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阆中 王永霖】原创//​他在求证伏羲留给阆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汗滴化雨伴笔耕 2022-01-02

 2022第2期总第1711期

他在求证伏羲留给阆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这不是几张普普通通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读者卡和北京市工交卡。因为它带着主人的殷殷情怀和动人故事。

他第一次自费到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是1989年5月,当时读者卡是纸质,而不是他现在留存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磁条卡。30多年来,他先后自费十多次到中国国家图书馆,前后耗时300多天,耗尽20多万元的全部积蓄。他查阅的典籍史料,一知半解甚多,每次查阅后还得去北京大学历史系借听讲座的机会向专家请教解惑。最长的一次是2005年3月在北京租房研学长达半之久,以后每两年带着问题去一次,课堂的学术氛围很浓,入堂有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每临发问阶段,一般都要提出与伏羲史料相关的问题,大教室的学生最初对他感到诧异,后来也见怪不怪。有次他向北大历史系主任倒背如流地发问“《列子》杨朱篇记:太古至于今日……年数因不可胜记,伏羲以来,三十余万岁。教授,三十余万岁是虚是实?何从考证”?一个农民模样的花甲老人朗朗上口顺畅背出一大段古文,令在场师生惊叹不已,啧啧称奇。系主人微笑谦恭地回答“我还没读过”!“没读过”三个字也足见其涉猎研究范畴的深僻和广博!

他的忘我行为和对伏羲及伏伏羲文化的狂热痴迷程度,与当今的那些追星族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曾感动了全国各地伏羲研究会的专家和同仁们。当问及他用尽自己的全部的退休工资开展伏羲文化研究的动力何来,他泯然一笑脱口而出:清末学者蒋观云说“一国之神话与一国之历史,皆于人心有莫大之影响。”“神话”“能增长人之兴味、鼓动人之志气”!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是谁?他就是四川阆中市伏羲研究学会会长、阆中市中医研究学会发起人杜春龙。

杜春龙出生在中医世家。早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大学,好习医古文,对中医与伏羲的渊源知之盛多而独具情怀。于是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对伏羲的研究,这一研究对他来说,如大唐高僧东渡扶桑,历经千险终不悔,一发不可收拾。他带着深深的感困感和满满的求知欲,作了许多有益的专研和探索,试图从追溯“神话的源头”去寻求历史的真象。

老先生踌躇满志地告诉我,《史记》所存的神话内容,从现存的上古神话资料看,司马迁把神话传说人物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无序的传说变得秩序化,纳入历史的轨道。像黄帝战蚩尤、黄帝娶嫘祖、羲和旸谷、尧用虞舜、舜用八元八恺等一系列故事和人物,是司马迁在历史的坐标上为他们确定了的位置。在司马迁的笔下,黄帝这些“神”人,都走下了神坛,成了理想中的圣君,并洋溢着伦理美德,完全是一副人间帝王的模样与人伦世俗的德行。其意义是十分深远。老先生企图通过他们的研究,确定伏羲在阆中的历史定格,让阆中历史名城这个文化容器中,添一份厚重的本源文化,让伏羲文化福泽苍生佑天下。这不能不说是杜春龙老先生的远见卓识。 

若干年来,他一头扎进故纸类,翻典籍,览群书,读史记,查路史,访学者,拜专家,覓野史,搜传说,寻遗踪,考古迹,走出去,请进来,搞研讨,著学说。开始了鲜为人知的苦行之旅。

穿越时空觅真谛

打开他所著的《人皇伏羲》和《圣地》,字里行间渗透了他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根问祖的汗水和心血。

他的著作博采上古以来各种典籍的历史传说和史料,穿越了远古、西汉、南宋、明清与近代。他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和古人隔空对话。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告诉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

西汉《遁甲开山图注》亦云:“仇夷山,四面绝立。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处。

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告诉他:“阆中有渝水”

北朝《周地图》也解释:“阆中水即渝水。 

”南宋文史学家罗泌的《路史》曰:“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孕十有二岁而降神,生于仇夷,长于起城。”并注释说:“所都国,有华胥之渊,乃阆中渝水也”。

明朝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注曰:“所都国有华胥之渊,乃阆中渝水也。   

成书于509年之前的《益州记》,是除《华阳国志》外,古代巴蜀最有影响的地方志之一。该书也说:南池在阆中县东南八里。 

清道光《保宁府志》序载:“夫阆中渝水为华胥之渊,伏羲所都,三巴首导神功也,五丁始通奥区也”。

上世纪四十年代,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也认定华胥是在阆水之畔孕育伏羲的。他说:“慈凫”是“伏羲”的重唇音,后代史学家误将“伏羲”作“慈凫”。

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指出:伏羲兄妹是四川阆中人,生于阆中城南嘉陵江边之“仇夷”,“仇夷”即彭池,亦名南池,南池在今阆中城南七里坝。清道光《保宁府志》等史料典籍的明确记载佐证说:华胥当年在阆中雷泽湖,履大足迹,感应受孕,而怀孕十二年生下伏羲。雷泽湖即南池,古称“彭道将池”,其具体地点就在今天的七里坝一带。

华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史料对伏羲史载的历史功绩确信无疑。伏羲结网罟、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画八卦,功绩卓著。在历史上位列三皇之首、五帝之先,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华夏文明的创始人。

上下求索寻根迹

研究伏羲,需要解开许多 谜团。由于史料的缺乏,对伏羲的研究众说纷纭。尤其是伏羲生活的年代说法不一:一说据今30万年,一说距今 7000年,一说说距今 5000年。也有学者认为伏羲是神非人。即便是如此,并未否认伏羲作为远古部落的首领或代表人物;并不影响对伏羲与伏羲文化的研究。 

在他几十年研究伏羲和伏羲文化的漫长过程中,没有浮光掠影,而是在研究分析古典文献的基础上,试图用神话学和民俗学方法对伏羲神话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他广泛收集民间传说,力求在考古发现中与华胥、伏羲相关的遗址、遗迹、遗物,并运用科学的唯物史观点,不断丰富和完善伏羲文化。

于是他规划了自己的行动路线,马不停蹄展开了行动:

首先,走出去解惑。2013年10月,(位来自民间的名不见经传的普普通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背着他在四川阆中文城的伏羲洞里发现的疑是剑鞘金属、管状化石和未出版《人皇伏羲》的初稿,通过专家介绍走进了中国最高的文化殿堂北京大学的考古研所,一方面虔诚地向专家咨询学习如何收集鉴识古代器物,了解远古化石的实物特征,年过八旬的袁老教授亲自为他指点迷津,点破传功。另一方面将所带的“古董”在北大考古研究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作鉴定。

2019年7月受北京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惠军教授邀请,参加全国伏羲文化研讨会,并就历史典籍中关于伏羲在阆中上下几年的史料记载和历史传说及实物,用两个多小时源源本本呈现给与会的专家学者,并现场接受专家的答辩,頓时让那些省外搅起伏羲热的同行们望尘莫及。他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搜集的鲜为人知的阆中与伏羲相关的资料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首肯,现场为之唏嘘不已,频频点头,对他从史料中确认的伏羲与阆中的交集表示了充分的认可。

其次,请进来定论。2019年11月24日来自省内外伏羲研研的部分学者和专家在阆中召开了伏羲研讨会,会议由来自北京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委员会副会长、国学委员会秘书长孙惠军教授主持。会上阆中市伏羲学会会长杜春龙等提出了伏羲生出生地的相关史料引起大家的关注,研讨会的第二阶段就变成了“伏羲出生地论证会。”这次会议有两大成果:一是专家认为既然南宋文史学家罗泌的《路史》有载:伏羲的生日是农历10月初4,参照明代《蜀中名胜记》等史料,与会者认为“伏羲的出生地应在阆中市”。并于2020年10月13日在伏羲出生地阆中开展了公祭,隨即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伏羲文化论坛,参加会议的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会及省内外相关专家与学者50多名。同时于2021年11月8日在原皇娘庙遗址立了“伏羲纪念碑”,不仅增加了人们对神话传说的可信度,又使神话传说更加有序化和历史化。二是确定甘肃天水与四川阆中同为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为此中华伏羲文化促进会等委和甘肃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专门发来贺信表示祝贺。

再次,寻遗迹求证。他用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大量收集民间传说,凡与有关伏羲的洞穴与庙宇的地方,都有他深深的脚印。终于在阆中的城东南的二蚊寺(皇娘庙)实证了近代对于伏羲最权威的考证者闻一多先生所著的《伏羲考》的史料,在他所著的《伏羲考》中结论伏羲伏羲为龙图腾。伏羲、女娲为人首蛇身,这是上古时代的图腾遗迹。他认为伏羲氏族是蛇部落或龙部落。他说:从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或龙身)外表形象的神话来看,“不但是褒之二龙以及散见于古籍中的蛟龙、腾蛇、两头蛇等传说的共同来源,。同时它也是那人首蛇身的二黄——伏羲、女娲,和他们的化身——延维或委蛇的来源。我们确信,他与二蚊寺寺庙中的原始塑像不仅有天衣无缝的吻合,且是铁证如山的实物证据,二蚊寺就先民为伏羲女娲留下的图腾遗迹。 

世界不乏热心肠 

30多年的探索,30多年的辛劳,30多年的历程,杜老先生站在被他延长的历史轴线上回望一路走来,他说在很多至暗时刻,照亮他前程的不仅仅是人皇伏羲的光茫,最主要的还是世界不乏热心肠,处处都有人性光茫在闪耀。有很多人和事让他不能忘怀。

首先是他父亲的支持,在他赴京求索多个时段,是他年迈的父亲先后把他一角一分积攒的一万多元的积蓄全部支持给他维持生计和伏羲研究事业;在他筹建阆中市伏羲研究会的时候,是他的同仁赵子军先生们鼎力相助;在几个重要阶段是发改局原副局长戴仕林先生为他运筹帷幄,把脉导航,并商请市上领导及有关部门为其落实了办公室;尤其是阆中市原市长刘富涛先生百忙不辞顾问之劳,以高尚的情怀对其悉心指导和不吝赐教,让他受益匪浅;更忘不了原阆中市作家协会主席、现阆中市名城研究会主席袁勇先生在政界为其建言献筹、奔走呼号;也忘不了阆中市文联原主席李文密先生的帮助和关照,还忘不了阆中东风中学教师、伏羲协会副会长侯开良先生呕心沥血编辑简报和撰写文稿;真忘不了阆中市政协主席陈绍荣先生在百忙中莅临伏羲文化展览现场对工作的关心、肯定和指导……忘不了还有文旅局、古保局很多部门、很多仁志士的支持与操劳。

正是有这些忘不了离不了的单位和仁人志士,才有了他丢不开的伏羲文化研究。于2018年担纲成立了阆中市伏羲研究学会,将一批志同道合的热心人收入麾下。同时招贤纳士吸纳了不少社会名流共谋学会之事。同年6月天水市人民政府举办伏羲公祭和学术研讨,致函南充市人民政府后,批签南充市旅游局与阆中市人民政府参加,会长杜春龙应邀参会后,隨之融入国内伏羲研究热潮而持续发酵。杜春龙本人一刻没有停下脚步。为了拓展对伏羲的研究,又另劈一径,发起成立了阆中医药研究会,并受到阆中市人大祝琳副主任及南充文旅学院、阆中卫健局、文联等单位和领导的关注支持。原伏羲研究会副会长赵子君先生任会长,分会云集了阆中中医界的出类拨卒的热心人士。他与阆中中医的几位名家高手任副会长。构架是两会合一。他们告诉我,伏羲是古医药学、针灸学的始祖。他源于生活实践,造书契、画八卦、尝百草、制九针、疗疾伤、弃生食、启熟食。从采野果、菜蔬中总结出疗疾的经验而尝百草、辨药食性味,从先民躯体染疾求生存的自然救治中,受到砭石的敲打及刺疗中受到启示,创制九针,应用砭石九针刺激人体疼痛部位而辨经穴,用八卦辨识开穴针刺,并用艾灸治疗疾病。祖国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是在伏羲古中医的基础上,历代医家在长期诊治疾病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补充完善形成的。由于推拿按摩也具有神奇疗效,它已经和中医药、针灸等一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 。他作为医生,作为伏羲的崇拜者,他力挺中医事业在阆中长足发展,造福人民。 

老先生说他的事业永无止禁,一个好汉三个帮,还需很多热心肠。他收集这些史料,不是別的,他想通过他对伏羲文化的传承,催生社会力量在伏羲、华胥的阆中历史遗迹上设立地标,争取恢复皇娘庙、伏羲寺(原二蛟寺丶长青寺),修建伏羲华胥博物馆和文化产生业园,并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加快伏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年会加强和天水、淮阳等地伏羲文化研究会的协作,全面系统地研究伏羲的成长过程和历史贡献,共同打造伏羲文化生业链。

阆中是伏羲诞生之地,确定了阆中在古代文明和当今研究开发伏羲文化方面的独特地位。他说,对伏羲的研究,不仅需要大胆的假设,更需要小心地求证。仅管全国各地一时间掀起“伏羲热”,有且仅有阆中的底气最足,因为只有阆中史料最多,古人已留下伏羲在阆中的出生与生活的宝贵史料,作为阆中人重点是传承,其次才是研究,能把这些宝贵的文字记录从浩瀚的线装本中翻录出来,公诸于世,已功莫大焉!

路漫漫其修远兮,老先生正在上下求索!他笃定与历史关系密切伏羲神话虽相距历史较远, 但这种联系是存在的。她被不同层次的神话传说所包围,信史位于中心。中国神话中,黄帝、神农、尧、舜、禹、羿等人, 早已成为真正的历史人物。神话中的伏羲将在期待中走下神坛,他为阆中留下的哥德巴赫猜想终将被破解,伏羲文化的光茫将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

期待伏羲文化的满道霞光!

期待并致谢热心伏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同仁们!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作者:四川阆中王永霖)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王永霖,笔名风月无边。四川阆中人,曾供职于阆中市纪委、阆中市政协。系《走进新世纪丛书》特约撰稿人,阆中市作家协会会员、阆中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研究员。常有文章见诸于刊物和媒体平台,偶有文章获全国征文二等奖,南充市征文一等奖。《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