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王肖杰 2022-01-01
要想获得彻底的自由,还是期待实现共产主义吧!那个时候每个人都能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过前提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而“高度”“极大”没有客观标准,今天一位80岁的老人会感觉生活在天堂里,衣食无忧,出门有公交,多花点钱还可以专人开车(出租车、滴滴出行等),比当年的地主、皇帝的生活都好;而今天一位18岁的年轻人会有很多不如意,自己用的是小米手机,人家用的是苹果;用上苹果手机了又嫌摄像头太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太慢,还得去学开车;生物技术不发达,还不能活到200岁……
人类的再生产(生殖繁衍)性质决定社会一定会同时有老人、年轻人,他们的追求不一样,对自由的感受度也不一样,所以完全彻底的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退一万步讲,即使能够完全实现,那也是在共产主义,今天应该怎么办?
有一种观点是“自律带来自由”。这是骗人的鬼话。所谓“自律”本质就是不自由,只不过这种不自由不是外界施加的而已。所以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自由带来自由”,比如用刻苦训练带来球场上、舞台上、考试中的挥洒自由,不自由与自由二者相抵结果为0,那这样的自由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有人认为自律也是一种自由,因为自律是自己的选择。也对。自由有两种:一是正向的自由,即我可以选择干什么;另一种是负向的自由,即我可以选择不干什么。自律是我的选择,且是主动选择,所以是自由的。如果你这样说,那我也无话可说,只要你高兴就好。这种争论的本质是价值观之争,而价值观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至多有“最大公约数”,即共同价值观。
那在自由面前,人类就束手无策了吗?
也未见得。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但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自由感”是可以自我调整的,同样是坐在教室里学习,有的人感觉如坐春风,有的人感觉如坐针毡。前者的自由感更大一些,而后者感到的几乎全是约束,原因何在?是心态不同。心态越积极,自由感越强;心态越消极,自由感越弱。被关在监狱里有自由吗?如果心态积极,监狱里也有自由:选择态度的自由。
二战期间,有一个人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死亡的阴影随时在身边飘荡,然而他不仅坚强的活了下来,而且运用自己的学识,开创出独特的“意义疗法”,成为心理学的一大门派,这个人就是著名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
与监狱相比,上下班打卡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把工作当成修行,把打卡当做游戏,工作、打卡没有变,但“自由感”变了。很多人在网上背单词打卡、运动打卡、早起打卡、读书打卡,却反感公司上下班打卡,无非是心态积极与消极的区别。
自由是有代价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裴多斐看来,自由的价值高于爱情、高于生命,换言之,要获得自由,可能需要付出生命以上的代价。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佛洛姆有一本名著《逃避自由》,认为现代人处于自由与孤独的两难状态,享受自由就需要忍受孤独,孤独是自由的代价。

换言之,自由的代价就是不自由。这是人生的悖论,也是人生的正论: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只有缺少才会去追求,人不会追求每天都能呼吸、吃饭、喝水,因为它并不稀缺;所以追求的代价一定是所求的反面,比如为了赚钱,所以要花钱学习、培训,以及投资;为了健康所以要锻炼,而所谓“锻炼”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健康,用疲劳来提高抗疲劳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所以要花时间学习时间管理、提高效率,等等。人在追求的过程中,正好失去了所要追求的东西,自由也是一样。
如此一来,你还要追求自由吗?其实没必要。因为你不是没有自由,只是没有“自由感”。如果现在问你:“你自由吗?”你可能无感,而瘫痪在床的老人却能感觉到你的自由:能走路、上厕所,甚至能一跃而过栅栏,这不是自由是什么?
不管你是否能感觉到,自由就在那里,用心去感受它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