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的一年开启的第一天,人们都在迎新。我想,我们要迎接的该是自己那一颗洗新的、更美善的心灵。 不敢辜负 作者:珍茵 今天是2022年元旦,一元复始,旭日始旦。2021年的地球,一地鸡毛,也终于翻篇了。大地依然寒冷,但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定如期到来。无论如何,这一年健康生活着的人们,都该心怀感恩,能平安走过这一年,你就是一个得到上天护佑的人。 回望2021年,我对每一天都说谢谢。它们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哪怕飞花落叶闪过眼前,也是片刻的欢喜。在这个不寻常不容易的时代,点滴的美好都是珍贵的。 前天是周四,下半年里每周最忙的一天。整整有六节课,三个大三的班,每班两节。这也是课程结束的一天,到了即将告别的时候,望着台下亮晶晶的眼睛,我说今后我们还会在校园里见,当然如果你们愿意,也可随时联系我。我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自由有度”。举一反三告诸“自由”之于生命的重要性,也告诉他们“有度”的含义。而“自由有度”包含的智慧,它也是至臻之境,值得一生修炼……颇有为人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的庄严感。 人生的一些转折点,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由一个从业近三十年的文学编辑转身执起教鞭,这一年多我还在新鲜好奇、角色转换中体验、摸索、适应。初心相随,也自认为在新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没有细想台下的孩子们看着我究竟是怎样的心情。 下课铃声响了,他们与我合影、拿来教材甚至买来我的书让我签名、加我微信,我被一种纯真的热情包围着,与他们依依惜别。走到楼道时,一个女学生追上来,递给我一个小袋子,羞怯低语:“老师,这是我们送您的小礼物,请收下。”我道谢并挥挥手,仿佛徐志摩作别西天的云彩。傍晚驱车回家,躺平小憩,直到晚上喝茶时才想起打开小袋子。一封信,一个精致的小书签,还刻着我的姓名。书签上的猫咪形象与我家吉祥小姐气质竟有几分神似。信是一笔一划手写的,十分工整,我似乎看见写信人认真书写的姿态。这一刹那,心犹如封闭已久的窗户突然被风打开,清澈的风进来了,屋角的尘埃都被吹起飘荡起来。 是啊,心灵的尘埃,被这封信吹荡起来,升起一种愧疚感。他们有多用心,我就看见自己有多三心二意、漫不经心。他们把我说得有多好,我就看见自己有多少缺憾。他们好像是递给我一把尺,看吧,你的距离,其实还远着呢。刚发回去的期中论文,我的评语写得凌乱如草,那是我有些不耐烦的情绪。一个长期审阅稿件的职业读者,一下子要看这么多幼稚的大学生习作,耐心与耐力,都经历了挑战。自我激励着:“有教无类”,但我的行动肯定做不到这一点。严重的拖延,草草收场。可是,他们记住的全是你的好,引以为荣,如此珍惜与你相遇相伴的时光。 不敢辜负。是我那一刻升起的心念。 人在尘世,心常蒙尘。惟时时勤拂,方清净明朗。在这个新的一年开启的第一天,人们都在迎新。我想,我们要迎接的该是自己那一颗洗新的、更美善的心灵。 不敢辜负的,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物。我不想抱怨撕裂的、残缺的世界,因为无明,地球上的人正头破血流,惶惶不可终日。而这种情境,却正是你要检讨、你要炼心、你要修行的处所。 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接到八十多岁老母亲电话,只为了叮嘱多穿衣、多喝温暖的汤。我敷衍应答,母亲一声叹息:“我已老了,不能为你做什么,只会唠叨几句了。”母亲是一个从不服输从不示弱必须是她说了算的女人,我这辈子的叛逆、不服从、独立特行,大概就是来自向母亲造反。可是母亲现在说,她老了。我的力量全部被瓦解,我举起白旗。不敢辜负,“我已老了”,对我就是一种唤醒。 2022年的元旦,我仿佛回到年轻时喜欢写新年日记时的状态,也写下今年告诫自己的关键词:不敢辜负。 再转录我喜欢的波斯诗人鲁米的一首诗与阅读者分享: 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甚至躲开 自己的耳目。 就像玫瑰花园一样,永远展露微笑; 就像幻想一样,永远无声地言说。 就像精神一样统治着世界, 用无言诉说秘密。 让我们远离所有聪明的人, 他们教我们该说些什么, 让我们只说出我们的心愿。 甚至我们的手脚 都会感知每一个内在的行动, 让我们保持安静, 跟随内心的指引。 神秘的命运知晓每一粒尘埃的一生, 让我们讲述我们的故事, 如一粒微尘。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 作者:珍茵,潮汕姿娘。无茶不欢。宅,或远行。基本生活轨迹:读书、教书、写书、编书。琴心会发起人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