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四逆汤

 平安健康LZJ 2022-01-02

伤寒悬解卷十——太阴全篇

第七十八方——四逆汤

图片

太阴三1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不差,身体疼痛,当温其里,宜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脐,破八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发热头痛,是太阳表证,脉应见浮,乃脉反沉,是已入太阴之脏。若脉沉,不差,虽身体疼痛,表证未解,然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甘草培其土,干姜温其中,附子温其下也。

 1  脉法三,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病发热头痛,此是外感表证,而脉反沉,不差,虽身体疼能之表证未解,也“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

2  也可以这么理解, 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脉反沉,沉为在里,当先温其里,宜四逆汤。 

   三阴病者,是指脏病,不是经病。经病统于太阳,以桂枝汤解表则已。但脉沉为在里,此在脏病,从脏病无阳,脏病虚寒来论,必先温里回阳,故先温其里,以四逆汤主之。

3  加一条提纲,以助理解。太阴一: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脾之经也。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腹中冲和,是以不满。脾病则清阳不升,脾病累胃,胃病则浊阴不降,中气凝滞,故腹满也。吐者,胃气之上逆,逆而不纳,故食不下也。利者,脾气之下陷,清阳不升,寒生于下,水谷不消,故自利益甚也。湿寒郁塞,木气不舒,侵克脾土,故时腹自痛也。若下之,土愈败而胃愈逆,甲木壅碍,不得下行,痞郁胃口,故胸下结硬。即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4  干姜,要用炮姜,炮姜则辛散之力更强。

太阴五2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下利而腹又胀满,是太阴脏病,腹满自利之证俱见矣,而其身体疼痛者,又有太阳经病,是当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以驱寒,攻表宜桂枝汤以驱风,里温则发汗不虑其亡阳矣。此与太阳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章法同。

1  太阴湿土,气本上行,《素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脏气之上行也,足之三阴,自足走胸,是经气之上行也,病则湿盛气滞,陷而不升,脾陷则胃逆而不降也。

   下利腹胀者,此是脾气陷而胃逆也。身体疼痛者,此是表证经阳伤寒也,此病在脏,先温里寒,以回脏阳,后解表寒,温里寒宜四逆汤,解表寒宜桂枝汤。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4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太阴六3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三阳之利,津亡里燥,多见渴证,自利而不渴者,此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是当温之,宜四逆辈也。

阳明五十三4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水寒侮土,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以水济水,必发哕也。

 1  脉法三,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表为阳,里为阴,故表脉浮而里脉沉。腑为阳,脏为阴,故腑脉数,而脏脉迟。浮数沉迟,阴阳自然之性也。(此审查表里,料度脏腑之义也)

2  脉浮而迟。浮与迟同见,迟为脏寒,则浮为表阳外硌,不内交于阴,则见表热。下利清谷者,此为在脏,四逆汤主之,温脏寒而回里阳。阳回不迟则交于外,则表阳内交而不浮。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少阴五5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阳消阴长则人衰,阳虚阴旺则人病,阳绝阴孤则人死。阳盛于火,阴盛于水,火性浮而水性沉。少阴水脏,病见沉脉,则经阳卸事,脏阴司权,死机攸伏,法当急温,宜用四逆。迟则水动寒作,死证蜂生,温之无及矣。

    肾水有泻而无补,凡人之死,死于水寒之盛也,仲景《伤寒》,少阴但有泻水补火之法,而无泻火补水之方。其余六经,以及《金匮》杂证,泻火则有之,补水则未有。后世庸愚妄缪,乃有泻火补水之法。俗子腐生,群而效之,著作纷纭,以为天下万世祸。今日遂成海内恶风,江河日下,不可挽也。

1  脾阳亏虚,则水侮而木贼,少阴、厥阴之阴邪勃起而内应,于是未去太阴,已传少阴、厥阴。自此少阴,厥阴告急,而太阴之病,俱附于少阴、厥阴之篇矣。

   大凡少阴、厥阴之死病,皆由脾阳之颓败,少阴、厥阴之生证,悉因脾阳之来复,太阴一脏,是存亡生死之关。

2  少阴病者,肾脏寒而水旺也,脉沉者,此为在里,脏寒无阳,土虚而水侮之,法当急温,迟则亡阳,水盛而土败,宜四逆汤,温燥脾肾之阳,以退虚寒之水湿。

图片

少阴十六6

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入口即吐者,新入之饮食,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者,旧日之痰涎。此先有痰涎在胸,故食入即吐,而宿痰胶滞,故不能吐。温温者,痰阻清道,君火郁遏,浊气翻腾之象也,手足寒者,阳郁不能四达也。阳衰湿旺,是以脉迟。土湿木郁,是以脉弦。此胸中邪实,不可下也,腐败壅塞,法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则土败胃逆,不可吐也,当急温之,宜四逆汤。

1  入口即吐,根本就不能下咽,心中温温欲吐,又吐不出,此是痰涎在胸,心胸中浊气翻腾之象也。始得之,手足寒,是痰阻清道,不能四达,脉弦迟者,此为胸中痰实。入口即吐,温温欲吐,又吐不出,此是瓜蒂散提纲证的气上冲咽,实在胸中,高而越之,法当吐之,不可以十枣汤下之。(论:此脉弦迟者,这么理解,弦为痰饮,迟为壅阻之痰实。或弦为痰饮之郁阻,迟为少阴本病之脏寒)不

2  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土败胃逆,肺气不降,气不化津,即为膈上之寒饮,干呕者,土败胃逆也。此是亡阳之大虚证,不是胸膈痰涎之实证,此胃败之干呕者,非痰实气逆冲咽之欲吐。当吐不需温,当温不能吐,实不能虚治,虚不能实治。此是阳虚,当四逆汤,急温脏寒,以退寒水。

3  本条提纲,理解几个关键词,就可以理解整条提纲的结构。

入口即吐,温温欲吐,又吐不出,即是瓜蒂散的提纲证气上冲咽证。手足寒,即是陈皮竹茹汤,痰阻清道证。

   胃气不降,肺气上逆,气不化津,则为膈上新生之寒饮。膈上新生之寒饮,区别旧日之痰涎,痰饮相合,即为胸实。、

   痰饮胸实之欲吐,加土败胃逆之干呕。实则吐之,不可泻下。虚则急温,不可吐之。

厥阴二十二7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大下,败其中气,下利而厥冷者,阳亡火败,宜四逆双补火土,以回阳气。

1  大汗,或大下,利而厥冷者,此为亡阳败中,四逆汤主之。

或者这么解,折解一下提纲结构。大汗出后,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大下之后,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故黄师直接解为大汗大下,大汗是亡阳败中,大下是败中亡阳。

2  此为厥阴病者,不是六日厥阴。而是直接从误治而来。大汗亡阳,或大下败中。以至于阴盛而发厥逆,故此为厥阴病。实际可以理解为阴厥病,阴盛而发厥逆。

厥阴二十三8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表寒闭其内热,大汗既出,热应解矣,若大汗出而热不去,此阳亡而不归也。里阴盛则内拘急,表阳虚则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火土双败,宜主四逆。

1   伤寒,表寒闭其经阳,而发内热。大汗即出,经热外泄,热应解矣。反热不去,内也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此为大汗出而阳亡不归,阴盛而发厥逆也。四逆汤主之,温燥脾肾,火土双补,以退阴盛之厥逆。

本条就是外感,典型的大汗出而阳气外泄,阳泄则阴盛,阴盛则发厥逆。故此为厥阴病,不从六日传经而来,只要汗出阳泄阴盛,即发厥逆。

    六经相传,一日一经,固然是定理。而阳泄阴盛,而发厥逆,也是阴阳变化的之理。以上两条厥阴病,即是阳泄阴盛而发厥逆。

2   伤寒表闭,大汗出而热不去的,还有两条提纲,如阳明腑实提纲,另一个就是大柴胡汤提纲。这两条是汗出而阳实,本条汗出是阳虚。

图片

厥阴二十九9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胃气之虚,小便复利,肾气之虚。(少阴病,小便利,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以其肾阳之虚也。肾司二便,寒则膀胱失约,故小便自利,《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里阳虚败,加以身有微热而厥逆者,则孤阴内盛而微阳外格,故为难治。宜四逆以回里阳也。

1  呕而脉弱,此为胃虚气逆(厥逆),小便复利,此是尿失禁,此是肾气之虚,身有微热,此是经阳外浮,不能降下蛰藏,见厥者,手足寒凉而身发热,脾胃虚寒,阴阳不交,此难治也要拯救一下,四逆汤主之。阳回则人生,不回则人亡,所以难治。

霍乱七10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膀胱不藏,则小便利,卫气不敛,则大汗出,经络脏腑之阳俱虚,故用四逆。

1  本条霍乱重症提纲。霍乱者,夏秋之月,风寒伤于外(表),食寒饮食伤于内(脾胃),则中气紊乱,升降之气乱,表里之气乱。脾肾虚寒盛者,则见吐利,小便复利,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四逆汤,温燥脾肾,以回阳救逆。

太阳七十三11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躁烦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方【13】)。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在太阴三(方【14】)。

    脉浮自汗,里热外泄也。小便数,则大便必硬。心烦者,胃热之熏冲也。阳明病,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微恶寒者,表未全解,自汗虽出,而未能遽发也,亦是调胃承气证。阳明篇上: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与小承气汤和之愈。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即此证。医以脉浮自汗,病象太阳中风证,反与桂枝汤加附子而增桂枝,以攻其表,此大误也。得之汗多阳亡,使手足厥冷,咽喉干燥,阳气离根而生烦燥,胃气上逆而作呕吐。作甘草干姜汤与之,甘草培土而补中,干姜温胃而降逆,阳回肢暖,是以厥愈足温。其脚之挛急,缘其木燥而筋缩也。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甘草舒筋而缓急,芍药清风而润燥,其脚自伸。若胃气不和,土燥谵语,少与调胃承气,则胃气调和矣。桂枝发汗,是为一逆,若不以姜甘回阳,而重发其汗,或复加烧针,以大亡其阳,是为再逆,当速用四逆以回阳,姜甘加附子,水土双温也。

1  本条是太阳传阳明,若阳明阳实,则太阳表退。而本条的病机,正在一日阳明,阳明未实,而太阳将退而未退的病机之时。反用桂枝汤,攻表发汗,得之则汗出亡阳而手足厥冷,咽中干燥,躁烦吐逆者,甘草干姜汤,回阳建中。不知汗出亡阳,又重发汗,复加烧针发汗,则四逆汤主之。此即是在甘草干姜汤的基础之上,加附子一枚。就是高配版的甘草干姜汤。

太阳七十九11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表病,下之败其里阳,续得下利清谷不止,已成太阴自利,而身体疼痛,表证未解,是表里皆病。然急当救里,不暇及表也,救里之后,利止便调,然后表之。身疼痛者,急当救里,盖表邪不解,恐里阴复郁而生寒,故救之宜急。救里宜四逆以温中,救表宜桂枝以解外。伤寒而不用麻黄者,里阳既虚,不敢过汗也。此与太阴下利腹胀满章彼此互文。救表即攻表,攻表即发表。(此与太阴五重复)

图片

金匮呕吐十四12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此段见《伤寒·厥阴》。呕而脉弱,胃气之虚,小便复利,肾气之虚,(肾司二便,寒则膀胱失约,故小便自利)。里阳虚败,加以身有微热,而见厥逆者,阴盛于内而微阳外格,故为难治,宜四逆汤,以回里阳也。(此与厥阴二十九重复)

金匮下利十四13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此段见《伤寒·太阴》。下利而腹胀满,是太阴腹满自利之证也,其身体疼痛,则是太阳表证,是当先温其里,后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以驱其寒,攻表宜桂枝汤,以驱其风。里温而攻表,则汗出,不虑其阳亡也。(此与太阴五重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