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剑术能不能用于实战?为何现代击剑运动,用的都是欧洲细剑

 冷兵器研究所 2022-01-0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人渣啸西风

字数:3319,阅读时间:约6分钟

编者按:近年来有种这样的说法,欧洲击剑技术天下无敌,中国剑术不过雕虫小技,体系混乱不知所云。理由是欧洲国家允许民众持械,还有决斗的习俗,所以剑术发展的十分发达。中国中央集权,不许民众持械,更是禁止私斗,中国剑都是礼器。现代击剑运动也是西洋的,中国剑术没啥发展。那么,咱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穿着盔甲拿盾牌进行司法决斗的骑士

现代击剑源于欧洲古代的细刺剑决斗,欧洲决斗的传统由来已久,甚至出现司法决斗。所谓司法决斗就是两个人去打官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法官也不知道谁对,于是让两人自己去决斗,谁赢了说明上帝认为他有理。这就导致了决斗甚至可以算是一种刚需,你只要打官司就可能要去跟人决斗。但是这种细刺剑的兴起其实比较晚,是在火枪淘汰盔甲之后出现的。在此之前欧洲决斗很多都是穿着盔甲拿着盾牌去打,所以在盔甲被淘汰后,大家不再穿盔甲去决斗,细刺剑就应运而生。


当大家不穿盔甲进行一对一的决斗时,双方各自准备好,站在平整的场地内,双方保持安全距离,不需要考虑突发情况,不需要考虑周围环境,甚至不需要考虑节省体能,唯一的目的就是战胜对手,注意是战胜而非杀死。决斗并非杀死对方才算胜利,只要分出胜负即可停手,被杀死只是对方倒霉,被击中要害或是因为当时医疗水平低下导致的。


于是人们就发现,这样的情况下斩击没有刺击快,于是剑刃被拉长,因为更长的剑刃可以更先刺中对手,同时剑身也被缩窄,因为斩击需要抬手动作更大更容易被对手抓住机会攻击,所以选择削弱斩击能力来加长剑身,这样就可以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拥有更长的攻击距离。同时因为在准备好的情况下,在固定距离单挑,冒进很容易送人头,所以打对方前伸出来持械手动作小且十分有效,即便没击中,对方也没法趁机反击,性价比超高,于是这种细刺剑装上了很大的护手避免自己被打手。就这样,早期的迅捷剑出现了。


以迅捷剑为代表的欧洲细刺剑,杀伤性相对中国剑或是它们的先祖骑士剑来说要偏弱一些,这正是决斗的需求,决斗不是非得杀死对手,只要能赢就可以了。没人能保证自己决斗永远胜利,那么自己万一输了能不死显然也是极好的。降低决斗剑杀伤力,自然是大家的共同需求。这点在之后代替迅捷剑开始盛行的小剑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迅捷剑为了占攻击距离长的便宜,不断地拉长剑身,甚至有全长超过一米四的迅捷剑,但是越来越长的迅捷剑携带起来也越来越不便,迅捷剑因为过长所以大多没有剑鞘,挂在腰上转身时就很容易刮到人。同时有争议就去决斗,谁活下来谁就赢了官司的司法决斗也被废止,有趣的是废止司法决斗是教廷推出的,理由是上帝不管谁决斗能赢,别拿上帝说事。总之在废除司法决斗后,决斗不再是打官司的刚需,更便携、杀伤力也较小的小剑就开始逐渐淘汰迅捷剑在欧洲盛行开来。


如果说迅捷剑剑身拉细变窄是为了增加长度,那么同样粗细,甚至出现了完全没有挥砍能力,全长却大多在60到85cm之间的三棱形小剑。这非常明显的是专门为了减小杀伤力才缩窄剑身的。

相比之下,传统中国剑的长度与小剑的长度近似,甚至还要略长一点,中国剑的剑身则大多在3cm宽以上。当然这绝对不代表这类细刺剑杀不了人,只是相对中国剑来说不容易直接致死,也不容易造成残疾。就比如二战时日本的三八大盖,在一定距离上穿透力太强,经常一个贯穿伤,子弹透体而过,但是人还能继续战斗,致死率较低。所以如果只是一个贯穿伤,那么还有治疗回来彻底痊愈的机会。但毕竟这也是个武器,刺中要害一样会死的,甚至于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即便没有命中要害一样可能因为感染而死掉。


而中国剑,走的完全是另一种路线,确实中国一直都是中央集权,唐宋之后,更是不允许单挑私斗的,所以根本无法公开进行决斗。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古代就是法治社会人人安居乐业,刀剑都是管制物品谁都不敢带。实际上有史可考的,中国古代法律大多只禁长兵器以及盔甲、弩。刀剑这类短兵器大都是不禁的。而且在中国的封建时代,王权法治最多仅能保证覆盖城市内,城外就是法律管不到的地方了。而且这还得是王权鼎盛时期,要是王权衰落时期,城市内也保证不了安全。明代的安徽、浙江、山西、广东等地都有打行成立,在城里恶少们都携带武器,聚集成群,横行市井,无视官府。《福惠全书》记载:“近日吴越州邑,有等无赖少年,并纠合绅衿不肖子弟,焚香歃血,公请教师,学习拳棒,两臂刺绣花纹,身服齐腰短甲,狐群狗党,出入茶坊酒肆,蜂游蝶舞,颠狂红粉青楼。闻他人有不平,便指报仇而恣抢夺,忤伊凶于一盼,辄为攒殴而折股肱,号称太岁,名曰打降。”


赵用贤的《松石斋集》甚至提到:“打行之风,独盛于吴下。昔年督粮翁大立,尝被其害,几及大乱”这说的是明嘉靖三十八年的事情,当时明中期的名臣翁大立试图整顿苏州的治安,结果才抓了几个恶少,打行的恶少们就以白头巾裹头,各自持了长刀巨斧,半夜发动,围攻吴县、长洲、苏州各监狱。把囚犯放出来一起闹事,直接冲到都察院,用兵器大破大门直接破门而入。当时的应天巡抚翁大立带了老婆孩子翻墙逃走,才没有被害。这还不是乱世呢,那会倭寇已平,江南正是繁华地带。而应天巡抚可是从二品的大员,这等级的大官在自己的府衙,竟然都被一群打行的地痞流氓逼的翻墙逃跑。那些认为中国剑术因为中国太和平了所以发展不起来,我不知道中国古代在他们眼里到底得有多安全。要知道直到现在不少偏远乡下还有全村习武的传统,不会有人觉得这传统是为了强身健体吧?


在中国的这种社会环境下,民间对于中国剑的需求就是要相对全能,首先要尽量便携,其次要能刺能斩,这样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可以在混战中有效突围或是保护自身。而且中国传统武术里很多步法,应对的也是并不平整的野地的环境,这类地面你不知道哪里有个坑,哪里有块石头,草会遮盖住地面的情况,你根本看不到。所以这种地面如果用竞技的步法就很容易摔倒。毕竟细刺剑主要是城市内决斗,地面都是相对比较平整的。而中国古代不能处处都是平整的水泥路对吧?也正因为双方在固定距离进行决斗,没人会冒进冲脸,那就是送人头,打对方持械手动作小破绽小,是最方便也是性价比最高的试探方式。于是欧洲细刺剑就出现了防御完备的大护手。但是如果是在混战中,敌我的距离并不固定,大家都在各种走位移动,这时想打中手部这么小的目标难度就很大了,所以中国剑就没发展出大护手。这都是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演化。


如果进行单挑决斗,那么显然迅捷剑更长有长度优势,小剑更轻,挥起来更快有速度优势。中国剑面对细刺剑确实有着劣势。但是如果换成多人混战,而且还是野外。那么中国剑的优势显然是要比细刺剑更大的。


因为中国剑的剑术应对的是小规模多人混战的情况,而且面对的武器也不尽相同,毕竟没有歹人上来打劫看你拿把剑,他也拿一把一样长的剑上来和你单打独斗。正常情况都得是一伙歹人拿着各色武器,可能拿着棍棒、刀剑、甚至镰刀锄头斧子一类农具就上来打劫了。而剑走轻灵就是要步伐灵活,不能被围住,然后还得有一定的斩切力,这样可以找到机会一挥斩伤数名对手。同时斩切伤害可以切断肌肉纤维,让敌方失去战斗能力。而欧洲细刺剑直接刺击就算刺中对手,还需要拔剑才能进行防守或是再次进攻,很可能来不及拔剑就被另一名对手击中,这就是很危险的了。混战并不比单挑,很常见一剑刺过去对方正好冲过来撞上去,直接刺的太深剑拔不出来。而即便是同样的刺击,相对剑刃更宽的中国剑刺中后的伤口也更大,停止作用更强,也更致命。毕竟面对无甲对手,细刺剑和宽刃剑捅上去都是几乎没什么阻力就进去了,捅深捅浅没什么差距。反倒是捅深了剑不好拔,中国剑可以直接横向发力切断对方肌肉硬拔,切割能力偏弱的迅捷剑就无法做到。


如果仅凭兵击竞技单挑,拿中国剑对欧洲决斗用细剑吃亏,就觉得中国剑不行,中国剑术更不行,要是谁说中国剑术强,那他就是无脑吹。欧洲剑术才是强无敌,天下第一。只能说太偏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