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思(第九周):滕王阁存在吗?

 王肖杰 2022-01-01


滕王阁存在吗?

滕王阁共26次重建,

现在的滕王阁,

还是那个滕王阁吗?

如果不是,

它又是什么呢?

佛祖讲过“阿能诃鼓”的故事。

这面鼓声音洪亮,

时间久了,鼓皮破了,

于是用新牛皮修修补补。

多年之后,

老牛皮全都没了,

这还是那一面鼓吗?

物质是短暂的,

概念是长久的。

但概念也会发生变化,

如中国之“僧”是个体,

印度管出家人团体叫“僧”。

这是学习路上的坑,

特别是学习传统文化。

小孩与老小孩

从自私的角度而言,

人的一生自然会经过三个阶段:

小时候是自私的,

眼里只有自己;

长大后会考虑别人,

多有利他之行为;

人老到一定程度,

很多会再次变得自私。

原因何在?

一个重要(不是全部)的原因,

是“预期”在起作用。

小孩子看不到别人的价值,

于是自私;

长大后知道需要别人的帮助,

于是减少自私、增加利他;

人老之后,来日无多,

预期的作用降低,

再次回归自私本性。

谁创造了奇迹?

二战之后西德发展很快,

有人归功于当时的经济部长艾哈德,

“是自由市场创造奇迹”。

二战之后苏联发展很快,

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有人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

汉朝初年文景之治,

有人归功于黄老之术。

唐朝初年贞观之治,

有人归功于政治清明。

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国家刚刚走出谷底!

此时即使什么事情都不做,

自然而然也会有一个小高潮,

这就是“势”,

今天称为“风口”,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活着?还没死?

人为什么活着?

有人说:为了奉献社会,

有人说:为了享受人生,

有人说:为了子女教育,

有人说:为了养老送终……

可当这些事情都做不了的时候,

比如90多岁,

生活不能自理,

还需要别人的照顾,

为什么还要活着?

此时不是“活着”,

而只是“还没死”。

听上去很难听,

事实却是如此。

老人自己没有办法,

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

这是人生的悲凉。

然而没有人愿意看到老人死去,

子女更会照顾老人,

这也是人类的温情。

理直气壮站着挣钱

商人赚钱吗?当然。

赚钱正当吗?当然。

可很多人想不通:

无奸不商啊!

他明明是赚了我的钱,

为什么说他的行为正当呢?

看到的是商人赚了客户的钱,

看不见的是客户赚了商人的钱。

这不是春节红包,

也不是薅银行的羊毛,

而是每一笔生意的达成,

都符合这一原理:

商人与客户都赚钱。

设想一下:

如果商人不赚钱,

他不会出卖商品或服务;

如果客户感觉不划算,

他不会购买商品或服务。

凡是购买,

价格一定低于个人盘算,

比如买一把刀,

肯定比自己做一把刀更划算;

买这一款硬盘,

肯定比买那一款硬盘更划算。

最划算的是消费者,

他是最大的赢家。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商人是最大的慈善家,

所以商人应该理直气壮站着挣钱。

X二代更容易成功

官二代、富二代、学二代、演二代……

他们更容易成功。

一是因为资源充足,

穷人家的孩子四处筹钱的时候,

富二代只需要考虑经营本身,

李泽楷被称为“小超人”,

如果没有李嘉诚的财力支持,

恐怕也就是优秀员工而已。

穷人家的孩子需要更多的付出,

那成本增加,收益自然降低。

二是因为机会多,

农民的孩子苦考艺校的时候,

演二代已经有演艺经历了,

陈飞宇十岁就有机会演电影,

17岁就主演电视剧《将夜》,

很多名角陪着孩子演,

如果父亲不是陈凯歌,会怎样?

三是因为环境优越,

工人的孩子从小听到的是家长里短,

学者的孩子听到的是唐诗宋词,

普通人家的孩子背《静夜思》,

学者的孩子背《庄子》: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如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同样朗朗上口,境界相差很大。

四是因为立志高远,

王阳明“王门四规”: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最强调的是立志,

志向不同,往往结果不同。

王思聪的小目标是一个亿,

普通人只能“呵呵”了。

X二代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是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可以放胆去拥抱不确定,

因而有更多成功机会。

比尔·盖茨敢在哈佛退学搞创业,

因为他衣食无忧;

穷人家的孩子不敢,

没有大学毕业证很难找到工作,

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

一家人就会陷入恐慌,

因为全家靠他养活。

X二代没有这种压力和恐慌感,

可以放手一搏,

成功概率岂不更大?

冗余的必要性

一个单位总有一些不干活的人,

也总有一些特别积极的人,

比例各占10%左右,

人们总希望把不干活的10%去掉,

事实上几乎不可能。

蚂蚁群中有一些“懒蚂蚁”,

他们平时无所事事,

但当蚁群找不到食物时,

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

“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

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冗余增加了蚁群生存的概率。

一个人的脾气暴躁,

往往因为没有精力冗余。

工作中发火,

往往因为事情太多。

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说的是精力上有冗余。

工作如果特别忙,

其质量不会很高,

重要原因是精力上没有冗余。

有人说单位那些10%不干活的,

关键时刻未必也能像蚂蚁一样挺身而出。

这种看法说明了人们在认识上缺少冗余度,

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没有例外。

而例外恰恰就是冗余。

比如无所事事者常常满腹牢骚,

其价值在于对单位存在的问题看得最清楚,

对于领导者来说,

他们的牢骚就是工作的改进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