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市高新区实验小学刘小靖——亲子“传话筒”

 自主发展 2022-01-01

教师介绍


    刘小靖  四川省成都高新实验小学心理教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曾在广州市越秀中学、广州市天河中学、广州市玉岩中学开展实习教学生活。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后现代主义流派咨询技巧。 


    一、教学理念

体验式教学,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六年级学生认识到和父母之间的一些矛盾是可以调解的,情感上能理解在矛盾关系中父母的一些,体会到父母的爱意,技能上能掌握和父母沟通的几个小技巧。
(1)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创设学生和父母的矛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矛盾场景。引入“亲子关系”主题。
(2)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设置问题让同学们深入分析一下产生矛盾场景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们对父母的行为产生一部分的理解。
(3)交流感悟,升华体验
思考并分享如何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场景,加深体验。
(4)评价总结,践行体验
老师引导同学找出同学们分享的比较好的处理矛盾的方法,进行练习践行体验。

    二、教学内容

全课框架:

本课程包括本课程包括“镜子比一比——矛盾放大镜——结有千千解——我来这样做”四个教学环节(如图2所示)。
第一个环节:镜子比一比。通过矛盾图片引入,让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听过父母类似的语言,以便进入和父母相处的场景中,启动同学们与父母相处时的体验。

第二个环节:矛盾放大镜。提问同学们和父母产生类似矛盾的时候感受是什么呢?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第三个环节,结有千千解。讨论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既可以不让矛盾进一步扩大,也可以减少下一次此矛盾出现的概率呢?
第四个环节,我来这样做。总结一下之前同学们提到的方法,然后通过图片再次呈现与第一个环节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场景,让同学们练习此种情况下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同学正处于青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逐渐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个性不稳定,容易烦躁。一方面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却离不开父母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使其产生比较矛盾的心理。再加上其情感强烈,容易爆发,加上反抗意识增强,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
根据上述分析,本课选取“亲子关系”这一主题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展开对“亲子关系”这一话题的探索,既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的一些矛盾是可以调解的,给学生提供几种缓和矛盾的小技巧;也能让他们理解一下父母的一些做法,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认识到和父母之间的一些矛盾是可以调解的。
(二)情感目标
能够理解在矛盾关系中父母的一些行为,感受到父母的爱意。
(三)技能目标
掌握和父母沟通的一些技巧。

    五、教学流程

1.镜子比一比:通过图片举例几个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场景,同学们通过举手来表示自己有没有从父母那里听过这些语句,引起共感。
2.矛盾放大镜。提问产生类似场景时同学们的感受是什么呢?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由这几个问题来引出同学们与父母产生矛盾时的感受,对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解剖,从不同角度找出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的原因,分析后对父母的一些行为产生理解。
3.结有千千解。讨论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既可以不让矛盾进一步扩大,也可以减少下一次此矛盾出现的概率呢?通过提问发言的方式来收集同学们面对与父母的矛盾时的处理方式,大家讨论出几个比较好的处理矛盾的方式。
4.我来这样做。总结一下之前同学们提到的方法,然后通过图片(在第一环节出现过)呈现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场景,让同学们练习此种情况下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