容谦让,一家人相处非常和睦。

然而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父亲。

盛毓邮的父亲盛恩颐堪称民国最负盛名的败家子,没有之一,不仅坑爹,还坑儿子。

他放着继承来的庞大家业不管,整天只知道寻花问柳、赌博、抽大烟,花钱如流水,把自己的家业消耗殆尽后,又打起了儿子的主意。

只要一没钱,他就找到盛毓邮,要请他吃饭,并趁此机会借钱,而且每次张口都是千块大洋。

面对无止境的索要,盛毓邮被“父亲的饭局”弄出了心理阴影,难免抱怨,对此任芷芳劝解丈夫要尊重长辈,还一直劝慰丈夫。

但是贤惠的任芷芳无法阻止吸血的公爹,盛恩颐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曾创下一夜输掉上海一条街的记录,没过多久,他不但败光自己的产业,还几乎吸干了儿子盛毓邮。

老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盛家的家业败得差不多了,但比起普通百姓人家,生活上还是衣食无忧的。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资本家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解放后,为响应政府号召,盛毓邮和任芷芳商量后,决定捐出全部家产。

从这一刻起,豪门往事皆成过往,任芷芳二人也成为了普通无产阶级群众的一员。对于从小就没有经历过普通人生活的任芷芳,这样的变化简直是从天上跌到了地下。

别墅洋房没有了,只能回归巷道弄堂;锦衣玉食没有了,每天只能粗茶淡饭;仆人帮工没有了;洗衣做饭亲自上。

盛毓邮每天出门为生计奔波,任芷芳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还要照顾长辈和孩子,她脱下的最爱的旗袍,穿上了粗布麻衣。

人们常说:一个人在处于低处或者身居中高位时的言谈举止,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

任芷芳和盛毓邮都不是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人,面对不可抗拒的变化,任芷芳和丈夫商量,准备去海外寻找机会。

盛毓邮只身一人前往海外,任芷芳则在上海抚养三个孩子,与所有普通人一样,每天柴米油盐精打细算。

虽然生活清贫,但她从未降低要求和失去希望。

她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就算再累,家里一样保持整洁干净,每天打扫得一尘不染,生活乐观积极,好像一切困难都难不倒她。

其实她心中也有讲不出的折磨,就是对丈夫的牵挂和想念。

当孩子们问起父亲,她总说:“侬阿爸在外面做大事,他会回来接我们的。”

之后,经过考察的丈夫发现商机,那里没有中式早餐店,当地很多华侨吃不惯那里的早饭,丈夫告诉她一个大胆的想法:去海外重新创业。

得知丈夫的想法后,任芷芳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对丈夫说:“好,我们一起去。”

她相信,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度过。

就这样,任芷芳和三个孩子一起随丈夫到了日本,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一开始,微薄的积蓄并不能让他们包下大的店面,况且还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于是,在60年代日本东京的街头,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位穿着整洁,相貌温婉的中年女子,围着围裙在一个大油锅前忙活,她的丈夫手脚麻利地和面揉面,还要招待客人,忙得马不停蹄。

任芷芳充分发挥了她的“洁癖”,始终保持着油条摊的洁净,围裙、抹布等一应用品,都及时清洗更换,绝不沾染上烹炸过程中溅起的油污。

“过分”清洁,让她的油条摊在众多小吃摊中显得与众不同,引起了食客对她早餐摊的好感和卫生状况的信任。

任芷芳的早餐摊回头客越来越多,不少人认准了她,只来她这儿吃早餐。

他们夫妇每天起早贪黑,忙得团团转,即使再累,也绝不降低要求。

二人手头上慢慢有了一些积蓄,她们发现客人对于中国传统美食非常喜欢,但当时并没有一家正宗的中国小吃店,于是她们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开饭店。

年过半百的夫妻二人,聊起未来的生活,兴奋得像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说干就干,他们给饭店取了个响亮名字“新亚饭店”。

锦衣玉食长大的任芷芳和盛毓邮,对美食并不陌生,她们决定从最熟悉的上海小吃开始。

她们租下了一间铺面,任芷芳凭着自己的记忆和尝试,推出了擂沙圆、生煎包、白斩鸡、葱油拌面等上海风味特色小吃,一开张生意就火了起来。

为了能够提供最正宗的上海风味,仅靠任芷芳二人的手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二人想起了曾有旧交的沪菜名厨吴国祥,并亲自邀请吴国祥到新亚饭店掌厨。

吴国祥加入后,很快就推出了酱猪蹄、红烧划水、明虾豆腐、红烧排骨等有名的上海风味,并成了他们的招牌菜。

尤其是他们店的上海灌汤小笼包,皮薄馅嫩,汤汁香浓,成了入店必点的经典。

在当时的日本东京,想吃地道的上海味,去新亚饭店就对了。

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轨后,饭店规模不断扩大,还开了分店,招了不少员工,除了日本当地人之外,还有很多中国留学生也在他这里打工。

经历过战争动荡的任芷芳深知留学生在外求学的不易,规定所有来新亚饭店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的日薪要高于日本员工,并要求管理人员,不要把饭店里的脏活儿累活儿派给中国学生。

她们还资助这些中国留学生,并且叮嘱他们:“多学知识,完成学业后报效祖国。”

任芷芳与丈夫一起,把新亚饭店从一个小吃店,发展到七层楼面,还开了不少分店,创下了亿万身家,续写了新的财富传奇。

晚年的任芷芳,早已不必亲自管理生意,闲暇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平时她经常参加票友活动,也会请来琴师,为其吊嗓,唱起戏来嗓音清亮。

任芷芳富时不骄奢淫逸,贫困时不消极颓废,既享受过最好的,也承受过最差的。

最为难得的是,在跌入低谷时,还能凭借着勤奋与拼搏东山再起,重回人生巅峰。

2010年,上海电视台一档电视节目采访了93岁的任芷芳,虽然已是高龄,仍然口齿清晰,反应敏捷,衣着发型一丝不苟。

她操着一口标准的上海话,语气温婉平和,神情端庄慈祥,言谈举止间散发出的名媛风范使人艳羡。

所谓见过大世面,就是能讲究,也能将就。不会因为曾经的成就而不可一世,也不会因为当下的挫折而萎靡不振。

任芷芳能享受天生拥有的富贵,也能面对身不由己的清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面对人生起伏,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直面现实,坚守内心,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文:阿拉丁

编辑:改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