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滩老公寓(上)

 高参88 2022-01-02

上海公寓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进入盛行时期。此时,由于上海地价暴涨,土地极为宝贵,高层公寓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以牟取高额租金,因而房地产商纷纷把投资转向高层公寓。同时,上海建筑施工队伍经过早期兴建高楼大厦的实践,在施工技术和建筑设备等方面都已达到相当水平,设计人员也积累了有关上海土质的耐压力和建筑物的沉降率等方面技术资料,这就为大量建造高层公寓提供了条件,于是高层公寓建造数量逐渐增多。到1949年解放前夕,上海八层以上的高层公寓共有42幢,建筑面积41.3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总面积1.75%。高层公寓的分布集中在租界范围内,并随着越界筑路,沿几条东西干道向西发展。徐汇、卢湾区内的贝当路(今衡山路)、陆家路(今淮海西路)、陶而斐司路(今南昌路)、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等处是法租界高层公寓比较集中的地方;静安区内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两侧为公共租界高层公寓集中的地方;随着越界筑路的扩张,逐渐发展至长宁区的愚园路、长浜路(今延安西路)等处;虹口区内的北苏州路、文监师路(今塘沽路)、东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有少数高层公寓;黄浦区内的福州路、江西路(今江西中路)、公馆路(今金陵东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等处则建有商住两用的高层公寓。就公寓的数量和质量而论,法租界的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公共租界的沪中区域,数量和质量均属中等,沪东区域则数量极少。

麦琪公寓坐落在白赛仲路(今复兴西路)与麦琪路(今乌鲁木齐中路)转角地上,占地面积1220.1平方米,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十层公寓,楼高40米,建筑面积1939平方米,以当时路名命名。
该公寓建于民国26年(1937年),由苏商出资建造,造型呈点状,坐北朝南,楼前有街心花园,与东西两侧道路林荫道相衬映,环境幽美。公寓底层为门厅,车库和锅炉房等附属用房,二层有2个四室户,三至八层为标准层,一层一户,第九、第十层为跃层户,共11套居室。卧室内设统排壁橱和五斗橱等固定家具,兼起分隔作用,室内铺柚木拼花地板,装柳安木门、钢窗,每层有弧形凹阳台,采光良好,浴室采用彩色成套卫生设备,冷暖设施齐全。公寓内外装饰精致,内墙镶贴面砖,外形简洁明快。

复兴西路34弄卫乐公寓复兴西路34号卫乐公寓1934年建赉安洋行设计,卫乐公寓是一幢现代点式高层建筑,十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附带电梯,每户有专门的保姆间基地面积1720平方, 建筑面积3797平方大楼中部12层,两恻11层一层三户.层高3.5米.建筑立面对称,强调竖向线条,中轴设一串挑出的半圆阳台,屋顶部分中部高起,向两边层层跌落的外形使之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外墙为水泥砂浆,立面中部竖线条及凸出的半圆形阳台为暗红色粉刷,其余部分为浅黄色粉刷,极少装饰,只在山墙顶部及南侧有简洁重复线条装饰。建筑室内装饰亦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另有汽车间附屋802平方米,大楼前有小花园(800平)。

淮海中路449-479号原培文公寓淮海中路449-479号原培文公寓由法商赉安洋行设计,1930年建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外貌已摆脱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盛行的复古主义倾向,呈当时新兴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培文公寓沿街作周边式布置,占据淮海中路、雁荡路、兴安路和重庆南路四路围成的一个街坊,占地面积为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6665平方米,楼高6层,东部为7层,沿淮海中路为10层。沿淮海中路中部顶部有宽横线条外挑的阶梯状塔楼。底部有带状雨篷挑出,顶部有宽带状挑檐,且建筑立面凹凸较多。武康路上的优秀历史建筑(续)淮海中路1850号武康大楼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楼高9层,公寓坐北朝南。建筑外形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第一、二两层处理成基座,连续半圆券廊,水泥仿石墙面;第三至七层为清水暗红砖,典雅古朴。 1942年之前,这座公寓里没有住过中国人,大多是在电车和自来水公司供职的外籍职员。抗战胜利后,孔祥熙的女儿孔二小姐把这座大楼买下来,做了最大的业主,自己则住在新楼里。抗战胜利后,有“东方第一母亲之誉的电影演员吴茵入住武康大楼,电影演员王人美从1945年起居住在武康大楼,直至上世纪50年代调京。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也曾居住在这里,现在,孙道临的妻子王文娟依然住在这里的新楼里,他们的寓所恰恰便是当年孔二小姐的闺房。五原路258号自由公寓自由公寓位于五原路258号,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自由公寓于20世纪30年代建成,楼高9层,为现代式的近代中高层点状公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南面有大片绿地,后面原有汽车库及回车场。底层东西两侧设穿越式车行通道。五原路258号自由公寓 京昆泰斗俞振飞、言慧珠旧居高安路首长公寓首长公寓,高安路60号,典型的西班牙风格,汇聚了众多上海经典公寓的独特特点!早期是军区首长居住因此得名,而且1947年竣工,总高5层,一共只有10户人家,幽雅得被3000平方的花园包围着,这花园是分摊给每户人家、体现在产证上的,层高3.5米左右,在上海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房子!首先是地段好,高安路建国西路,其次是花园超大,再次是得房率高,而且保持原始状态,连地板都是40年代的。中国最好的老公寓在上海,上海最好的老公寓有四个:首长公寓、自由公寓、卫乐公寓,麦琪公寓。上海滩老公寓(上)复兴西路93号良友公寓一梯四户人家总高6楼。1936年竣工,有三个出入口,两个门牌是复兴西路,一个是永福路。良友公寓曾经住过一些名人,比如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罗稷南、上海电影厂厂长张骏祥、驾机投奔祖国的飞行元老、纺织界科学院士,电影《白求恩》主演美国人谭宁邦等复兴西路上历史建筑复兴西路26号复兴西路乌和鲁木齐中路的西北角那座是复兴西路26号白赛仲公寓,建于1933年,由法商赉安洋行设计,装饰艺术派。

复兴西路上历史建筑
建于1936年的高邮公寓楼是复兴西路271号,5层楼的建筑,暗黄色的外墙,格式的钢窗,让人想起在欧洲电影中常见的法国老公寓,陈旧黯淡而又带点不拘之气。茂名南路上历史建筑华懋公寓现为锦江饭店的北楼长乐路189号,习称十三层楼。建筑面积21351平方米,标高57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民国18年(1929年)竣工,时为上海最高大楼,英国新沙逊洋行华懋地产公司建。风格为传统的哥特式建筑,外部棕色面砖贴饰,立面钢窗排列整齐。设计时对地基考虑不足,沉降达2米多,原建筑底层今成地下室

茂名南路上历史建筑原名茂名公寓,曾称峻岭公寓、高纳公寓。茂名南路59号。建筑面积22967平方米,标高78米,主入口朝向为南偏西,平面呈条状五线段折线形对称布局,中部19层,向两翼台阶状跌落为16层、14层、13层。因主楼中部从外表看仅18层,故过去上海人称之为“十八层楼”。民国24年落成,由华懋地产公司投资,公和洋行设计,苏记营造厂承建。该建筑以装饰艺术为特色,全楼用防火材料砌成,贴以棕色面砖,室内外布置华丽,装饰协调。1989年9月,以优秀近代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复兴中路1331号(黑石公寓)复兴中路1331号,复兴公寓(黑石公寓BlackstoneApartments、花期公寓),建于1924年。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公寓住宅。建筑四层,主立面左右对称,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石石材、据传“黑石公寓”由此得名。建筑正立面底层有一挑出的较大的门廊,石雕柯林斯双柱支撑。上为露台,形状由正弯及反弯三段弧线组成,立面中部墙体也采用了弧线形,加之屋顶中部弧形山墙及装饰,显示了巴洛克风格。复兴中路1363弄(克莱门公寓)复兴中路1363弄,(克莱门公寓)建成于1929年。由五幢完全相同的公寓楼组成,法国式公寓里弄,高三层,连屋顶四层,屋顶有老虎窗采光。屋面为红色机制瓦,南立面山墙为跌檐式山墙克莱门公寓的红砖装饰的墙面,有点像格雷夫斯后现代的建筑装饰。不过格雷夫斯是经过彻底洗练的古典主义建筑元素,而克莱门公寓则是简化了的,是法国式简洁的古典几何图案。简洁的古典主义,拉毛的墙面给人的印象同样很深。这种最原始的立面装饰处理手法,同样创造了惊人的装饰效果。复兴中路1327号(伊丽莎白公寓)复兴中路1327号复中公寓(原伊丽莎白公寓),建于1930年.装饰艺术派风格公寓住宅。建筑五层,规模不大,形式也不像不远处的克莱门公寓那般“热情装点”。但伊丽莎白公寓节制得体的形态、尺度与装饰,却让人能体味这种喧嚣都市深处的生活品质。陕西南路151—187号陕南邨陕西南路151—187号陕南邨坐落在陕西南路(原亚尔培路)东侧,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北侧。原名亚尔培公寓,又名皇家公寓,建国后和路名一起改为陕南村。民国19年建。法国天主教会普爱堂投资,砖木结构。村周环以汰石子半月形墙柱,配以铁条分隔的篱笆墙,村内布落同型双单元4层公寓16幢。蝶形点状、室内通风采光良好、全村绿化带1600平方米。现居民使用。复兴中路455号派克公寓(花园公寓)复兴中路455弄花园公寓,建于1926年,欧式五层公寓住宅,折中主义建筑。占地面积6111平方米,建筑面积10225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型多层公寓建筑,立面为纵三段式,设通长的水平向檐口和线脚,底层外立面做清水砖墙,凸显窗沿的水平向浅色线条。相邻单元有巨大的壁柱贯通上下,但不落地,只到一楼顶层。窗口造型多样丰富,阳台配有精致的铁艺护栏,立面局部做简化的古典样式装饰。衡山路700号原贝当公寓衡山公寓位于衡山路700号建于1936年,旧称贝当公寓。建筑属于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特征的公寓住宅。2005年10月31日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高七层,一梯两户,按对称方式组织空间和立面。与同时期其他一些更高档的公寓建筑相比,这幢公寓已经渗入了现代派建筑风格的简洁,南立面中央已经不是那种装饰艺术派惯用的垂直装饰线,大凸窗、大房间设计表明,建筑风格在这里已逐渐让位给了实用和经济的需要。衡山路534号的(原毕卡第公寓)衡山路534号的衡山宾馆原来是毕卡第公寓是上海法租界西部贝当路上的一座豪华公寓,毕卡第系法国北部的大区名。这是一幢现代点式公寓,建于1934年由法商上海万国储畜会下属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投资,法商营造公司设计,潘荣记、胡顺记、利源记、陈永记四家营造厂共同承建。建筑物为钢框架结构,高16层,建筑平面依楔状地形三边围合,当中原为螺旋形三层车库。楔端立面对称,强调竖向构图,中高两低,两翼作阶梯状跌落造型,但无任何附加的线条或图案装饰,仅以其自身形体形成竖向垂直线条的感觉,装饰艺术派风格仅在总体形象上略有体现。衡山路525号凯文公寓凯文公寓/衡阳公寓,北幢位于衡山路525号(及建国西路750号),称大凯文公寓,建于1933年,南幢在建国西路750号,称小凯文公寓,建于1932年。建筑属于现代派公寓,外观简洁。建筑外形采用中间高起,两侧逐步跌落的手法。建国后改建成运动员宿舍,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全上海最早被改建成的酒店式公寓。衡山路321号-331号原会斯乐公寓衡山路311号-331号集雅公寓(会斯乐公寓Georgia Apqrtments),建于1942年。当时设计按照业主的要求,专供简单家庭和单身独居住户,类似今天的酒店式公寓。该公寓造型简洁,其风格流行于上世纪三四年代的上海。公寓住宅,由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范文照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建筑师,早期作品多为西方复古式样,后受到西方现代装饰艺术派影响,作品转向装饰艺术风格,集雅公寓是其代表作之一。大楼沿街而造,底层为商店,二楼以上为公寓住宅。建筑平面呈“T”形,立面中部高七层,两翼高四层,两侧对称逐步跌落,中部垂直白色水泥装饰带与黄色外墙面形成鲜明对比。建筑造型简洁大方,风格流行于上海三四十年代,八十年代房屋大修时,外墙被改成黄色马赛克。上海滩老公寓(上)衡山路303号-307号,高安路48号,西湖公寓(华盛顿公寓WashingtonApartments),建于1928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装饰艺术派公寓住宅。因地处锐角形街角,总平面略呈现三角形。墙面简洁,外观原为黄色水泥拉毛粉刷,后改涂淡绿色涂料。窗间白色的装饰图案以及入口门框上方层层收缩的形态,显示了受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影响。据说,该公寓由华裔投资建造。建成后,业主以房地产为抵押,向新沙逊洋行所属华懋地产公司借款,后因无力偿还本息,以地价卖给华懋地产公司,后又几易其主。建国后,公寓改名为西湖公寓。1982年,又在原建上加建二层,对原建筑风貌影响较大。衡山路上历史建筑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4945190000216沙利文公寓民国天平街道。衡山路286号--290号(沙利文公寓)建于1939年,占地面积238平方米。为五层钢混结构。因楼下曾有沙利文糖果而得名,又称康脱公寓、贝当公寓、康绥公寓、乔奇公寓。现为居民住宅。常熟路209弄1-4号瑞华公寓常熟路209弄1-4号,瑞华公寓(赛华公寓Savoy Apts),建于1928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由法商营造,赉安洋行设计。这幢九层高的建筑,造型简洁,风格突出。外墙面为水泥平板拉毛。屋檐下部和建筑底部的几何图案,及楼梯的铁花栏杆装饰,使整幢建筑体现出强烈的装饰艺术派风格。装饰艺术派风格产生于二十年代,二十年代末开始在欧美尤其是在美国一些大城市流行,上海与欧美一些大城市几乎同时开始流行这一建筑新时尚。瑞华公寓落后即成为当时上海最时髦的公寓之一。重庆南路165号巴黎公寓重庆南路165号巴黎公寓位于自忠路和复兴中路之间,建筑大约有百米长,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公寓里侧的巴黎新村1912年就建造,当新村全部竣工,沿马路这个庞大的建筑也于1936年竣工,这样里面的新村安全,整洁。外面的公寓风格.式样与大华公寓相似。1923年由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建造,赉安设计。大楼方正整齐,座西朝东,阳台朝西,一门二户,咖啡色墙壁立面整齐,砖间漆以白色涂料。立面简洁,窗下墙及檐部作白色宽带状横向构图,两端以褐色面砖作宽带状竖向构图,形成对比。屋顶为缓坡人字形结构,青瓦整齐铺设。窗为单层钢窗结构,楼道为黄色水磨石地板,扶梯为钢栏木扶手,梯级坡度平缓,转角均有大窗,采光颇佳。重庆南路185号重庆公寓重庆南路185号重庆公寓,位于重庆南路复兴中路东南角,沿途有南北高架。原来重庆南路叫吕班路,所以重庆公寓当时也叫吕班公寓”。钢筋混凝土结构,1931年竣工。建筑平面依道路转角布局,转角处主入口设挑出阳台,壁柱上部及女儿墙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内院有一圆形喷水池。外墙为褐红色砖面,简约而典雅的装饰主义风格外墙。楼高五层,上中下三段式结构,转角处第五层镶着一颗五角星,本人觉得上段结构不协调,五角星与30年代传统不符合。由于找不到资料,估计是49年或60年代后加了第五层。(盼有热心人提供)

襄阳南路254号襄阳公寓襄阳公寓位于复兴中路永康路之间的襄阳南路254号,赉安洋行设计,现代派装饰主义风格,1936年建造,6层老公寓,原名培尔公寓。五原路253号协发公寓协发公寓位于永福路西侧的五原路,建筑沿五原路一侧设置,建筑造型简洁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屋顶为平顶。外墙为水泥砂浆做成的细颗粒凹凸处理。四层与五层之间采用水平线装饰,外观立面被划分成2段,北侧3个楼梯间呈半圆形平面的筒体向外挑出,形成垂直线条。1933年由协发洋行作为出租公寓建造的,由从美国留学归国的范文照建筑师设计。1954年由政府接受管理。现在仍作为住宅使用。

复兴中路1360弄新康花园公寓楼新康花园公寓楼南北贯穿淮海路、复兴中路中间。这里原为新康洋行的宿舍,由11幢(后在中间加建了三幢)二层花园公寓住宅和4幢五层公寓住宅组成。建于1934年。设计者为英籍建筑师事务所马海洋行。属于西班牙式花园建筑。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高安路69弄丙支弄伟美公寓高安路69弄伟美公寓,1932年建的五层3栋老公寓。

康平路152弄安家公寓康平路152弄安家公寓,上海法租界时期留下的现代式花园公寓楼。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淮海中路1202号(原盖司康公寓),建于1935年,又称万国储蓄会大楼,今名淮海公寓。是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20世纪30年代,由万国储蓄会投资兴建,上海著名法商建筑师事务所赉安公司设计。赉安的作品大多属装饰艺术派风格,但更着重表现建筑体量上的横竖线条的构图,手法简洁,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建筑倾向。大楼以外国储蓄会大班盖司康的名字命名。盖司康大楼是赉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座建筑根据街边的狭长地形,将主楼放在中央,副楼放在前排,后边是汽车库和附属用房。上海滩老公寓(上)盖司康的早期住户大部分为各国驻上海领事馆人员。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后的万国储蓄会的经营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的住户尚未入住楼房,而另一方面是大量到期的储蓄必须限期偿还。1946年被迫清理,盖司康公寓被国民政府收购,提供政府官员使用。解放后由上海市房地产部门接管,规定为外国驻沪领事馆租用房屋。21世纪初,整幢1202号公寓被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租用,作为领事馆工作人员宿舍。 淮海中路1230号光明公寓淮海中路1230号光明公寓现代风格,里弄公寓,混合四层,共2幢,建筑面积235平方米。法商赉安设计,1934年竣工,曾用名格莱勋公寓。

淮海中路1162号淮中大楼(原亨利公寓)亨利公寓位于昔日的霞飞路与杜美路的交会处,即今天的淮海路与东湖路会合处,淮海中路1162号。公寓是由亨利地产公司投资兴建,建于1936年,原名亨利公寓,今名淮中大楼,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上世纪50年代来一直为中波轮船公司。常德路上历史建筑常德路的195号常德公寓旧时叫“爱林登公寓”,由赉安洋行设计。常德公寓是根据地形设计的,层髙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8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3平方米,装饰艺术派风格。整个建筑平面呈凹形,两翼后收。东立面两侧长条形挑阳台,中部竖线条形成横竖对比。顶部2层退台收进。局部装饰得非常细腻。公寓原来是意大利人的房产,居住者旧时多是社会中上层人士。建国西路394号原太子公寓建国西路394号,原为太子公寓(道斐南公寓),建于1935年,高层公寓住宅,由赉安洋行设计,层层出挑的水平阳台板成为建筑形体的主要特征。建筑简洁无装饰墙面,对雨水平线条的强调和局部构件如转角钢窗的运用,充分显示了现代建筑风格。

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位于湖南路相交的东北角,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法商赉安设计1931年建造。现代派风格。平屋顶,水泥拉毛墙面;窗裙,阳台,檐口等装饰为装饰艺术派。密丹公寓是一栋5层的仿生历史建筑。密丹公寓建筑立面造型对大象形体进行了仿生。因建筑在顶部设计了连续曲线山墙和在端部设计了卷涡,从而使建筑外形与大象的外形颇为相似。淮海中路1300-1326号(原恩派亚大楼)淮海中路1300-1326号,淮海大楼(恩派亚大楼EmpireMansions又名帝国公寓),大楼一边位于常熟路,另一半位于淮海中路。大楼建于1931年,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公寓大楼,由凯泰建筑师事务所黄元吉建筑师设计。华山路731号枕流公寓枕流公寓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699号—731号的一幢西班牙式公寓大楼。这里原是英资泰兴银行大班1900年建造的花园住宅,不久便被李鸿章家族购去,业主是李鸿章的第三子李经迈。李经迈在清朝曾出使奥地利,历任江苏、河南、浙江按察使。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租界。1930年,由美资哈沙德洋行设计,翻建成地上7层的公寓大楼,建筑面积7970平方米,占地面积3944平方米,其中花园面积有2500平方米。大楼平面为曲尺形,主入口朝北。枕流公寓的建筑和装修质量在1930年代属于高档。

华山路370号原海格公寓华山路370号静安宾馆大厦,原名海格公寓(HaigCourt),有公寓房l03组,汽车间40间,园地宽广,整个产业占地17.40亩。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上海市地政局开办土地产权登记时,曾据英国侨民杜纳(LA.Taunen)代理海格大厦股份有限公司中请产权登记,但实际上“股份有限公司”仅是个名义,实是几个英商汇丰银行的高级职员发起由英、美旅沪侨民等多人出资共同购地建房自住的:如公寓的第82号室连同第39号车间是英商协和洋行的,81室是美商上海电话公司的,12号是英侨鲁宾生的等等。l953年,美商上海电话公司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以后,该公司还曾以前投资者的身份,要求将其份额自管。原海格大楼(华山路旧名海格路)。哈沙德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25--1934年建造。西班牙与装饰风格相结合。简瓦坡檐,外墙砂浆糙面,对称立面中部及两端设凹阳台,底楼入口设石拱门廊,门内楼梯直至2层大堂。1992年加建两层。

华山路上历史建筑(上)华山路363—419号幸福公寓,原建筑为三层,后加三层。

华山路823号825号827号花园洋房华山路823号825号827号,建于1937年。一组呈现出明显西班牙风格特征的三层公寓住宅群。三幢建筑半围合出一个尺度宜人的院落,其中乔灌木搭配和谐,环境安静宜人。

陕西南路213号白尔登公寓白尔登公寓建于公元1924年,是一幢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立面设通贯壁柱,装饰简洁,中部是三开间落地百叶窗台,两端为凸形窗,上部设双重檐口、平屋顶。从外立面来看,白尔登公寓最大的特点便是拥有巨大的阳台,想当年一定很是气派。

复兴中路518弄米丘林公寓复兴中路518弄米丘林公寓,位于复兴公园西南角的复兴中路北侧。建于1937年,当时属法租界白俄社区,故有一俄式名称。在上海市政府批准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中,米丘林公寓为保留历史建筑。根据卢湾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区房地局等部门准备对这一历史建筑外立面予以修旧如旧,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岳阳路200弄14号1947年顶价为200两黄金岳阳路200弄是1930年由建业地产建造,赉安洋行设计当时是给银行员工做宿舍的。一共2层。一梯2户。99年房改时又加了2层,1994年评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公寓里弄住宅。  砖木结构,立面锯齿状造型,设转角窗,使每户均有朝南窗。外观简洁,水泥拉毛墙面,平屋顶,每单元均有较大的花园。乌鲁木齐南路176号(巨福公寓、乌鲁木齐公寓)乌鲁木齐南路176号,安康公寓(巨福公寓、乌鲁木齐公寓),建于1930年代。带有装饰艺术风格的现代公寓住宅。外立面暗红的面砖与灰白水泥面层相间,将墙与窗的层层关系清晰呈现,阳台栏板的洗练与栏板上部流畅的金属杆件的相互衬托,使这个大块横线条的立面最有现代气息的部分,抬头看去,流畅的阳台栏杆和支撑露面走道的横梁之间就是简洁的楼梯,这个看似非常功能主义的处理却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凌空感。宛平路上历史建筑宛平路42号(礼雪温公寓)建于1945年。建筑面积603平方米,五层混合结构。平面长方形对称布置,中间白色水泥门洞,上有垂带形雕饰。一、二呈层间有白色三角型和涡纹装饰带。 

高安路上历史建筑高安路16号独门独1935年建,赉安洋行设计的小型公寓。当年,这是一梯两户的舒适性住宅,逐渐富裕的上海洋行里的高级职员是这里的主要居住人群。1942年,这里曾经入驻过一批日本人。

高安路78弄1—3号建安公寓高安路78弄1—3号建安公寓 赉安洋行设计。建筑楼梯间外墙面强调纵向线条,顶部向两边有层层跌落的趋势,墙面为红砖和水泥相间色带,局部纵向窗间有突出多重水平线条,呈现装饰艺术派风格。同时沿街立面中间突出,两边对称舒展,又有法国古典构图遗韵。中国著名电影明星上官云珠曾居住在建安公寓。上海滩老公寓(上)高安路14号,高安公寓(阿麦仑公寓),位于高安路的康平路口,建于1941年,赉安洋行设计,现代派风格的公寓住宅。形体简洁,以黄色而砖饰面,铺以白色阳台、窗套和挑檐板,强调立面的很线条,以横向线条形窗,水平带状阳台来表现现代建筑的特征。同时还利用位于街道转角处的特点而将建筑设计成弧形,更加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洁和流畅。

上海滩老公寓(上)
淮海中路2068号登云公寓,地处淮海中路、华山路口,为仿法国城堡式建筑,用地面积3133平方米,建筑面积2277平方米,建于1929年。是当时淮海路上的第一高楼,建成后住户多为外侨和商贾,初名“又斯登公寓”,建国后改为“登云公寓”。属于现代公寓,带装饰艺术派风格,平面曲折,立面风格简洁,楼高八层,主入口处因电梯间局部加高,西立面南立面为褐紫色耐火砖墙面,入口及阳台檐部有白色水泥线脚装饰,绿色钢窗,东立面北立面为米色砂浆抹面,其余风格同西、南面,周围环境宜人,南部有较大花园,内部电梯历史悠久有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淮海中路1706号潘兴公寓淮海中路1706号潘兴公寓靠近湖南路,对面是吴兴路,旧时吴兴路叫潘兴路为纪念美国上将约翰·约瑟夫·潘兴,1948年在潘兴路建造公寓,就叫潘兴公寓,后改为吴兴公寓。淮海中路1562弄林肯公寓林肯公寓位于淮海中路1562弄,建于1930年,由六幢板式公寓楼房组成,公寓现名曙光公寓,仍为民居,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面朝南,立面对称,墙面饰浅褐色面砖,窗口以竖线条边框强调竖向构图,窗间和阳台有浅灰色饰带。每单元上部均有升起的女儿墙,女儿墙及檐下饰带有几何装饰图案。屋顶、山墙装饰等亦呈现出装饰艺术派风格。淮海中路816弄国泰公寓国泰公寓位于淮海中路816弄,建于1912年-1936年,属于现代式建筑。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靠近茂名南路口,历史悠久,现沿街部分为商店,其余为居民居住。公寓风格独特,红砖雕花,一派古色古香。平面布局和立面构图为现代派风格,立面材质和细部处理具有哥特复兴特征。外立面为褐色面砖,窗洞、阳台栏杆和转角处做仿石饰面,形成材质对比效果。淮海中路758号瑞金公寓(原爱司公寓)爱司公寓(现称瑞金公寓)位于当年法租界的霞飞路(淮海路)与圣母院路(瑞金路)口,米黄色的墙体,暗红色的线条、强调竖向构图的凸形窗,凸形窗上有五根竹节状的细圆柱,上部双重檐口间则饰有半圆券的三连窗以水平线条相连,凸窗间设有轻巧的出挑阳台。1920年建造,八层公寓式大楼,底层为商店。邬达克的作品,文艺复兴建筑。

淮海中路622号(泰山公寓)淮海中路622号为泰山公寓占地面积3463平方米,建筑面积15295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1928-1930年建造。现代派风格。三排六幢多层公寓,前两幢沿街。平屋顶,水泥砂浆压花浅黄色墙面;各幢间在墙顶转角处以横梁相连。为第三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淮海中路468-494号康绥公寓淮海中路468-494号,康绥公寓建于1932年,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派风格,立面简洁大方,外墙通过材质的对比强化立面的水平划分,开窗规整简单,在建筑的端头,立面有变化,窗洞减少,比例修长,并加以竖向材质变化,以此表达内部功能的不同,建筑局部体现出装饰艺术派特征。淮海中路481号永业大楼杨氏公寓位于淮海中路雁荡路西北隅,建于1932年.大楼为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杨氏公寓现名永业大楼位于淮海中路481号、雁荡路6号、18号、30号。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上覆西班牙红筒瓦屋面四坡顶,大楼转角处弧形平面,顶部有圆形日光浴室,上覆西班牙红筒瓦屋面仿重檐圆攒尖顶,形成了大楼独特的屋顶轮廓线,为立面构图中心。安亭路43号(原金司林公寓)安亭公寓,原名金司林公寓,位于安亭路43号,该住宅楼建于1935年。建筑属于现代公寓,新古典主义特征,英国乔治时期风格。建筑形体方正简洁,构图规整,深褐色面砖贴面,局部水平向的白色水泥饰带将立面分为竖向三段,带凹槽装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