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肉市场火热,国内还需提高消费认知

 食安时代 2022-01-02

在过去的一年,植物肉市场不断火热,国外植物肉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国内植物肉品牌兴起并不断收获资本青睐。

在全球植物肉市场都在快速发展之际,中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一方面国内对肉的消费需求很大,另一方面还在追求健康、环保的饮食方式,在此基础上中国几乎成为了必争之地。不过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植物肉仍然属于新品类,还需不断加深消费认知。

1

国外植物肉品牌进驻中国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肉市场规模达到了12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每年以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2020年可谓是植物肉的“元年”,在国内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不断丰富,如今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国外植物肉品牌对中国市场亦十分看重。

2020年4月初,美国植物肉品牌Beyond Meat宣布其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植物肉生产工厂正式揭幕,该工厂主要负责生产植物猪肉、牛肉和禽肉产品,为Beyond Meat在华零售和餐饮服务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12月中旬,雀巢发布了嘉植肴品牌,也预示着雀巢这一全球巨头在国内正式进入植物基食品市场。雀巢在亚洲的第一条植物基生产线也在天津完工并投入生产运营,并推出了面向消费者的6款产品和面向专业餐饮的4款产品。

2020年12月底,联合利华旗下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与汉堡王合作推出了真香植物基皇堡,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销售。今年4月,植卓肉匠推出了6款面向B端、契合中式餐饮需求的新品,对中国市场再次进行重点布局。

除此之外,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星巴克等餐饮连锁巨头都已经“试水”植物肉产品,也为国内植物肉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2

国内植物肉品牌获资本青睐

在国外植物肉品牌纷纷进驻中国、抢占国内植物肉市场之际,国内也出现了不少的新兴植物肉品牌,与国外品牌共同教育国内植物肉市场。

星期零在2020年获得了3次融资,3月获得了由经纬中国、愉悦资本和New Crop Capital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8月获得了由云九资本、愉悦资本、经纬中国投资的千万级美元A轮融资,10月获得了由光速中国、云九资本、愉悦资本、经纬中国投资的过亿人民币A+轮融资。

Hey Maet在2020年获得了2轮融资,8月获得了双塔食品、美国硅谷UpHonset Capital、天图资本投资的近千万人民币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12月获得了微光创投、君盛投资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2020年9月,新素食获得了经纬中国、盛美启明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Green Monday获得了TPG旗下睿思基金、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4.8亿人民币,本轮融资是当时亚洲植物性食品行业规模最大的融资。

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国内针对植物基公司的投资事件多达21件,同比增长500%。

国内植物基品牌也在不断推出植物肉产品,星期零与德克士联合推出的绿仙仙植物鸡肉汉堡5天销售10w多份,并与超过100家品牌达成合作。喜茶在2020年推出未来肉汉堡之后,又上架了新品未来肉田园三明治。新素食近期推出了新品植物五花肉,迎合中国人吃肉的习惯。

至此,中国的植物肉市场已经变得非常热闹,国内外品牌纷纷不断加码,也让国内植物肉市场进一步扩大。

3

植物肉在国内具备消费前景

中国市场为何能够吸引国外大佬的入驻和国内品牌的扩张?可能主要在于国内对“肉”的需求量巨大,再加上健康饮食的加持。

据《2021中国植物肉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生猪出栏量、猪肉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50%以上。中国的猪肉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猪肉进口量逐年增加。

有预测称中国的肉类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这也意味着未来有可能国内生产量和进口量都不能满足需求,这时植物肉就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替代品。欧睿国际预测,到2023年中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

除了国内消费者对肉的大量需求之外,植物肉还更符合健康、环保等趋势。在当下的主流消费者中,他们普遍对健康问题更加关注,寻找健康的饮食也是很多消费者的追求。

植物肉不会出现激素、疫病等问题,在安全上更有保障。而且植物肉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蛋白质的需求,同时获取方式也更加环保,因此植物肉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基于种种原因,中国才成为了各大食品巨头、新兴品牌的布局重点,也可以看做是必争之地。

4

让消费者更好地接受植物肉

不过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植物肉仍然属于一个新鲜品类,还需要不断进行消费教育以提高对植物肉的认知。有调研报告显示,77%的国内消费者听说过植物肉,相比一线、新一线城市受访者对植物肉的认知度,二线及以下城市受访者显著偏低。

现在的植物肉品牌大多通过餐饮渠道推广植物肉产品,而尝试丰富购买、消费渠道,可能也是提高购买、增加认知的一种方式。比如Beyond Meat在盒马销售植物牛肉饼,方便消费者直接购买。

另外,适当降低植物肉产品的价格,也能降低消费门槛,让更多的人愿意尝试植物肉。当下由于植物肉研发成本比较高、生产量还比较小,导致最终的成品价格较高,而且普遍比真肉价格更高。比如嘉植肴植物肉268g售价39元,Beyond Meat与星巴克推出的产品单价达到了45元。

在高价之下,对于一部分消费者来说,可能并不愿意放弃真肉去尝试植物肉,毕竟一方面来说他们对于植物肉的需求也是可有可无,另一方面被价格劝退,以至于无法进一步了解。因此适当调价,走高性价比路线可能更适合中国消费者。

还有就是植物肉的研发需要真正立足于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要把握中国人的饮食特点、更接“地气”。比如新素食推出的植物五花肉,就很好的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相对来说,本土化产品更容易俘获中国消费者,消费者也更容易接受。

||植物奶标准不健全需注意!

||酱油和食醋有望纳入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瓶装水市场细分,婴幼儿饮用水仍需规范


乳财传媒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