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抱着孩子骨灰盒入睡,夫妻双双跳楼:苔花家庭背后的伤痛,比想象中更残酷

 James5291 2022-01-01

本文作者:甘北

聊点挨骂的吧,皮痒了。

昨天的原创来自我们的新人作者苏叶。写的是一个消防员因公殉职,父母晚年失独无法跨越伤痛,便在50岁的高龄,又千辛万苦生了一个孩子。

这事儿是有原型的,光是我有印象的报道,都不止一桩。

2014年上海徐汇区高楼火灾,消防员刘杰英勇牺牲,几年后,母亲应贤梅选择高龄再孕。

2015年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年仅20岁的消防战士訾青海壮烈牺牲,两年后,51岁的母亲郭献珍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下双胞胎。

昨天的文章评论区,也有朋友表示身边就有失独父母高龄再孕的案例。

当然,也有人对此不理解。

这么大年纪了,还执著生育做什么呢?自己都五十岁了,还怎么养育孩子呢?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成为别人的替身,承担了超重的意义,公平么?

当时郭献珍生育的新闻报道后,网上也曾涌现过同样的骂声。

我能理解这些骂声的出发点,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高龄的确不适合孕育,不仅自己承担巨大风险,孩子的成长也势必比别人多一些坎坷和压力。

但是,又想由衷感叹一句,凡是不理解的人,都是幸福的——他们还没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

不知道一个人在真正的绝境中,是多么渴望生活的光亮,不知道这些高龄父母们,求的并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点活下去的希望。

不是繁殖欲,是求生欲。

他们还不理解,“失独”这两个字的分量。

每晚抱着孩子的骨灰盒入睡。

把孩子生前吃剩的馒头放进冰箱数十年。

加入各种失独家庭QQ群,在群里相互打气加油。

也有做了无数努力,依旧撑不下去的,夫妻双双跳楼。

所以我在开头写“无法跨越伤痛”,不是“抚平”,不是“消弭”,是跨越。

像一座山。山就在那里,跨不过、避不开、躲不及,睁开眼在,闭上眼还在。巍峨艰险,不以人力为转移。

我想不到世间还有任何痛楚,比这更剜心。

不要拿失恋时候的叽叽哇哇,工作不顺意的怨天尤人,离婚的伤楚,破产的失意,乃至父母离世的悲痛来跟它比。

比不了。用东风妹妹的话来讲,普通亲人离世还可道一声“节哀”,面对失独父母,是连一声“节哀”都说不出口的。人间至恸。

在这样的人间至恸面前,说什么“公不公平”“应不应该”呢。

罗翔老师说,熊猫是特级保护动物,但遇到快饿死的困境,熊猫是可以吃的。 在雪山、海难、荒岛上,人吃人的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人类为了求生迸发的欲望,哪是简单的“应不应该”可以概括的呢。

谁不知道不应该。你以为她愿意吗?可,不这么做,她就真活不下去了。

那个没掉的孩子,分分秒秒、时时刻刻不在折磨灵魂,把心剜了一遍又一遍,伤口反反复复撕开,旧的血还没干,新的血又汨出来,连结痂的机会都没有。

人在这样无孔不入的折磨中,需要找到一个支点活下去。

就像直到今天还在跟刘鑫死磕的江歌妈妈,还能有这么一缕恨,对她而言或许还是幸事。倘若连这屡恨都没了,她恐怕真就活不下去了。

再生一个孩子,就是很多失独家庭活下去的唯一办法。一个新的生命,从头开始哺乳、养育,用身心俱疲的劳累去对抗精神的折磨,在迎接新生的喜悦中,去冲淡凄惨命运的苦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绝症病人。

他们经常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乐观,非但不用安慰,还会转头来安慰你:“没事,死不了。”

我从前以为是乐观。后来发现不是,是求生。

他还笑着,就还能活。他要是不笑了,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人在绝境中,需要一点光。手电筒也行,白炽灯也行,实在没有,萤火之光也行。

不要说理解不了,理解不了,是因为你很幸运,你没有步入过真正的暗巷。

毛姆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叫《寻欢作乐》。

讲一个风流女人的故事。

孩子死掉的当天,她跑出去跟一个男人约会。

她说:“我知道哈里要是知道可怜的孩子已经躺在医院里死了,而我竟然跑出来和他吃宵夜,那他一定会觉得我这么做实在不通情理。他只会说他举得非常难受以及诸如此类的话,可这并不是我需要的,我只想痛快地大笑。”

所有人都不理解,没有人能理解,孩子死了,母亲怎么能跑出去偷情?

需要一些阅历和年岁,才能懂得那声“我只想痛快大笑”的滋味。

孩子死了,就在那间屋子里,她抱着他,感受他小小的身体,一点点丧失体温,闻着他的味道,直到他一点点变得僵硬。那么小的一间屋子,却可以充盈那么巨大的悲痛。

悲痛像一张网,分子、粒子、量子,无孔不入。

她开始化妆、打扮、换衣服,瞒着丈夫走出去,跟另一个男人约会。外面的空气真好,外面能喘息,能说话,能笑,只有在外面,人还能活下去。

而呆在那间屋子里,她会疯掉。

我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恰好对这样的至暗时刻,有过一丝窥探和体验。

人这种生物啊,唯有年轻的时候,能妄加批评肆意点拨,越往后,越难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因为越往后,越懂得生命的厚重

厚重到是非难辨、黑白难界。

哪有什么“应不应该”呢,若这世道真有“应不应该”,那个母亲所承受的一切,原本就不该发生。

高龄失独家庭该不该生孩子?穷人该不该生孩子?残疾人该不该生孩子?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当然不该。甚至没有做好父母的准备、夫妻感情不好、没有专业的育儿知识……通通不该生孩子。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造物从创造人的那刻起,原本就没打算让我们舒舒服服地活着。完美的父母、宽裕的家境、高度发展的科技、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有没有一种可能,造物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予人类这些?

拥有了,是侥幸。没拥有,才是寻常。

羚羊在森林里逃亡,棕熊在寒冷的洞穴冬眠,海豹和鲨鱼殊死搏杀,连丛林之王老虎都要躲避猎人的狙击。万物皆苦,为什么人类会有一种妄念,认为从出生开始,就理应拥有美好顺利的一切?

殊不知,“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才是我们的集体宿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