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敦才:琴声回响的岁月

 故人旧事2020 2022-01-03

琴声回响的岁月

  文/罗敦才

1982年春清晨,笔者在重庆市永川县朱沱区派出所值班,出门早餐,被附近一段悠扬的手风琴声吸引。一下子唤回了当年笔者迷恋“手风琴的”。循声找去,原来拉琴的小伙子是四川省西部一地质队李姓青工。
春节休假回来带着一台金杯牌、96贝司手风琴。但他刚摸琴,还是个新手笔者和小伙子当场以琴会友,笔者背上手风琴,娴熟地拉了一曲,李某顿感惊奇,遂当场我为师。我俩约定,他每天傍晚揹琴来派出所,利用笔者值班之际互相学习
1979年4月,朱沱江津县划归永川县管辖。1981年12月,朱沱区派出所借房办公。驻地位于朱沱镇场背后,较为偏僻。笔者当时为由朱沱区公安特派员划归派出所,每周例行值班。


李某每天来派出所学琴,第一个就是“回琴”。其实就是由笔者检查,课前教完演奏音阶或新曲子,这个方法十分有效。如果白天没有认真练习,回琴的时候保准原形毕露。连续几天,都是李某“回琴”。随后就是笔者背上手风琴,李某观摩学习经常演奏的有《洗衣歌》、《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山渣树》等。
琴声传悠,原本处于偏街背巷的派出所门前,竟引来一些居民围观有的悄悄议论,有的热烈鼓掌那段时间,居民听琴成了习惯,也和笔者渐渐成了朋友但好景不长,李某假满,带着手风琴回去上班了,笔者也成了警务繁复,无条件购琴晚上琴声不再,那些居民琴友,也跟着笔者遗憾
1982年8月8日晚7时许,电影院门口发生一起杀人案件。纸厂工人包用匕首杀死待业青年成笔者负责现场走访很快,一位居民琴友就悄悄提供线索,此系包某所为,目前他已伙同渡牛村的郭某离开了现场……
因为琴友提供的这一重大线索,案发不到20分钟,笔者和战友们便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之后及时捉获了案犯
1982年秋,一日清晨5时许,曾有赌博、扒窃恶习的待业青年D某来到派出所报告:头天晚上,正在县公安局执行拘留的违法人员Q某悄悄溜回朱沱老家。获此信息,笔者即与行政拘留所值班民警联系,确证属实。
随后,笔者赶至该Q某家中将其从床上捉获当天上午送回县公安局拘留所县局同行都惊叹道,罗所长的的群众关系真是好啊!我也感激D某及时向我提供线索,我问他为什么这么主动为我们提供线索?没想到却说:“几个月前的晚上,我在派出所门口街上看见你拉手风琴时,对我们的态度很好。专门为我们弹奏了几,我很感动。为此有了想学手风琴念头。这次,找到了机会为你帮忙……”
初夏的一天上午,居民刘宗厚又找到笔者要求帮助他解决错划为反革命分子的历史遗留问题他说他之所以找我,也是当初来看过我拉手风琴的,认为我一定是个热情的人
笔者立即记下他的情况,然后走访群众,群众对他的评价较好,他们一家为人正直,家教很严。刘宗厚对维护朱沱的社会治安也积极支持。朱沱是一个水码头,治安不好。刘凭着在朱沱生活多年,擅长机械维修特长,走村入户,认识人甚多。他凭借这种优势,给笔者提供了不少线索。但刘宗厚原是泸州电机厂工人,是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错划为反社会主义分子的,需要我们帮助找出当初的档案,提供相关证明
笔者办公室两大壁文件柜,当时朱沱新中国以来的相关敌社情资料、公安简报、通报等文件、地富反坏人头档案。晚上,笔者逐卷逐页阅。几天后终于翻阅到刘宗厚卷宗档案,发现一张二指宽的便条,上:刘宗厚的档案存县公安局档案室。
这个县公安局,应该是朱沱划归永川前的江津县公安局因解决这类历史遗留问题牵涉面广,笔者将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在区委会议上作了专门汇报在区委的支持下,朱沱区委派人到当时的江津县公安局找到了刘宗厚档案,协助他恢复了名誉,帮助他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2020年10月8日上午,笔者与85岁的刘宗厚相见,他虽然头发胡子花白,但依然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他热情地握住笔者的手说:“感谢罗特派。没有你,我这顶'反革命'帽子不知要好久才能揭掉,快、快、快进来座。”他马上招呼子女倒水泡茶……
然后,他又愉快地回忆起当初在派出所门口听到的那些琴声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罗敦才,男,汉族,四川省隆昌县人,1947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退休民警,副处级侦查员。2004年5月加入重庆公安作家协会,2014年4月加入重庆市永川区作家协会。
2007年退休以来 ,勤奋笔耕,变成了一行行警坛纪事,从警札记、理论调研等文字散见区级以上内外报、刊、网,计40余万字。先后编著《永川县公安志》、《永川警史与公安调研》、《机构沿革公安风采》、《警事回眸》等书籍13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