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随候珠

 江畔独步寻花66 2022-01-01
文章图片1

春 秋 随 候 珠

方鹏霏

春秋随候珠民国时出土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定军山下黄土地,珠径2.46厘米,玉料呈白色,数千年的地下浸润变成黄褐色,体成圆球状,通体隐起雕蟠虺纹,增加了立体感,孔呈大进小出喇叭状; 做工精细,技艺精湛,质地温润,细腻华滋,取天之精华,吸地之灵气,髙贵典雅,沉静婉约,大气磅礴。宋陈洙《厥水》诗:

厥涢双水绕城隅,

高谊曾闻季大夫;

九十九冈风俗厚,

人人况已握灵珠。

此春秋随候珠属国宝孤品,截止目前末见出土第二颗春秋玉珠,历史上春秋随候珠也仅此一颗。据湖北《随州志》载:'随候出游,见一大蛇伤断,顿生怜悯之心,令人以药敷而涂之; 一月后蛇愈,于夜中衔珠以报救命之恩'。又据《旧随州志》载: '蛇衔珠吐于堂外曰: 我龙王子也,感君活命,故来报德'。随候珠实物横空出世就推翻了此神话故事,而确信春秋随国确有此客观实体固有物。实际上历史中的所有神话故事,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崇拜、敬畏演义而出,反映出人民群众的良好愿望。因此,当代神话学研究者得出结论:神话是在先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是古代自然与社会现实的一种曲折而非直接的折射。

随国,亦曰曾国,随曾并用,一国二名,恰如今日中国、中华通用一样。其域地据《左传.桓公八年》记地名“沈鹿”、“汉淮之间”、“速杞”等推测,应包括今汉水以东,桐柏山以南,广水以西,钟祥和京山以北地区。汉《史记.邹阳传》曰: '随侯之珠,和氏之璧,人间瑰宝,价值连城'。旧《辞海》载: '随候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宝也,故随和并称'。战国时随候珠曾演义出《随珠弹雀》成语,和氏璧曾演义出《完璧归赵》典故。

文章图片2

此随侯珠为父辈民国购之于一老僧。据僧讲: '得之于三国古战场定军山下的汉江岸边诸葛亮墓旁黄土地'。然许多史书载: 随候珠与和氏璧早巳失踪。但又据不同史书的蛛丝蚂迹整理: 随候珠原属春秋随国国君所制,公元前706年楚武王打败随国得到隨候珠。此后随候珠一直归楚王室。楚文王令玉工制成和氏璧后,历史上统称“随珠和璧”,又曰“随珠荆玉”: 意思是珍宝中的极品。到了350年后的楚宣王时,秦国派使者提出观看楚国的宝器。楚宣王便召令尹子西商议: “秦欲观楚之宝器,吾随候珠、和氏璧,可以示诸'?从此对话中可知两宝确归楚国。不知何时,也不知什么偶然的机缘,随候珠、和氏璧却被魏国得到。魏白圭在交战中丢掉了六座城池,却知耻为勇的一举夺取了中山国,为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魏文候力排众议,不听谗言,中正方直地器重白圭,把随候珠、和氏璧赏予白圭。距楚文王400年后的楚威王复得两宝。楚怀王六年(前323),为表彰威震六国的楚魏襄陵之战功臣,楚怀王将随候珠、和氏璧赐予楚国令尹上柱国昭阳。昭阳在与宾客游赤山时拿出供宾客观赏,不意间却被德行不佳的纵横家张仪盗去。人们均怀疑张仪,但张仪却宁不诚认。战国时身兼五国宰相,辞锋卓著,气度非凡,具有雄才大略的燕国苏秦得两宝。苏秦逝世后其后代在集市上卖此两宝,被赵国的宦者令缪贤,用500两黄金购得两宝献于赵惠文王。強大的秦国秦昭王知道此事后,主动提出以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于是出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典故和之后的随珠弹雀成语。

文章图片3

秦灭六国获两宝。这从李斯的《谏逐客令》中可佐证。李斯上书劝谏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意思是: 现在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身上垂挂着明月珠(珍珠),而这些珍宝都不是秦国出产的,陛下却十分喜欢,这是何故呢?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意见,停止逐客令。并让李斯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篆书,令玉工孙寿刻印玺作为“传国玉玺”。从此世上有了随候珠、和氏璧、传国玉玺三宝。

秦亡汉兴,刘邦从秦将处得到随候珠、和氏璧、传国玉玺三宝。且定'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为汉传国玉玺。《汉书.西域传.赞》记: '汉武帝陈设随候珠、和氏璧、传国玉玺等稀世珍宝,向西域诸国使者炫耀汉帝国强盛'。汉宣帝建四宝祠,将随候珠、和氏璧、传国玉玺等四件宝物奉若神明供奉。汉成帝时三宝藏于长信宫(后改长乐宫),由孝元皇太后掌管。王莽篡汉得三宝。

东汉后期,天下大乱,孙坚得三宝。袁绍动用软硬兼施手段,反复勒索孙坚交出三宝,然终未如愿。孙坚将三宝交由其妻密藏。三国时天下更加战乱。孙坚死后,刘备取孙坚之女孙尚香为妻; 孙坚妻将三宝给与女儿孙尚香。 三国时刘备为汉中王,定军山属蜀国辖地,诸葛亮据汉中乐城经斜谷道六出祁山,北图曹魏。孙尚香带三宝嫁给刘备,三宝遗留汉中也就自然而然了。但蜀国刘备、诸葛亮又怎么将随候珠丢弃于古战场定军山下汉江岸边的黄土地? 史书无考,不得而知。

西汉《淮南子》曰: '随候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历史上唐代诗圣李白却记载了随候珠藏汉中。唐李白有诗曰: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珠归'。“汉东国”实际上是—个没有公开的国号。《三国志.张鲁传》载:“民有地得玉印(秦传国玉玺)者”,大家都认为这是“上天之意”的大吉兆。于是,众人都想要尊张鲁为“汉宁王”,成立“汉东国”。张鲁的功曹阎圃劝谏道:“汉川的百姓,住户超过十万,财富很多而且土地肥沃,四面地势险固,上可以匡扶天子,那就成为齐桓公、晋文公之流,最差也是窦融之类的人,可以不失富贵;现在承制设置官署,势力足以决断事务,不用称王;希望您暂且不称王,不要先招来祸患”。张鲁听从了阎圃的意见。没有称汉宁王,也没对外打出“汉东国”旗号。只是在教徒内部称汉宁王和汉东国。民国时汉中市城固县张鲁五斗米道活动中心的湑水河岸边党台村,曾出土过东汉末期三国时张鲁五斗米道的青铜鼎和漆器鐘等文物,每件的底部均有篆书铭文'東'字,这就佐证了张鲁在教徒内部称“汉东国”的事实。遗憾的是这些出土宝物却流传到了日本,近年还曾在日本的有关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卖成交。毛泽东曾赞扬过东汉末年称霸汉中的汉宁王张鲁。1958年12月,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在郑州召开,会上印发了《三国志·张鲁传》,号召中央委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没有在中央全会上把古代的个人传记作为会议材料下发研讨学习的先例,时至今日仅有《张鲁传》。在这次八届六中会议上,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了张鲁,他说:'汉中有个张鲁,他搞过吃饭不要钱,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他搞了30年,人们都高兴那个制度,这有种社会主义的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由来已久了”。“川藏'即汉中藏。历史上汉中为东川,四川为西川,'川藏”即东川藏。东西二川统称天府之国。唐代李白怎么知道随候珠川藏呢? 可见唐代时有书记载。并且李白还预言:“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李白是人不是神,他能知道川藏随候珠,就可预言战乱后的太平盛世随候宝珠定会磅礴问世; 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唐代应有文字明确记载随候珠藏汉中,只是在岁月的长河中此书不存在了。

文章图片4

今朝,太平盛世,春和景明,国之重宝随候珠果然从汉中横空出世,真乃“万方乐奏有于阗”。惊天世界殊,动地天下奇。历经滄海桑田,国宝随候珠带着历朝累代帝王以及众多将相的手温,莹莹润润,秀雅别致,精巧华滋地向世人姗姗走来,娓娓道出酸甜苦辣,坦言世态炎凉,叙述兵戈铁马......

战国末期《墨子》曰:“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良宝也”。遗憾的是,除大家所熟知和氏璧外,随侯珠却鲜为人知。故随候珠需从质料上辨别,后世的猜测有五种!

一是蛇珠。蛇吐之珠,称为虵珠。远不及珍珠,故谓贱物。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曰:“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虵珠,蛇所吐者; 南海 俗谚云:虵珠千枚,不及玫瑰,言虵珠贱也。玫瑰亦美珠也”。 随侯珠又称“灵蛇之珠”。随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坚守着东大门,从西周初期分封到被楚国灭亡,前后存在了近700年,后被国力强盛的楚国攻破都城而亡国,但随国君主随侯不是暴君!是德善仁慈的国君,“随侯出游,见大蛇伤断,顿生怜悯之心,令人以药敷而涂之……”。蛇吐出来的珠子叫“虵珠”,见过的人很少,珠子质量比较差,比珍珠质量差多了,古人称为“贱物”!宋钱易《南部新书》曰:“ 西市胡人贵蚌珠而贱虵珠,虵珠者,蛇所吐尔,唯胡人辨之”。翻译成白话文:西方的胡人认为蚌珠比虵珠珍贵许多,虵珠就是蛇吐出来的珠子,并不是稀有的珍宝,但是只有胡人可以分辨出来,汉人用物以稀为贵的原理,认为虵珠比蚌珠更珍贵。可见,随侯珠能作为春秋二宝之一存在,它自然不是一般的虵珠或者龙珠。大量的古籍中都有相关记载,说“随侯珠如同夜明珠可以发光,甚至可以挂起来作为烛火使用”。可见这是生发开去的神话传说,是演义而出的随侯珠!懂得光学原理的人都知道,可以发光之宝珠世界上其实是不存在的,就是金刚石发光原理也是在太阳光下暴晒或开水内加热后置黑暗处发出晶体之光。

二是珍珠。古代的宝珠按材质分亦有蚌珠,也叫珍珠,是存在于地球已经有两亿年的物质了。汉《史记·龟策列传》载:“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故,有人认为随候珠即是珍珠;但珍珠一说并不成立!淡水珍珠一般不可能太大。珍珠最开始是碳酸钙微粒,经过在贝类体内的生长,最后形成一颗皎洁的圆珠;如果蚌类摄入了其他特殊物质,也可能出现色彩不同的珍珠,十分漂亮;但随候珠神话传说如同夜明珠一样可以发光!自然界一些珍珠确实可以看起来发光,原因是珍珠上含有少量的有机物和极细微的水分子,具有良好的折光性,才使珍珠好像能发光一样的熠熠生辉,这确实不是珍珠内部本身发光!世界上的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等所有宝石发光原理,如同珍珠一样,均为良好的折射光。需要注意的是:珍珠、虵珠、龙珠的保存问题!珍珠、虵珠、龙珠成分大概一致,都含有机物,存放时间最长不超过100年,就会发生颜色变黄,自然降解变化,成语“人老珠黄”就是这个道理,在土中不会超过200年就自然溶解了;况且,珍珠、虵珠、龙珠在战火中容易被毁,在战乱中容易流离,这一切均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自灭过程。

文章图片5

高档珍珠

三是莹石珠。萤石是真的可以自然发光的矿物质,俗称夜明珠,这是因为在形成过程中,萤石晶体内部受到来自火山岩浆的刺激,空隙中被电子充满,刺激停止后,在太阳底下长时间暴晒或放水中加热,拿于黑暗中电子能量释放,就会放出自然光亮。随侯珠发光原理是否与萤石一致,世人暂且不得而知。

文章图片6

莹石珠

四是玻璃珠。玻璃珠亦称料珠、琉璃珠,东汉王充《论衡. 率性》记:“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明确提到:人为加工而成!战国时随国己善于烧造玻璃珠。1978年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73颗战国时的玻璃珠实物,表面布满圆圈纹,俗称“蜻蜓眼”玻璃珠,最大者直径2.3厘米。有人认为是史籍文献中所提到的随侯珠。但在出土现场即被考古学者和专家一致否定不是随侯珠!原因:首先时代不符,是战国而非春秋!其次是人工合成的火山料珠而非天然生成的宝珠!另外,随侯珠不会这么多和材质不会如此低下。

文章图片7

战国玻璃珠

五是玉石珠。随侯珠在战末汉初的《禹贡》载:“皆真玉珠也”。抛开神话传说,玉石自然是随候珠上佳所选材料!因为玉石自古以来被皇家垄断,被公认为稀世珍宝极品美玉!世界上的珍奇珠宝很多,其大小、形状、材质、颜色各不相同,但共同点却是美化人类生活;排除四类珠而外,随侯珠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历朝累代皇室垄断的美石“通灵宝玉”了!玉石聚天地之精华,吸日月之光辉,被皇帝制成随候珠极有可能,也没有第二种材料可取代其至高无尚的地位!当然,有人揣测,随侯珠有可能被秦始皇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烛”!但至今秦始皇陵未发掘,如果是蛇吐虵珠或蚌内珍珠,早已化为乌有!如果是萤石或料珠,质量太差,与玉石不可同日而语,就是一窥其容也没法和玉石制成的随侯珠相提并沦!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是十分珍贵的宝物,如果有朝一日,考古专家终于打开了秦始皇的陵墓,并发现了萤石材质、玻璃材质、玉石材质的三珠,世人依然认为玉石材质的珠子会是随侯珠!并以此感到欣喜,以此认定为国宝!因为玉石的背景有太多故事,一件玉石器物的价值,既是原料难得,又是皇室高贵,还是技艺高超,其承载历史丰盈、底蕴厚重、皇室宝物,国宝当之无愧。另外,特别提请世人注意的一点是工艺问题:春秋时“诸候蜂起,五霸迭兴”,先人制玉技艺已相当成熟,统治阶级为维护社会安定、巩固政治权力而十分崇尚玉器,很高技艺雕琢的隐起细密图案增加了玉器的立体感,并被广泛应用;作为皇帝用玉的随候珠不可能没有花纹!这应该成为鉴定春秋随侯珠的必备条件之一。

文章图片8

当然,此珠是否确为随国君主所制随候玉珠? 君疑应在情理之中。但此玉珠确为春秋玉珠不假! 难道春秋会有第二颗随候玉珠吗? 另外,有人还会怀疑: 随候珠为何会从汉中出土呢? 《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三部志书的“张鲁传”条目中均记载了“民有地得玉印者”。秦始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也是在汉中三国时出土,后张鲁封宝库曹操所得,这三宝东汉聚一起,古代史学家记载的不会有错。既然“传国玉玺”三国时能出土于汉中,随候玉珠自然也就会在汉中出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宝中两宝,都出土于汉中,说不定和氏璧某一年也会从汉中出土。另外,《搜神记》载:“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春秋时度量衡尺子较小,一寸约等于如今的2.33厘米,此春秋玉珠径2.46厘米,刚好'盈寸',与史书记载吻合;其次,“纯白”,此玉珠颜色确为纯白,只是在地下两千多年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旬蒸月煨,玉色变成了秋葵色带褐色斑,亦与史书记载相吻合。西汉《淮南子》将随侯珠记得很详细:春秋时随国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打成两断,看其蛇有些灵异,便命随行者用药救治,蛇立即能活动。此处便叫“断蛇丘”;一年后,蛇衔明珠来报答随侯,“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随季良(梁)大夫池”。蛇采用什么形式送明珠?民间一说是随侯乘船时,突遇风浪,一大蛇于水中衔大珠献上;另一说是深夜梦见一大蛇衔来明珠报恩,随侯醒来果见一明珠将室内照得如同白昼。珠发光照明显然是神话传说!抛弃发光照明随侯珠自然是玉石珠了。

“随珠弹雀”成语典故。随珠弹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以极大的代价去获取微小利益,极度得不偿失。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译成白话文:从前有一个人喜欢打鸟,用珍贵的随珠,打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世人一定会笑他,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所用的东西太贵重了,但所要的东西太轻微了。

成语故事:一、珠联璧合:形容世间最美好的事物都在一起。二、随珠和璧(或随珠荆玉):形容珍宝中的极品。三、鲁哀公听说颜阖非常贤明,就派人给他送礼物请他出山,贫穷的颜阖不受;庄子就此事发表感慨: 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资送去,他不欢迎, 这样的人难得,而那些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的人就如同“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一样不值得一一一对照今日一些党政要员,把自已的党性、原则、信仰、为国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抛弃一边而贪污腐化、巧取豪夺,最终丧失一切,与“以随候之珠、弹千仞之雀”毫无二致,就是弄个几亿十亿百亿也太不值得了。

文章图片9

2021年11月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