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方法提高内驱力,持续保持干劲

 张点点8088 2022-01-02

为什么大部分人工作的动力会慢慢消失?而很多财务自由的人却工作到80岁?

创业/副业开始阶段,如何在没有成绩的情况下保持内驱力?

本文或许能回答以上问题:


本文主要内容:

1、外在奖励是如何伤害我们的内驱力。

2、比外在奖励更持久的驱动力是什么?

3、三个方法提高内驱力。


一、外在奖励是如何伤害我们的内驱力


1、一旦用奖赏来控制,就不能轻易回头

经典的行为:

妈妈叫5岁小孩做家务,做完奖励一个红花,10个红花换一个玩具。

但妈妈不在家,小孩不会主动做家务,因为没人“记账”。

随着小孩年龄越大,10次家务换一个玩具已经满足不了他了,奖励要加大。

公司用“奖金”激励员工,效果越来越少。

当行业和公司遇到困难,奖励延迟,员工就开始无心工作。

而没有稳定薪酬的自由职业者/创业者会遇到同样问题

①开始赚钱确实动力满满,但随着收入的提高,同等的金钱,奖励效用会越来越弱。

②收入并不稳定,在低谷期收入下降或无收入时,没有了外部奖励,异常难受。

这是外在奖励的缺点一,一旦开始就不能停,甚至还要不断加量。

2、外在奖励抹杀内在动机

经典故事:

一群小孩经常在老人门前嬉闹,影响到老人了,他如何解决?

第一天,叫小孩每天来嬉闹,因为这样自己家更热闹。并奖励10元

第二天小孩来嬉闹只给5元。

第三天小孩嬉闹只给1元,小孩就说“只给一元?你知道我们工作多辛苦吗?”

大爷成功把小孩的“为自己快乐而玩”转化成“为得到奖励而玩”。

在《奖励的恶果》举了一个案例:

图书馆举办活动,用读书换取棒球卡、电影票,孩子们借书阅读就是为了集齐棒球卡,这种激励并没有把孩子培养成“学会热爱书籍”。而且可能比在参加这个活动前更少看书。

阅读没有被视为愉快的经历,而只是获得诱人奖励的手段。

外在奖励的缺点二,外在奖励消失后,连初始的动机都抹杀了。


二、比外在奖励更持久的驱动力是什么?


1、外在动机VS内在动机,天壤之别

驱动我们行为的动机分两种:外在动机(外驱力)和内在动机(内驱力)

外在动机:钱、利益、别人的评价等外在的奖赏。

内在动机:热爱、享受、满足感成就感等内在感受。

巴菲特在收购企业时,对企业家最大的关注点是:

他们的第一目标是赚钱还是热爱事业本身?哪个是第一出发点,具有天壤之别。

目标是赚钱就是外在动机驱动,热爱事业就是内在动机驱动。

如果目标是赚钱,企业通常走不远,因为很可能创始人财富自由就会卖掉企业。

而热爱事业,追求的是基业长青,让企业、员工、顾客、整个产业和社会都能良性发展,赚更多的钱只是副产品。

2、“自我决定论”,更好地培养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非常重要,那如何培养我们的内在动机呢?

“自我决定论”指明了培养内在动机需要的三要素。

“自我决定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 Edward L.) 和瑞安(Ryan Richard M. )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

自我决定论认为,要增加内驱力,让个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可以通过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自主(Autonomy)

自主就是人们希望有选择的权利,希望能自己做决定,而非受他人或外界控制。

掌控感是人的基本需求,当我们做一些重复性、并不是自己喜欢,仅仅是受制于别人而非自愿的工作,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内驱力。

②胜任(Competence)

胜任就是人们希望有能力去完成目标,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成功(事业、婚姻、友谊等),这种胜任感的需求是促使人们发展新技能应对新挑战的动力。生活中感觉自己能干和成功的人更快乐,更有活力,内在动机更强。

③归属(Relatedness)

归属就是感受到与他人之间有积极良好的关系,而不是被排斥。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对我们很重要。关系是精神健康和幸福所必需,如果长期处于孤独,会增加抑郁、人格障碍等发生概率。

自我决定论认为,满足上述3个需求可增加我们的内在动机的产生。内在动机也是我们增加内驱力的重要燃料。

以学习英语为例

  • 我们学英语是为了有掌控感(自主),可以靠自己阅读最新的英文资讯或英文书籍,因为翻译成中文出版可能迟了几年,而机器翻译可能不准确。

  • 也为了能力(胜任),学会英语能做跨境电商等,也能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 也为了某个人的关系(归属),如可以和英文厉害的人交流意见,认识更多外国友人。

  • 为了达到以上3个需求,会增加我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而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分数去学英语,那么没有考试,我们就会停止学习)

为何财富自由的人还在一直在工作(而不是退休)

  • 自主感,在事业上依然可以自己掌握需要做什么(而不是被迫带孙子)

  • 胜任感,依然可以做自己有能力的事情(而不是在家养花)

  • 归属感,可以和很多优秀工作伙伴,合作伙伴保持很好的关系(降低孤独感)

  • 所以工作能满足以上需求,而并不是只为了钱。(退休反而剥夺了以上3个需求)


三、3个方法提高内驱力?

胜任是产生内驱力的重要因素。那我们如何从“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呢?

1、合理预期,做好平台期的心理准备

我们的中途放弃,往往对能力掌握的错判,以为我们的能力是“连续向上”的过程

图片

所以当我们立志连续锻炼100天,在第20天因突发事情中断了,就会认为行动失败,放弃整个计划。

要从新手到专家,需跨越平台期

以上是《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一书的核心理论,我们做项目的能力不是“连续向上”的过程,而是一个平台又一个平台。

图片

我们应该习惯享受平台期,我们不能幻想天天进步,当进展缓慢的时候,我们可以和自己说“无需担心,现在又到了平台期,等能力到了自然就会再次突破”。

2、提升效能感(也叫信心)

要从生疏到熟练,效能感非常重要。

效能感的意思是个体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资源和行动来完成任务的信念。

两个提升效能感的2种方法

①体验成功

体验成功,能很好提升我们的效能。

通过“小成功”来提升效能:设计成功概率较高的情景,把复杂的任务分解许多步,每次只做简单任务,体验“小成功”。

例如要拍一条抖音,把任务分解成:看1个对标视频、写1篇50字的脚本,拍1个不公开的视频,拍1个不出境的视频,拍1个出境但不说话的视频。。。。

逐步体验“小成功”增加信心。

②榜样的力量(和自己相似)

如果看到成功榜样所处的情景和我们的挑战相似,也能提高我们的信心。

我对此深有体会,在拍视频号的时候,由于害羞和完美主义迟迟拍不出第一个出镜视频。

反复修改脚本,拍了很多并不满意。有天无意间看到某个朋友拍的视频,在我看来题材比较空洞,表达也不流利,画质与音质也一般,然而下面几乎都是积极和感谢的评论。

而根据自己的准备,我几乎肯定可以拍出来的效果会比他好,然后下午我就把视频拍出来,反响也很好,原来所有拖延,都是基于自己的信心不足。

所以能给我们信心的榜样,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比你高很多维度的人,而是和我们相似的人甚至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但起码别人能勇敢尝试)

在胜任的道路上,会充满挫折。效能(信心)鼓励我们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必要的努力和时间。在遇到障碍时想要放弃时,效能会帮助我们坚持下去。

3、化被动为主动,外在动机内化

老板如何帮助员工增加内驱力?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分享过一个他们招人的要点:

建立一段共识的联盟关系,员工可以借助企业来实现自我目标。

他们会问雇员:你希望通过这份工作获得什么,打算什么时候离职,离职时希望晋升到哪个职位。我们会尽量按照目标帮助你,当然你也要付出努力去实现目标。

比如员工希望3年做成经理,公司会设定一份方案,经理需要哪些岗位技能以使员工可以胜任经理的职位。当然也要员工配合。那么在这3年内,再艰巨的工作,员工都看成是考验与磨练,大大提高内在动机。

另一个是我身边的例子:

大学毕业的一个同学,销售做起,但一有机会,他还会帮行政做些事,帮运营做些事。

别人问他为什么做这么多份外的事情,他说他的目标是做项目经理,为此必须各方面都懂,所以趁着他还是小员工时,应该尽快学习好这些技能,否则以后晋升了就没机会了。

而结果是他真的是在我们同学中,晋升最快的人。

同一份工作,同一份薪水。这就是内驱和外驱的区别。

用项目连接人

想结交优秀的人,不可能通过吃喝玩乐,因为优秀的人都很忙。

但如果自己是认真在做一个项目,会有需要和其他人合作、学习的时候,这样反而可以结识一帮优秀的工作伙伴,或变成生活上的朋友。

这样,我们工作就不只是为了钱。而是通过工作,增加人与人之间联结,完成“归属”的需求,也能通过持续工作达到“胜任”的满足。这样,我们的“自主感”也就更强。从而把外在奖励,内化成内在的需求。


最后总结:

1、我们工作不能只靠外在奖励,一旦用奖励来控制,就很难回头,也会削弱我们的内在动力。

2、内在动机能产生持久的驱动力,“自我决定论”里,实现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都能增加我们内在动机。

3、能力并不是连续向上的,做好平台期的准备。提升效能让我们遇到挫折坚持下去,更好实现目标。通过工作结识优秀的人,把外在动机内化,增加自主感,更能保持干劲。

很多时候,我们做好一件事并不是为了奖励,仅仅是我们想做好它,出于于自己的价值观、责任感,而奖励只是努力做事该有的成果。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