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故事|书生被人陷害将秋后问斩,一个行为让他当堂释放

 数字人生6688 2022-01-01
范小山回家发现妻子何氏被人杀害了,现场只留下了一把折扇,扇子上有一落款,从文字中可以看出,这扇子是王成赠送给吴非的。
范小山报官以后,县官按照那把折扇上的内容,将吴非给抓了起来。这吴非是青州的富裕人家,和范小山同村,平日里为人轻佻,行为极不检点,他被抓以后,大家都说凶手就是此人。

在县官看来,吴非定然是趁着范小山外出做买卖,跑到他家里对范小山的妻子何氏图谋不轨,何氏在激烈反抗之后,吴非没有得逞,便心生歹念,杀死了何氏,吴非走的匆忙将自己的扇子落在了现场。
县官按照这个逻辑,将吴非抓住严刑拷打,可即使是这样,吴非就是不承认人是他杀的,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最后实在受不了拷打,只好认罪。此后这件案件又在县衙里被拿出来审查,衙门里十几个官员没有丝毫异议,一致认为是吴非杀害了何氏,给吴非判了个秋后问斩,然后将他带上了枷锁,收押进了监牢。
吴非觉得自己必死无疑,于是让妻子将家中所有的财产拿出来接济穷人,一时之间,吴非家门口被很多穷人和乞丐围的水泄不通,吴非的妻子让大家排成一队,按照顺序领取救济,队伍从他的家里直接延伸到了村子那头,因为来的人太多,最后只能卖田产维持生计。路过的人见到这盛况,无不纷纷侧目,可当大家知道吴非要被问斩时,纷纷摇头叹息。
让妻子做完这一切以后,吴非透过牢房的窗户,看着外面的月亮,忽然觉得死亡好像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这天晚上,吴非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神仙对他说了一句话:你命不该绝,以前是“外边凶”,眼下是“里面吉”。吴非醒来感觉非常的奇怪,心中想着,大概是自己做了好事,感动了神仙吧。可实在想不出如何才能峰回路转,于是心中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不久之后,朝廷派遣官员周元亮复查各个郡县的案件,周元亮在看到吴非的案件以后,心中若有所思,便问府衙的官员:“这吴非杀人,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吗?”官员们都称:有遗留在现场的扇子作为证据。
周元亮拿过扇子仔细一下,又问道:“这王成是什么人?”众人都说不知道,于是周元亮又将吴非的卷宗前前后后翻了个遍。随后命人将吴非的枷锁去掉,转到牢房之中收监,并说问斩的事先缓一缓。
范小山知道这事以后便极力阻拦,周元亮说:“你难道想污蔑一个好人吗?”县衙里的人都觉得周元亮是在包庇吴非,但大家碍于周元亮是朝廷派来的官员都不敢说。
周元亮又命人拘捕城南客店的主人,那客店主人被抓到县衙后战战兢兢地不知道要干嘛,周元亮就问他:“在你店里墙壁上题诗的是什么人?”店主人回答道:“是一个叫李辉的秀才喝醉酒以后所题。”

周元亮便派人去将李辉拘捕过来,周元亮问李秀才:“你身为秀才,为何谋害他人性命。”李秀才十分惊愕,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辩解说自己没有杀人,周元亮把那扇子扔给他看:“这扇子上的诗明明是你作的,还敢不承认?”
李辉仔细看了扇子之后说:“这诗确实是我的,可字却不是我写的。”周元亮就问字是谁写的,秀才说:“看字迹,应该是沂州的王佐书写。”
于是周元亮派人向沂州发文书,让他帮忙拘捕王佐,王佐被抓以后,一审问才知道,原来这诗是孙常找王佐写的。周元亮对县衙的官员说:“凶手找到了,把那孙常抓过来一讯问便知。”

县衙内,官差对孙常严刑拷打,孙常终于招了。
周元亮:“你为何杀害范小山的妻子何氏?”
孙常:“我没想杀她,只是迫不得已!”
周元亮:“迫不得已?”
孙常:“我以前见过何氏,她长得真的很漂亮!”
周元亮:“所以你是见色起意?”
孙常:“是,我准备翻墙进去调戏她,可没想到她竟然在床头放一把刀,我进去后,她就拿着刀和我对峙,我害怕,就从她手里夺过了刀。”
周元亮:“夺过刀杀了她?”
孙常:“我夺过刀以后就准备逃跑,可那贱人竟然死拽着我的衣服不放,还大喊大叫,我怕别人听到,便杀了她。”
周元亮:“那你为何要嫁祸给吴非?”
孙常:“我当初只是想调戏一下何氏,可又怕事情败露,名声被毁,我想进去以后,如果她同意,我就报出自己的名字,如果不同意我就自称是吴非。吴非名声向来不好,到时大家自然相信这事是吴非所为。可没想到,最后竟然失手杀了她,我没办法,只能把扇子丢在地上,嫁祸给他。”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县衙里的官员无不称赞周先生明察秋毫,忙拍马屁问破案技巧,周元亮笑着说:“这事很容易,范小山的妻子死于四月上旬,当时天气阴冷,扇子并非急需之物,流落到现场显得非常奇怪,所以肯定是有人嫁祸。
我曾经在城南那家客店里躲过雨,墙壁上的题诗和扇子上的语气很相似,我猜那诗是李秀才写的,顺着这条线索果然被我找出了凶手。”
众人听到这话以后,无不纷纷称赞。
吴非被释放后,一改往日的轻佻性格,他也终于明白了梦中那神仙说的话,原来“外边凶,里面吉”指的正是那周元亮的“周”字。
暮有话说
借着一件小小的案件足以看出封建社会时期那些官吏的无能和昏庸,他们面对命案时不懂得调查,抓住人以后就只会一味地屈打成招,这样的审案手段实在让人不寒而栗,要不是因为周元亮明察秋毫,吴非定然逃不过被杀头的命运。

这样的昏官在那个封建社会还有很多很多,而他们定然会造成了一系列冤假错案。蒲松龄写这篇文章,正是想向我们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吴非接济穷人和他免于杀头又是否有关系?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原著:《聊斋志异》《诗谳》
改编:暮有文化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