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飞版“小时代”太顶了,再出第二季,堪比《穿普拉达的女王》!

 未来电影局 2022-01-02


还记得第一季刚上线网飞时引起轰动的现象级短剧《艾米丽在巴黎》吗,时隔一年,这部曾经被拿来与《穿普拉达的女王》相比的时尚快消剧又更新了,网飞一次性放出全部10集!

新的一季延续了每集都有新时装、浪漫帅哥随处可见、分分合合恋爱不停的全部轻快元素,让人忍不住一口气全部看完,其中更是有狗血抢男友事件直接冲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热搜,被调侃为“海外小时代”。

如果论养眼,这部剧可以称王

不得不说莉莉柯林斯太适合这种Chick Flick风格电视剧,小巧精致的美女形象也完全撑起了每一件漂亮衣服,成为新一代时尚代名词。

工作+生活,这部剧中有大量日常工作通勤穿搭,也有重要日子的礼服打扮,加上第二集中的海滨度假场景,几乎可以出一本面面俱到的都市女子穿搭指南,色彩继续大胆,撞色设计、斑点、花纹等夸张元素一个不缺,从头到脚都包裹在精致随性之中,避免了用力过猛的生硬感。

衣品更好的是艾米丽的老板希尔薇和朋友卡米尔,一个走的是慵懒优雅中年气质老板的风格,另一个则是时尚感与生俱来的青春法国千金,敏迪的变装秀走的是个性鲜明的路线,不得不说这种张扬、不拘小节的风格真的非常适合她,而且也呼应了她生活经历中“出走家庭”的部分,与第一季中的人设连贯来看,具有一致性。

在美国影视剧行业对法国的不切实际想象中,帅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季中的大厨已经让人神魂颠倒上演足足心动戏码,这一季又出现街头表演的潇洒男孩和狗狗眼摄影师,但这样的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网飞对于“异国情调”的终极追求了,艾米丽在法语补习班上遇到的新crush则是来自英国的银行家阿尔菲,对于法国风情的偏见和不认同,让他成为这个城市里最不“巴黎”的人,而英国口音让他走向了另一种风格——内敛的有趣和天生的傲娇气质。

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中切换自如,是艾米丽精彩恋爱生活的故事剧本,也带给屏幕前的观众可带入的“梦女”观感,拿捏住浪漫轻喜剧中最重要的部分。

小时代巴黎分代?闺蜜反目好眼熟!

还记得第一季结尾处的尴尬两难处境吗?艾米丽与自己好友卡米尔的厨师男友加布里埃尔一见钟情,加布里埃尔为了她选择留在巴黎开店,放弃了去诺曼底发展的机会,而两人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却完全隐瞒了卡米尔。

艾米丽一方面试图掩盖自己对加布里埃尔的感情,选择了远离他,另一方面却一直没能找到几乎跟卡米尔坦诚,两人保持着尴尬的好友关系。直到艾米丽的生日聚会当天,卡米尔从艾米丽家中的细节看出两人关系的端倪,发表了经典言论:“敬我们的女主人艾米丽,她在巴黎确实犯了很多错,她假装是我的朋友,却跟我的男朋友搞在一起,也敬我的男朋友,他劈腿了我的假朋友。”

这一段直白到让观众都忍不住尴尬到冒冷汗的言论,有一些阴阳怪气,也有一些愤愤不平,直接将矛盾推到顶峰,让艾米丽在同事老板好友面前颜面扫地。不经让人想起《小时代》中那段姐妹反目的经典“发烂!发臭!”,可以说在发言场合和语句内容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难怪此剧被网民调侃为《小时代》巴黎分代。

显然,这种调侃并不是什么赞扬,而是对充满狗血意味和若干年前就用烂的无聊桥段的最大讽刺,网飞每年制造出无数创新感满满的走心剧集,却在《艾米丽在巴黎》第二季中贡献出如此烂俗的场景,不得不说网飞在投资质量上的差异还是太大了。

艾米丽的个人形象也随着这件事情的演变而从真性情的美国女孩转变成在情感里朝三暮四、总是飘忽不定在犹豫的奇怪人设,遭受一众诟病。

剧集越来越低的评分也说明只是用帅哥美女衣服穿搭堆砌出的“养眼”已经不在吃香,肤浅到肥皂泡一样的剧情在现在的影视剧市场中几乎没有太多竞争力,“贱女孩”的青春爱情剧情已经过时,为了某个男人而姐妹反目的撕逼套路早已经不再是什么能够戳中观众痛点的捷径。

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就能砸出一千套一万套都市时尚快消剧,但是想要获得好口碑却不能仅仅依靠外表的美丽,没有诚意的剧情只会让观众疲惫于相似的故事,连当“下饭菜”都稍显不足。

社交媒体故事搬上电视,乏味但是上瘾

整部剧都像是将Instagram中的短视频变成电视剧形式,从中窥知社交网络中的艾米丽其人在现实中的延展,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裘皮下的虱子,琐碎、轻松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乏味,除了偶尔的笑点和持续的吐槽以外不能带来任何思考和情绪价值,但不得不否认这部剧却又是看了上瘾的版本,在让人“讨厌”的同时又忍不住继续看下一集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第二季的续订中可以看出,电视剧显然觉得这样的定位非常符合导演的设想,变本加厉地延续了这种无脑看个样子的简单形式,在网飞的砸钱下呈现出了越发美轮美奂、精致不已的空空皮囊。

在剧中,我们带入的是艾米丽生活中的所有“趣事”,开心、低落、矛盾、纠结都被以片段方式呈现出来,经过剪辑成为日常的展现,与发在社交媒体上的精修照片没有任何区别,过于“作秀”的拍摄状态只会让整部剧都像是浮在一场梦里的幻想,不是真实的巴黎,也没有真实的故事。

在社交媒体逐渐占据大部分时间的当下,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和感受能力已经逐渐入侵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看剧都要倍速快进直击重点,快时尚的影响和消费主义让观众更喜欢看起来漂亮而不使用的东西,《艾米丽在巴黎》完全掌握着广告、营销的成功密码,通过抓人眼球的方式把爆款全部堆砌在一起,制造轰轰烈烈的效果,颇有一种“造梦”的爽感。

而电视剧原本应当承担的叙事功能被打散,分开看可能是笑点、泪点和直击趋势的经典桥段,但当这些杂糅在整体的剧情中则显得前后不连贯,大部分衔接都是没有意义的无厘头消耗,比如法语课程上的俄罗斯同学,为了“让位”给阿尔菲与艾米丽的相遇,竟然被编剧安排去商场偷东西,不仅刻意做作地增添了一个“不得不认识却惊喜相恋”的情感闪现,还顺带狠狠黑了一把俄国人的“黑帮”作风,在此剧的刻板印象大家族中更添一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