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工业史上的70年代——鲜有人知的四三方案,促使中国轻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nj200801 2022-01-01

经过了一五时期(1953-1957)“156项工程”的建设,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到了60年代又经过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扩大了我国的工业规模和工业数量,均衡地域上的发展差距,使我国的工业基础更广,更安全,可以说这两个时期的发展为我国将来建成完善的工业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经过这两次大规模的工业活动,我国的基础工业基本建立起来了,不过这些工业都是偏向重工业和军工领域。我国历经了“三年自然灾害”后,人民的生活还没有恢复过来,人民需要吃饭,需要穿衣,这些基本的生活资料是重工业无法提供的。所以到了七十年代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和穿衣成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1

四三方案的历史背景—中美各有所求

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些许的变化,美国的主要战略对象转移到苏联身上,对中国的态度从对立开始向拉拢转移,通过“小球转动大球”让中美关系得以缓和,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一些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这样就打破外交孤立、封锁局面,渐显开放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之前经济发展的顺序,工业-农业-轻工业似乎也可以变变了。

而且这个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阶级斗争和防范侵略上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成为主要矛盾,说白了就是人们要有饭吃,要有衣服穿。但是我们的轻工业非常薄弱,我们工厂可以造出坦克,但是却不去生产农业机械;我们可以造出炸药和导弹,但是却没有种粮食的化肥;一家三代在热火朝天的闹革命,却吃不饱,穿不暖,一家四五个孩子穿一条裤子是常有的事情。

以穿衣为例,当时棉布供应紧张、又缺少生产化纤等替代性产品的技术设备,人们基本的穿衣需求都得不到满足。1971年毛泽东在南方视察,发现买一条俗称“的确良”的涤纶裤子都要排两个小时的长队,他感慨万千,和周恩来沟通之后,当即决定购买生产技术,并对需要引进的其他项目进行通盘研究、全面规划。

这就是当时我国状况和需求,无论是人民生活的需求,还是健全工业体系的需求,都迫切地需要发展轻工业,迫切地需求一部分生产设备。

与此同时, 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发达国家急于为过剩的产品、设备、技术等寻求出路。

而美国是这其中最积极的一个国家,原因很简单,首先70年代美国面对前苏联的直接威胁时迫切需要中国的合作,经历了朝鲜半岛的美国在处理朝鲜半岛危机、维护亚太地区稳定及防止大规模武器扩散等等方面,同样需要中国的合作。其次,美国也深陷经济危机,二战期间美国积累起来的众多工厂生产出的产品需要一个更大的市场去帮助它消耗产能,美国和西方国家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中国的市场的体量和未来的发展都会帮助美国和西方国家消化过剩产品和技术。然后就是,美国在盘算着和中国硬碰硬是不行了,不如建立关系未来慢慢渗透美国的意识形态。

总之,就是机缘巧合,一方面我国迫切需要发展轻工业,另一方面美国及西方国家刚好要消耗一部分产能,而又想向中国示好,所以就出现了各有所需的四三方案。

2

四三方案的内容和进程

所谓的四三方案就是,70年代我国为了解决我国工业中的轻工业这个短板,计划三五年内引进约合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简称“四三方案”。今天来看43亿美元不算个大数目,连阿里巴巴的1%都不到。但是在70年代初这是个大数目了,差不多是我国1971年GDP 985.62亿美元的5%了。所以这个项目在当时算是大项目了。

43亿美金的引进项目并不是一次提出的,而是经过几年的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总额在43亿美金的技术及设备引进方案。

自1971年毛泽东在南方视察时提出购买设备和技术发展轻工业后,周总理就十分关切这个事情。并指示国家计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到了1972年的1月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向周恩来报送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罗列了我国急需的设备和材料,即进口四套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两套化肥设备,约需4亿美元。

随后,国家计委组织考察组赴西欧、日本进行考察。西方国家对我四三方案的项目反响热烈,在当时有利条件下,中央进一步扩大对外引进的规模。5月5日,冶金部建议进口国内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急需、但受文革影响中断试制的1.7米大型钢板轧机。11月7日,国家计委再次提出《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

1973年1月2日,在顺利引进上述一系列项目的基础上,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在对前一阶段对外引进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建议利用西方处于经济危机引进设备对我有利的时机,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约合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简称“四三方案”。

经过了这三年的多次增加,才最终确定了“四三方案”。这些引进项目主要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

此后,在这一方案的基础上,又陆续追加了一批价值8.8亿美元的项目,计划进口总额达51.4亿美元。但是“四三方案”的名字一直沿用了下去。

3

四三方案的成就和意义

四三方案是我国继五十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个大规模的对外技术引进项目。这个项目陆陆续续历经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到1982年建成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累计总投资已经不是当初计划43亿美元的规模,而是达到了约2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所牵扯的项目和企业也迅速的参与到国民经济建设当中,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所引进和投资的项目罗列如下,总计26个大项目。

图片

其中有些企业一直是我国工业领域的明星企业,如天津石油化纤厂现今是天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聚酯部,四川维尼纶厂如今是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

图片

沧州化肥厂,如今的沧州大化

图片

武汉钢铁公司,如今的宝武钢铁集团

图片

这些项目的主要集中在化肥和化纤石化行业,也就是解决穿衣问题的化纤设备和解决吃饭问题的化肥设备。

图片

四三项目虽然因为处于70年代的特殊历史阶段,很多事情被延误了一些,也有很多事情被选择性的忘记,但是四三项目的意义和对我国工业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这是我国的第二次工业领域的技术引进,这次的技术引进和第一次有所不同。

首先,充分认识到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将工业生产的转移到人们迫切需要的生活物质上,所建设的项目也偏向轻工业领域的基础材料生产。

其次,这次技术引进不再是单一的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其技术更先进,更多样性。从这个层面上讲,四三方案是我国第一次尝试改革,我们不再排斥资本主义的一切,而是将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技术拿了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人民群众。

第三,通过这次大规模成套设备的引进,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人才,造就了一支对外工作的队伍,积累了经验,开阔了人们视野,也打开了联系西方社会的一扇窗户,为以后80年代的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

四三方案是我国工业的一次深化的补充,相对60年代的156项和将要到来的80年代的技术引进3000项,起到了承前启后、率先开拓的作用,使我们较早地从苏联、东欧国家转向西方发达国家,我们没有像苏联那样在工业发展上偏科严重,而是转向全方位的完善的工业体系的建立。可以说没有四三方案,我国无法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后记

在70年代之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资料相关的农资工业,生活消费品相关轻工业还非常缺乏和落后,我国的工业体系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军工方面,经过70年代的四三方案,我国才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轻工业和农业工业,虽然这段时期在政治领域发生了非常特殊的事情,但是有些项目还是在重点关注下缓慢地进行了下去。

这样算起来,经过了50-70年代的差不过30年的发展,历经了一五到五五这五个五年计划,我国的重工业,轻工业以及农资工业基本健全了,但是还不很完善,有些领域仍是空白,而且经过了70年代的动荡,当我们跨进80年代后,我们再去审视世界,突然发现周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省,香港地区甩掉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工业水平似乎被欧美国家甩来了10年以上的差距,所以在80年代,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们又来了一场规模空前绝后的技术引进,关注机械财经,下一期我们讲讲80年代大跃进般的技术引进3000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