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天不眷顾,我该怎么办?

 王肖杰 2022-01-01
为什么优秀的人、成功的人,特别是卓越的人总是那么少?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天赋。
所谓天赋,是先天具备的,后天无法获得的素质。比如有人对知识的记忆力、理解力超常。最近“东方神童”魏永康去世再次吸睛,他两岁就能认1000个汉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高中,13岁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为何如此“神”?他出生在县城,父亲是军人,母亲是百货公司工人,没有所谓家传,也谈不上家庭熏陶,但他就是出类拔萃,原因恐怕主要是天赐。有些人在记忆方面差一点,但是在技能方面很突出,比如我高中一个同学学习一般,但篮球打的特别好,上天给他的天赋在运动。还有人天赋在情商,比如我小侄儿刚10岁,但情商已经比我高很多了。
谈优秀、卓越,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天赋,而决非“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神童魏永康38岁早亡让人唏嘘,也不免让人产生天道守恒的想法: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会打开一扇窗。但这恐怕也是一厢情愿,在顶尖高手里面,很多人门窗都是开的,既有非凡成就,又能获得高寿。比如爱因斯坦,26岁那年发了三篇论文,篇篇都能达到获得诺贝尔奖水平(顺便说一句,爱因斯坦小板凳的故事是假的,他从小就是个聪明人),他活了76岁。牛顿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几乎解决了宏观世界的所有物理问题,他活了84岁。
老天为何如此?没有理由,事出偶然,如果说“信命”就是相信偶然性、随机性,那信命非但不迷信,而且很科学。
第二是外部环境。
天赋是先天的,在后天因素里也有一些个人不能左右的,比如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我曾采访过好当家集团的创始人唐厚运先生,闲聊时问:“老爷子,您能做这么大的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老爷子声音洪亮地说:“党的政策好!”我说:“我们私下聊天,说点实在的。”老爷子说:“就是党的政策好!你看,改革开放之前,我老唐是我老唐,改革开放之后,我老唐还是我老唐,我怎么以前不行、现在行?”这就是时代因素,而一个人生在什么时代自己是决定不了的。
还有一些是成长的环境,比如北京的小学生上美术课可以到中国美术馆,上历史课可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学课本讲到鲁迅,可以坐公交车去鲁迅北京故居看看。有一次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见一群中学生在那里游学,做讲解的都是饱学之士,而孩子们只是赏光式地转一转。在上海、深圳的商业机会就更不用说了。假如出生在美国,一出生就不用学英语了。
有本书叫《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讲了很多类似因素。比如出生时间。现在小学生要求8月31号出生之前可以入学,9月1号之后出生的只能等第二年。而小学生年龄差一岁,身体、智力发育差距会很大,9月1号后出生的孩子就占了很大的优势。书中讲到加拿大顶级冰球运动员多出生在一年的头三个月,因为他们入学时比同年级的孩子发育要略早一些(加拿大学校是冬季开学),于是有了一点身高、力量优势,这一点点小优势获得了进入校冰球队的机会,进而获得教练指点,最终走向巅峰时刻。


第三是个人努力。
一个人能左右的东西很少,最确定的就是个人努力了。在相同的天赋和外部环境下,能不能获得别人的指点,争取更多机会,主要靠个人努力。稻盛和夫“六项精进”第一条就是“付出不亚于别人的努力”。努力到无能为力,别人就会伸出援手。连手头的电话本都不查,直接问别人电话号码,这样的人大概率不会变优秀。
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修养指向人际关系,修养好的人人际关系一般也很好,人际关系好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人缘好的人机会也多。
古人讲一个人成功因素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命、运、风水都是偶然因素,个人控制不了;阴德是上一辈给的,自己也控制不了;只有一项“读书”是自己能够掌控、能够做到的,读书只能靠个人努力,这件事别人帮不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优秀的人那么少?因为与生俱来的天赋、分秒不差的时运、持之以恒的努力三个因素形成精妙绝伦的配合,一个人才有可能出类拔萃,可这机会是何等的渺茫啊!
有人说:不对呀,还有梦想啊!看商业大佬、艺术人生,多少人都是怀抱梦想,最终成功的呀!
是的,梦想改变世界有无数的案例,但这些案例都摆脱不了一个问题:幸存者偏差。我们看到的成功者,是优胜劣汰之后的结果,失败者都没有梦想吗?有没有怀抱梦想最终却失败的人呢?灾难中,祈求上帝的人得救了,谁知道死亡的人是否祈求过上帝呢?
歌德曾怀着敬意把历史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历史上无数命运攸关的时刻都充满了戏剧性,一个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某个来得太早或是太迟的决定,都能让其后几百代人的生活变得不可逆转,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尽管后来者试图在归因,试图分析成功者具有哪些特质,但实际上,很多时候的成功就是因缘际会。
成功没有规律。那追求成功的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吗?或者放弃追求,“泛若不系之舟”?罗曼·罗兰有句话很好:“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里发现,即使在生死一线的严酷环境中,人还有最后的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西西弗斯奋力把石头推上山,他知道石头还会滚下来,但他同样知道:第二天他还要把石头推上山。
我们依旧要努力,因为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只有努力,这就是人之为人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