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圈椅——经典魅力,不同时代的“宠儿”

 灯下悦读 2022-01-02

中国历来讲究器物载道,

圈椅一路走来,独领风骚,

成为不同时代的“宠儿”。

圈椅的历史从唐朝开始,唐代时候经济空前繁荣,民族文化融合,上流阶层更加青睐靠背舒适、器型优美和装饰华丽的家具,在圈椅的雏形就此出现,也使魏晋时期的凭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宋代崇尚自然和礼制,使圈椅风格走向款式简洁与装饰隽秀,其搭脑与扶手一顺而下,谦恭内敛,椅圈和座面呈现天圆地方。

在崇尚质朴的明代,追求精神享受的文人参与了家具设计,用线条、留白和材质本色,彰显器型、韵味与工艺之美。

靠背和扶手连在一起顺势而下,以托住人的肘部。

依据人体脊椎弯度,把椅背设计出“S”型曲线,为了加大后背与靠背的接触面,椅背与座面形成100度倾角。

这些更趋向舒适的创新设计,把圈椅推向巅峰。

清康熙年间,为了满足皇宫对家具等陈设与装饰器物的需求,清宫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设立了造办处。

圈椅在皇室这个优越的文化殿堂里,发生了彰显贵族血脉的华丽蜕变,演变成为皇家御用的 “皇宫圈椅”

皇宫圈椅一改沿袭与继承明代传统的状态,保留圈椅原本体态秀丽、造型洗练、形象淳朴的“书卷气”的同时,为了显示皇权,追求华丽、威严和气派,在器型和韵味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

在时尚元素呈多元化的今天,

圈椅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然而与清代相比,现代人的身高、体形都变高大了,家庭相对宫廷,在采光、装饰、陈设等视觉审美方面的需求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无论如何变化,圈椅一直身份不菲,是因为它是宫廷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意义远超使用功能,可以说是适应时代的创新赋予了圈椅以灵魂。

图文来自网络,重在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