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灭六国时名将众多,为何14年后与项羽对阵的,居然是不入流的章邯?

 鉴益堂 2022-01-01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由于天下“苦秦久矣”,所以起义很快就席卷全国。面对汹涌而来的农民起义,曾经拥有“虎狼之师”的秦国,不得已征发在骊山的囚徒组成军队,镇压全国各地的起义军。而他们的统帅则是被称为秦代最后一位名将的章邯。虽然,当时章邯的官职是位列九卿的少府,地位和官阶并不低。但是,他主要负责的是为皇室管理私财和手工业,并不是真正统兵的武将。

所以,在面对缺乏训练和武器的起义军时,章邯统领的“囚徒”大军在奖励军功的刺激下,可以所向披靡,连续击败多股起义军,包括斩杀项梁,并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但是,当他面对真正的战将或者军事家时,则是一败涂地,比如巨鹿之战与项羽对阵,在防御刘邦时被韩信“暗度陈仓”。由此可见,作为将领的章邯,在面对真正的大将时,其表现是不入流的。

要知道,秦在统一六国,以及此后的开疆拓土过程中,涌现了无数的名将和大将。比如灭韩的内史腾,伐楚的李信,鲸吞五国的王翦和王贲父子,北击匈奴的蒙恬等等。可为什么在秦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之后,不到12年的时间,这些名将就突然间消失了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陨落将星

在公元前209年,那些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已经有很多人离世。

灭韩的大将内史腾。他在公元前230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度过黄河,迅速攻陷韩国首都新郑,并俘虏韩王。不过,内史腾虽然立下大功,并没有得到巨额的赏赐,依然担任着内史一职。在秦始皇晚年病终,也算是得以善终。

鲸吞五国(赵、魏、燕、楚、齐)的王翦和王贲父子,是最先选择遁世的人。早在王翦担任征楚大军统帅之时,为了让秦王(后来秦始皇嬴政)安心将60万大军交给他。不断地向秦王索要各种财物和府邸,以此告诉秦王自己没有任何野心,只是为了高官厚禄。所以,在灭楚之战结束后,王翦立即交还军权,然后开始犬马声色的清闲生活。他的儿子王贲在王翦之后,成为秦国统帅,并灭掉齐国之后,也立即交出兵权,彻底退出了秦国朝堂的核心。

按史书的记载,王翦在公元前223年灭楚之时,已经年过六旬,估计在秦朝统一中国后不久他就离世了。王贲最后一次出现在史书里是公元前219年,被封通武侯的王贲和众大臣一起陪秦始皇东巡,到了秦二世继位后就彻底销声匿迹了,估计也已去世了。

内史腾也好,王翦父子也罢,他们都算是得到了善终。而北击匈奴的蒙恬,则由于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坚决支持者。结果,在秦二世登基之后,就被李斯和赵高合谋给害死了。

二、隐遁于江湖

在秦灭六国之时,有一位被很多人忽视的军事天才,他就是为秦始皇制定灭六国战略的尉缭。

当时,秦国多次东征,但是结果往往是无功而返。尉缭子发现,这是因为秦国没有足够的国力去守住新接收的土地,是以秦国军队分散到新占领的土地之后秦国兵力反而变得薄弱,造成秦国处处防守,处处防不住,最后都被撵回来。所以,他为秦始皇制定了新的战略,就是一鼓作气,灭掉赵韩魏,然后以三晋为中心,切断燕赵与楚国的联系,依次击破,不给六国任何喘气的机会。

在秦始皇按照他的方法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后,尉缭子担心心性残暴的秦始皇无法与功臣集团“共富贵”,于是不辞而别,隐遁于江湖。

三、不被重用的“配角”

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位少年将军,号称用20万大军就可以灭楚,他就是汉代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虽然,在灭楚之战中,李信面对楚国大将项燕统帅的优势兵力,被打得打败而逃。但是,在灭燕国的战争中,李信还是辅助王翦,重创了燕军主力,为日后彻底消灭燕国打下基础。可惜,败给楚军成为他军事生涯无法洗刷的污点,再也无法得到重用,不过好歹能够安享晚年。

辛胜,这个在史书上只有一句话的记载,“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虽然仅仅只有一句话,但是能够力压曾经独自统帅大军的李信,担任攻燕大军的副统帅,辛胜必然有着过人的军事才干。只可惜,仅此一战之后,辛胜在历史长河之中,也难觅其踪迹。或许,他在得到丰厚的赏赐之后,就过起了富豪生活,远离了朝堂的纷争。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当秦末农民大起义后,秦二世能够仰仗的就只剩下章邯。虽然,章邯也曾取得了诸多胜利,结果巨鹿一战让他彻底胆寒,到了韩信暗度陈仓则终结了他的生命。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