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笔记:万花筒

 df7086 2022-01-02

梁东方

元旦这一天,妹妹在电话里说要给爸爸收拾收拾东西。爸爸一个人生活,总是将各种东西都摆列出来,时间一长就会摆列成一大片,需要经常收拾;而妹妹说的倒不是这样的日常用物的收拾,而是说收拾厨子。然后,不知怎么就说到了万花筒。

如果不是妹妹在电话里这样偶然提到,我就已经将小时候家里的那个万花筒彻底忘掉了。她的这一句回忆一下激活了自己脑海中早已经经尘封了的印象和线索,那些信息印迹重新连缀起来,一点点恢复原状。

那是我们小时候家里仅有的几件玩具中的一种,我和妹妹往往是头顶着头争抢着要看的情景历历在目,她又圆又硬的大脑袋和我的脑袋顶着又哭又笑的感觉还都清晰可感。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人不论是谁要想将自己的眼睛对准万花筒上那小小的孔洞往里探看,就都变得很难,即便偶尔对上了,也断难持久,往往是你看一下我就抢,我看一下你就抓……

万花筒中的世界真的是那么精彩,在孩子的眼里就是那么精彩。在缺少见识也缺少色彩的童年里,万花筒中被密集的镜片互相映衬着的一些彩色碎片,碎玻璃片,所形成的璀璨光华,就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那些彩色的玻璃碎片在万花筒里的每一次组合都会有所不同,不同的是随机的几何造型的对称和重复,不同的是具体的花片组合,是色彩和线条是纹路,每一次摇晃都能有不一样的不重复的几何造型的花团锦簇出现,实在是神奇。在电脑和手机出现之前的人类漫长的色彩感受史中,万花筒作为一种玩具的长盛不衰的原因,一定就是因为再难找到另一种,另一种可以看见这样永无止尽的丰富色彩组合的场合和机会了。

几何形状是神奇的,神奇在于其线条和构图的绝对均等和左右对称、上下一致,万花筒里的几何世界几乎就是世界上所有可能的几何形状的全部汇集。而色彩在这样的几何形状中的分布有时候十分醒目,有时候又巧夺天工一般的渐进,过渡的节奏舒缓优质,由淡到浓,在由浓到淡,完全不露痕迹。万花筒等于直接在好奇的孩子眼睛里展示了世界的无穷可能,这无穷的可能是不重复的,是美不胜收的。它直观地兑现了每一个孩子天然的想象。

透过这些匪夷所思的花花世界,孩子们正在发育并趋于最佳的色彩感受能力,没有被长大以后的生活蒙蔽的敏锐鲜活的感受能力,一尘不染的感受能力,终于找到了最恰如其分的对象;其中所见的颜色缤纷,就是他们对未知的广袤世界的窥探窗口,他们由此就像是能一步跨入那一定存在却一直也走不进去的长大以后的世界、神秘世界。

万花筒是一个带着很多道棱的筒,每一道棱都棱角分明,因为里面对应的是长条形状的一块镜子的边儿;整个万花筒大致上由七八块甚至更多这样窄长的玻璃片组成,外面覆以与细花褥子图案一样的花纹纸,花纹纸很快就被磨损之后只能用白胶布将每一道棱都粘上,以防微杜渐,让整个万花筒不至于在什么时候突然散架。白胶布被反复摩挲,变成了黑得很不均匀的黑胶布,总是显得脏乎乎的,在孩子的眼里却从来都不是什么障碍。我们只是觉着它美得不得了,谁要是拿在手里对着眼睛看就是和吃水果糖、吃冰棍一样最幸福的事情。

孩子的幸福是真幸福,是心无旁骛全心全意的幸福,万花筒那时候不知道多少次这样给予了我和妹妹以这样标准的不打折扣的幸福。它是那个不无贫寒的家庭中的亮色,是我们物质匮乏的童年里的一道永恒的温暖。那时候父母兄妹组成的家庭里的林林总总,好像都还能由这个万花筒做线索重新串联起来,串联出每个人的音容笑貌,串联出已经二十七年不见的母亲的某一句话、某一次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都不再关注这个万花筒了。兄妹俩对待玩具的态度大抵如此,一个人不感兴趣了,不再争抢,另一个人也就跟着没有了兴趣。这是玩具总是被始乱终弃的宿命,这也是孩子逐渐长大的明确步伐。一旦长大,就永不回头,就只能在未来的什么时候重新到记忆里去搜寻、去遇见。而这样被生活中的什么偶然激发出来的回忆,就带了浓郁的生命本身的忧伤,充满了欢欣的忧伤。是那种童年的快乐只是快乐,成年人的对于那快乐的回味总有忧伤的忧伤。

忧伤是一种很奇怪的负面状态,它虽然负面,却往往是美的。忧伤是人生诗意的一种必备要素,没有忧伤的人生是简陋的。这也是回忆之所以美的根源,是回忆本身几乎就直接是文学之为文学的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