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写五绝,到底想写什么?

 cat1208 2022-01-02

今天先说说《射雕英雄传》

01

《射雕英雄传》里有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再加上一个中神通。这是华山论剑论出来的五大高手。东西南北中,指向五个方位。但如果深究起来,五绝对应的不是简单的五个方位,而是五行:金木水火土。

我这可不是瞎说,其实从他们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来。黄药师的“藥”下面就是木,欧阳锋的“锋”是金字旁,洪七公的“洪”有三点水,一灯的“灯”是火字旁,王重阳原名王喆,带着两个土。

按照五行的说法,东方属木,颜色是青色,木盛的人风姿秀丽,所以黄药师住在桃花岛,一出场就是青袍客,形象也是潇洒倜傥。西方属金,颜色是白色,性烈肃杀,所以欧阳锋住的是白驼山庄,说起话来“铿铿然似有金属之音”,至于性格,就是专门喜欢杀人放火。

图片

他们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只是电视剧中服装颜色和书中描写并不吻合

金庸写这五个人,是严格按照五行理论来写的。这里我对五行理论多说两句。我们现在听到五行,可能觉得是老生常谈,其实它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绝大的转换关键。

最早的时候,中国没有五行,只有四方。商朝尊崇四这个数字,给四方都起了名字,东西南北分别叫析、夷、因、隩,每个方位都有一个神。在这四方之上,有个独一无二的“帝”。帝并不是中央的概念,而是凌驾一切的至高存在。

析、夷、因、隩四方是隔绝的,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全都服从帝的绝对领导。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嗜血,人类必须时不时地用血牲来祭祀它们。这是一种非常绝对,也非常残酷的宇宙观。

如果这一套学说延续至今,那《射雕英雄传》就得大改。黄老析、欧阳夷、一因、洪隩公四个人见了王重阳大帝,都得磕头。

但是到了周朝以后,四方理论被抛弃,五行学说出现了。五行和四方绝不相同。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是平等的。它们互相克制、互相转化,共同构建一个生生不息的协同世界。

绝对的宇宙变成了一个流动的宇宙。隔绝的宇宙变成了一个协同的宇宙。

商朝非常残酷野蛮,而周朝比较文明开化,王国维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变革,不是“秦汉之变”,而是“商周之变”。商周之变折射到宇宙观上,就是四方到五行的转变。

02

说过五行,回过头来再看《射雕英雄传》。

我们可能觉得五绝有正邪之分,势不两立,其实他们之间是相克相生,彼此依存的。

就拿相克来说,它可以是武功上的相克。比如书里明确说过“南火克西金,一灯大师更是老毒物欧阳锋的克星”,他的一阳指有对蛤蟆功的压制属性,再有先天功的加持,就能一指破了欧阳锋的功力。所以,一灯不见得比洪七公、黄药师更厉害,可欧阳锋就是怕他。

但相克也可以是关系上的相克。我们拿黄药师举例,黄药师的社会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件事儿上。

第一:欺负全真教。

黄药师跟全真教特别不对付。他先是骗了人家的《九阴真经》,又把周伯通扣留了15年。后来,他还两次和“天罡北斗阵”对打。第一次打的时候有点吃力,第二次的时候,黄药师已经悟到“只须抢到北极星的方位,就能以逸待劳,立于不败之地”。全真教被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郭靖捣乱,他就能破了北斗大阵,挑了全真教。

第二:被欧阳锋欺负。

整本书里,黄药师吃了欧阳锋的好多亏。欧阳锋跑到桃花岛杀人,让黄药师背黑锅。有一次欧阳锋偷袭,黄药师差点被活活打死。他的弟子梅超风死在欧阳锋手里,女儿黄蓉也几次差点被欧阳锋整死。别看黄药师在外头横行霸道,但每次碰到欧阳锋都要吃瘪。

为什么会这样呢?它背后就反映了五行理论:

木(黄药师)克土(全真教)

金(欧阳锋)克木(黄药师)。

当然,《射雕英雄传》是本连载小说,很难写得严丝合缝,面面俱到,但是我相信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金庸的脑子里是有这样一个“五行图”的。

图片

五绝并非只是相克,实际上他们也存在协同关系。他们五人共同构建了一个协同体系,象征着江湖的运转。

第一次华山论剑判出五绝,整个武侠江湖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可是变生不测,王重阳死了。在五行中,“土”位于中央,它虽然并没有绝对凌驾的地位,但是却给五行提供了一种基质。“土”的消失,导致武侠江湖陷入了混乱。所以你看,《射雕英雄传》一出场,江湖就处于互相砍杀的状态。就连最顶级的四绝,也都各有各的危机。

第二次华山论剑试图重建这个系统,但是并不成功。“土”的元素可以用周伯通来解决,可 “金”出了新问题,欧阳锋疯了,武功再高也无法重入这个系统。别看欧阳锋是个反面人物,但是少了这个“金”,五行系统还是无法建立。所以这次论剑论得一塌糊涂。黄蓉一嚷嚷,几个人就莫名其妙地说郭靖是天下第一,互相吹捧了几句就散了。

只有到了第三次华山论剑,“金”的位置被杨过取代,五行才重回平衡。这个时候,虽然蒙古南下,国事日蹙,但是江湖系统是同仇敌忾,超级稳定的。

图片

华山论剑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决定真经的归属,而是建立五行系统

《射雕英雄传》写了很多事情,有很多侧面。但是我们单从顶层江湖来看,整个故事其实就是五行缺位导致江湖大动荡,最终重建五行平衡,江湖恢复平静的过程。

金庸这么写并非偶然。从周朝开始,我们中国人就从崇尚“四”,转变为崇尚“五”。五行相生相克,彼此协同,才能保证宇宙的和谐运转。这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金庸小说就受到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金庸采用“五行协同”非常成功,给了《射雕英雄传》一种磅礴大气的结构,后来他干脆又把这种结构复制到了《笑傲江湖》的五岳剑派上。夏济安本来跃跃欲试,想写武侠小说,看了《射雕英雄传》以后感叹说:“真命天子已出,我只好到海外扶余国去了!”如果说这本书的魅力一半来自于郭靖和黄蓉的爱情,那另一半就是来自这种“五行协同”的武侠结构。

其实何止小说,“五行”对中国文化的侵染是全方位的。落于文学,是五绝论剑;落于典籍,是《洪范五行》;落于王朝,是五德迭兴;落于器具,是五釉彩瓷;落于美酒,是五粮协同。

03

侠似人中酒,酒如水中侠。有金庸江湖里的华山五绝,就有中国美酒里的五粮液,而在它们背后都是源远流长的“五行协同”文化。

五粮液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历史渊源非常深厚,也一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延续六百五十多年的明代古窖池,还是从起糟、上甑到蒸馏、摘酒都极致讲究的酿造工艺,都晕染着时间与历史的光泽。

而它的“五粮配方”,可以说是得到了“五行协同”文化的精髓。所谓“五粮配方”,就是用五种粮食作物搭配酿造。这是五粮液的独得之秘,也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选定“五粮”的过程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华山论剑,经过无数高手的历练比试,最终胜出的是五种: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

它们就像射雕五绝一样,各有各的特色:

高粱酿酒清香味正,就像欧阳锋之“金”,碧空如洗,清冽爽朗。

大米酿酒醇和甘香,就像黄药师之“木”,春风拂面,和缓生发。

糯米酿酒纯甜味浓,就像洪七公之“水”,汪洋澄澈,纯净无暇。

小麦酿酒曲香悠长,就像王重阳之“土”,绵延不绝,包容万物。

玉米酿酒喷香尾甜,就像一灯大师之“火”,喷薄燃烧,尾焰炽热。

同时,这五种元素还需要混合搭配,形成共生关系。五粮液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得出了科学配比: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酿造出“香、甜、净、浓、爽”谐调、全面的酒味。

五粮液采用“混蒸混烧”工艺,将五种粮食和糟醅一同混合蒸馏,不同粮食中的香味成分融入酒体中,形成独有的复合粮香。

图片

就这样,一个彼此配合、彼此共生的小世界出现了,而这个小世界的核心就是“协同”。

它不仅是粮食品种的协同,也是环境的协同、工艺的协同、感官的协同。

例如环境协同:五粮液产地宜宾就具备极大的环境多样性,同时拥有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等多种优质土壤,具有数百种适宜酒类酿造的微生物。

再例如工艺协同:五粮液的起糟、拌料、上甑、蒸馏、摘酒、勾调等工艺流程都不是单独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协调合作来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都彼此依赖,牵一动万。尤其是独特的“包包曲”工艺,通过三系(物系、酶系、菌系)功能,将环境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品质优势。

它最终呈现出奇妙的感官协同。在196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评酒会就以“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的高度评价摘得名酒第一名。它的色泽、浓香、圆融、醇正各方面的感受呈现出一种协调合作的协同之美。

而种种协同汇聚在一起,就构建出了酒中杰作——五粮液。

图片

04

每一滴五粮液,都蕴含着一个酒的江湖。

每一滴五粮液,都潜伏着一个微观的协同宇宙。

每一滴五粮液,都不仅让我们品尝到甘美的味道,也带我们领略五粮协同、贯通今古的历史厚重。

五谷丰登、五子登科、五行相生、九五之尊……“五”字在中国文化里吉祥而美好、高贵而神秘。五粮液传承中国古老的五行哲学思想,精彩地体现了“五”字文化的精神。

悠远绵长如历史,丰富醇香如人生,这就是美酒,这就是五粮液。

岁月滔滔,江湖路远,就让我们把美酒满斟,邂逅华山巅峰的酒之五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