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朋友圈疯传,在美华裔夫妇开卡车,每个月收入10万 ?

 826271992 2022-01-02

期,有关“东北夫妇二人在美国开卡车每月收入可达10万元”的一则新闻在全网上疯传,博主是80后的来自东北的两夫妇。

二人一起在美国开卡车,每月收入会在10万元人民币(大约是1.57万美金)往上,一时间大家都非常羡慕。

截止到目前为止,这个账号上的粉丝就已经有72.3万的粉丝了,还有高达347.3万个赞。但是在美国开卡车真的收入那么高吗?

图片

大家不免怀疑。但据洛杉矶卡车业内的资深人士讲解到,视频里“夫妻二人月入10万元”应该是新手司机,但如果是已经驾驶超过三年的老司机,单个人的话确实有那么高的报酬。

视频中的主人公名叫李小白,出生于1981年,他的妻子比他小7岁,同时也是80后,据二人讲,以前是在东北卖小吃的,也在北京当过服务员,也在俄罗斯从事过美容按摩。

就在2021年起,到美国开始从事卡车司机,现在他们工作就是二人轮流开车,每个月收入有10万元人民币左右。

李小白讲到,虽然自己挣得多,但不得不说这个职业是很辛苦并且危险的,据了解在美国有关高危行业的全美十大排行榜其中就有卡车司机。

图片

因为在车里平时吃不好睡不好,狭小的空间,之前还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险些从高架桥上摔下去,真的是经历了一次生死难关。

平时李小白会在视频上向网友分享日常,还有“如何到美国开卡车系列攻略”,据他讲开卡车的入门并不难,但一定要有“工卡”又或是“绿卡”,这个在华人区的许多地方是提供办理的。

相关人士 这仅仅是新手司机的收入

但是,真的如博主所说的,美国卡车司机的收入真的这么高吗?

我们特地的请教了行业里的专业人士刘先生咨询了一下,据刘先生讲,他说夫妇二人一共月入1.5万美金的话,这个只是新手司机的收入,但如果你是有着超过三年驾龄的司机,你一人的工资一个月就可以有这么多。

据刘先生说,卡车司机的收入虽然是要比其他工作者的高一些,但在之前还没有高到这么多,估计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物流出现紧缺,卡车司机的收入也随之翻倍增长。

图片

例如,当前卡车司机的收入标准是1英里(约1.6公里)0.8至0.9美元,但在疫情前,卡车司机的收入只是1英里0.4—0.5美元之间,相当于现在的二分之一。

还有,卡车司机是根据资历吃饭的,有资历的老司机收入会更高,三年以上的老司机薪资每公里可以有0.85至0.9美元之多。

要知道从洛杉矶到纽约往返路程远超5400英里,去一趟就可以拿到5000美元,平均是五天半一个往返,一个月差不多会出四趟差不多能挣2万美元以上。

不过也如博主讲到,卡车司机行业是十大高危职业,很容易出事情。

但如果有两个人轮流开,那就是人轮休车不停的跑,除非中途的休息和加油,上厕所,就连吃饭睡觉也是在车上。

所以每次出发都会准备好一个星期的饭菜,饿了在车上用电饭煲煮饭吃,用微波炉热菜,几乎每天都是在吃旧饭,如果期间不想吃了,就到高速公路的服务区里买汉堡对付一下,中间是不会离开高速公路的。

图片

还有,睡觉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车会在24小时不间断的跑,几乎是在车上引擎休息的,虽然有隔音,但是来自发动机的噪音还有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音,真的很让人难受。

有的司机适应一段时间会适应过来,但有的可能无法适应这样的休息环境,最后只能转行。

在美国,考普通汽车驾照可以通过中文试卷来考,但是卡车司机驾照就必须用英文。考试的内容就是一些用气刹原理、发动机构造以及货车拖挂等知识,还有除了笔试还有要通过英文口试——考生通过英语向考官介绍卡车的各功能。

在中国有句古话叫“难者难,易者易”。有的在美国当卡车司机的,50多岁才移民美国,甚至27个字母都认不全还考上了卡车驾照,有的是20多岁英语熟练却怎么也考不上卡车驾照。

用一个词来形容考卡车的考试过程,胆大心细。之前有考过驾照的卡车司机,因为路上发生车祸,就去投诉驾校学校没有教好他,真的是令人不免想笑。

李小白在视频中也有讲到,首先你要准备护照,有美国签证,还有安稳的到达美国洛杉矶——这里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差不多到这儿就已经成功了90%。

李小白还讲到,在美国开卡车的司机需要有工卡或者绿卡,又或是公民身份,这些在华人区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办的到,接着就是找驾校去交钱参与培训。

不过到底需要多久可以考出来就看个人的觉悟了,有这种情况,有的一个月就拿到了,有的相对比较慢,半年也可能考不出来。

但是,这个过程途中会涉及到身份的有关信息,会涉及到身份转换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视频中也没有太多的解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