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年画虎说“虎王”

 新用户86165566 2022-01-03
图片

        虎年画虎说“虎王”
           ---怀念已故画虎名家马衡麟先生
                                      左瑞杰

       辞旧迎新、牛转乾坤的2021年就这样在迎雪奋斗的拼搏身影中结束了,我们迎来了虎虎生威的新的一年---2022年。2022年属虎,虎虎生威、虎气腾腾、龙腾虎跃、生龙活虎是我们对这个新的一年的深沉祝福。
       “虎年迎春话虎王”我们深切怀念甘肃省已故画虎名家马衡麟老师。

图片

        总共谋面三次的书法老师


        马衡麟先生是我市著名画家马晔宁的父亲。他出生在天水市的甘谷县,长期在庆阳市工作。早年在现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兰州艺术学院学习,师承书画大家常书鸿院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毕业后分配在宁县第二中学、宁县师范任教,---他是我不曾给我带过任何一节艺术课且一生总共谋面三次的书法老师。我是学颜体的,我认为,马衡麟老师是当代中国学习颜体书法最深切、最精纯、最富有个性的颜体书法大家。他的颜体楷书师承中国书法史上唯一和王羲之扛肩并峙的开宗立派的颜真卿的书法《大字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及《自书告身贴》。既有颜真卿的雄浑伟岸、雄强大气,又有颜真卿的姿媚秀润、刚健有力。他的颜体行书取法《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用笔犀利、痛快淋漓,既体现出颜体楷书的铁画银钩、刚正不阿的磅礴气势,又饱含颜真卿忠贞正直、德高品洁、元气充沛的正大气象。他写颜体,既继承中国书法的传统笔法,又坚持自己对中国晋唐书法艺术审美的独到顿悟,能够推陈出新,守正创新。纵观他的书法,点画规矩、结体方正、横平竖直、顶天立地,如同饱学鸿儒、硕德君子,字里行间给人一种身端影直、神采奕奕、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这是他从艺70年来能够把艺术作为树德立人、修身正心的首要底线和条件,取法乎上,向善向美,精研笔墨,临池不辍。他的字可以说是他一生躬耕砚田,与古为徒,精心临帖,刻苦延练的结果,也是他一生坚持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尽心向上向善,向美向好,沉心艺术,苦苦追求的结果。在中国书法史上,在晚清习颜书至精至美者有何绍基、田南园、翁同龢、谭延闿等。在当今我认为只有马衡麟老师的颜体写的最正统,也最有味道,他是我的一生总共谋面三次的书法老师。
        第一次认识马老师是他在宁县文化馆担任馆长期间。他曾经给原宁县老政府礼堂大门上题牌“宁县文化馆”。每个字约有50公分大,字字用笔饱满,精神充沛,点如坠石,撇如犀角,折如屈金,捺如利刃,蚕头雁尾,铁画银钩,非常饱满,这块牌匾曾经悬挂了20多年,直到1995年前后,宁县委礼堂拆迁时才取了下来,至今保存在宁县博物馆内。这块牌匾给如今的50后、60后、70后在宁县工作的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是在1992年首次参加由宁县政协举办的首届“宁州杯”书画大赛时第一次认识马衡麟老师。那时候马老师在宁县文化馆任馆长之职,正是创作精力旺盛、年富力强的时候,在这次大赛上马老师担任评委,而我的那点稚嫩的书法竟意外地获得了“新苗奖”。正是在那次书展座谈会上,我聆听了他对青少年学习书法的精心指导和殷切希望,他的“学书法先学颜楷”“先端正站立,在稳步行走,再矫健奔跑”的书法艺术教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见到马老师那是在2006年,临近新年的一天下午,因工作采访需要,我见到了已经退休在家的马老师。在他的四面墙壁都挂着他未完成的各种姿态的老虎的画稿的工作室里,当我拿出我写的颜体楷书和行草书时,满头银发的马老师面容清瘦,但精神矍铄。他像对待自己的亲传弟子那样用红笔认真的批改了我的书法作业。他说,你的颜体写的很有进步,路子走的很正,还需要继续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比如你还要继续精练“永字八法”,认真书写基本笔画,盯准一个贴,把最基本的点横竖勾撇捺折挑写到位,写精准。特别是把他的精气神、骨血肉写出来,因为这些东西是学习书法的根本所在,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内核。然后他又仔细地看了我写的行书,他说,你喜欢唱歌吗?你懂音乐和书法的关系吗?正当我诧异之际,他说,书法里面的行草书实际上就是用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唱歌跳舞,一定要有轻重缓急、干湿浓淡,如同音乐唱歌般的节奏感,也就是咚嚓咚嚓咚咚嚓,就像你朗诵诗歌一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就有音乐的节奏美。表现在书法上,特别是章法上,虚实相和,燥润相间,干湿浓淡,相互辉映。点画结构,左顾右盼,这样是不是看起来更加符合音乐节奏,更加符合诗歌格律,看起来舒服活泛,令人精神飞动,心情振奋,心旷神怡,非常陶醉,这就是书法的性情,这就叫把字写活了......我简直惊呆了,原来中国书法竟有这样的博大精深的艺术学问和文化内涵,这次求教可以说影响我一生,马老师的和平待人,孜孜不倦,谆谆教诲,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第三次见到马老师,是在2018年,由庆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和市文联为他和他的儿子马晔宁共同举办的“马衡麟、马晔宁父子书画展”。这次我见到马老师,他已经是垂垂暮年,83岁高龄,他已经有四五年不画虎了,但字还可以写,由于年轻时受过饥饿的折磨和“运动”摧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虽然清瘦,但是他依然头脑清楚,思维敏捷,我和他攀谈时,他握着我的手,只说了三句话:瑞杰,你还在练字吗?要坚持不懈,守正创新;书法拼到最后,是读书你要读诗词经典和文学名篇。这次见面虽然很短,但是他佩戴红花,坐在轮椅上,手拿话筒,给大家致答谢词的印象如同一幅古画名帖,永远的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马衡麟老师虽然一生只和我有三次的谋面,但他的学问、器识、修养和精神就像深谷幽兰、沁人心脾、缕缕不绝......。

图片

          载入中国虎谱的画虎大师


        2020年春节刚过的时间不长的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说,“虎王”去世了,你知道吗?我当时心里很纳闷,连忙问“虎王”是谁,他说你的好友马晔宁的父亲马衡麟先生,你不知道吗?我当时就愣住了,脑子一片空白,不知说什么好。当我向马晔宁同志打通电话证实这件事时,电话那头传来了他们全家人沉痛凄惨的哭祭声。我无语了,马老师走了,陇东大地曾经很有极具影响力的“虎王”书画大家阖然辞世了。
        我是一个对书法和戏剧编剧研究有着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钻研的业余艺术工作者。我虽然对画画不十分在行,但是从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的多年自我学习的经验体会中我觉得作为一个画虎名家马衡麟老师生前能够以“虎王”名传乡里,声冠陇原,受人尊敬,这已经是一个艺术家耗尽一生精力追梦逐梦、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最大收获和最高奖赏了。马老师的虎确实画的好,传统笔法、笔墨功夫、文学修养、精神提炼,丹青所触都能够精准的体现马衡麟老师对虎文化和画虎这门高难度传统国画艺术的研学和创作的功力技巧。在他的笔下,他用他手中的毛笔,点染砚池中的蓄墨,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或精雕细画,或泼墨堆积,或勾选提要,或精心创意,或随手点染;在他的笔下,他总是把老虎画的既虎气生威,又乖巧绵顺,特别是他画的虎头、虎眼、虎骨、虎爪,无不用笔犀利,传神到位。寥寥数笔,翩翩点染,都能够把老虎画的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或长啸震谷,或扑腾跳跃,或回首望月,或攀垣而立,或虎视眈眈,或威风凛凛,或安卧如眠......总之马老师把各种对艺术的奇思妙想都用在了画虎上,他说:“虎是兽中王,此物最吉祥。一虎卧中堂,万事具吉祥。”他用他自己的积累多年的对艺术的执着研学和修养,把画虎作为人生的最高艺术追求,为之倾心奋斗,为之骄傲自豪。他的虎在他生前就已经极富盛名,价位由一个平尺三千升至五千乃至六千,他的一张四尺整张甚至卖到三万。他笔下的虎,造型准确,性格各具,栩栩如生,可谓别开虎径。原中国美协理事、甘肃美协常务副主席张万凌评论马衡麟老师的画虎说上承古代名家,下开时代新风,具有很高的收藏艺术和价值。原甘肃省美协主席陈伯希先生亲笔题字“虎魂”,对他的艺术予以充分肯定。马衡麟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美展,多次发表出版并在或各级电视台专题播放。他创作的国画《戏虎图》被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虎谱》编入名家画虎栏目;国画《神威震宇》被毛主席纪念堂展藏;国画《马儿停一停》获甘肃美术佳作奖;国画《大地东风》获甘肃省美展优秀作品奖;国画《华夏雄风》编入甘肃省美术家作品集;《踏遍青山》被宁夏画院收藏。其艺术简介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和《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家名人录》。国画《二雄图》《梅迹何处不高山》等作品流传于意大利、德国、阿根廷等国家。2015年以后,马衡麟老师因为身体原因就不能再作画了,但是求画的人任然不惜重金、络绎不绝。“虎王”两个字对他来说,名副其实,令人敬仰。

图片

         能用俄文唱歌的音乐老师


        艺术是相通的,马衡麟老师是一个能写能画能唱能弹钢琴的多面手。马衡麟先生生于1936年2月,甘肃省天水甘谷县人、副研究员。早年就读于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期间,倍受院长常书鸿先生艺术熏陶。1961年大学毕业,分配到甘肃宁县工作。曾任宁县师范、宁县二中美术老师。1965年调到宁县文化系统,历任宁县文化馆馆长,宁县文化局副局长,庆阳市画院院长,庆阳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为中国美协甘肃分会理事、甘肃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汉唐诗书画研究院理事、甘肃漫画协会会员、北京齐白石研究会会员。马衡麟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跟着父亲练书研字,学画习乐。他的母亲是民国时期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礼,能书善画。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民国时期临夏和政县的县长,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和笔墨艺术熏陶的博学鸿儒。马衡麟老师自幼深受传统国学和家学严格教育。他热爱古诗词,学古而不泥古,在他的笔下,自成一家。马衡麟颇通音律,兴所至常登场放歌,善唱古曲,优美悲壮。那是在2006年的元旦前夕的一次庆阳市文旅系统老干部迎新茶话会上,退休多年、年近70的马衡麟老师竟然登台高歌,用俄文演唱原汁原味的俄罗斯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引起台下掌声一片,轰动一时。马衡麟老师年轻时性格热情奔放,治学严谨深入,为人和善正派,教书孜孜不倦,从艺精益求精。对于有志于进步的青年学子,他总是精心栽培,奖励提携。在宁县师范教书期间,他就倡导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他要求学生生活上艰苦朴素,精神上活泼乐观,学习上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他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就要拼命学习,博览群书,该奋斗的时候不要追求安逸,该吃苦的时候不要贪图享乐。他为宁县乃至庆阳的文化艺术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全国著名作家贾治龙、梅花大家刘希贤、书画家安石,还有窦世荣、西北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马仿明、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院《星-艺术》主编王鹤、兰州画院院聘画家,庞茂琨研究生张彤及其子马晔宁等,这些人都是身怀绝技,文化修养深厚,在书法、美术、文学等方面都能够独当一面的艺术人才。马老师一生桃李满天下,为宁县乃庆阳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秋皓月透窗帷。唤醒愁人桂影来。卷上轻簾光万里,纤云本意巧安排。”马老师还能作诗。在他的儿子马晔宁为纪念他去世1周年的书籍《松云赋》里,就收录他从700多首诗词中选出的200多首精品。“千山万说共重阳,寸草天涯韵未黄。菊傲金盔循日月,荣辉暖照念爹娘。”马老师的诗词写乡音,记乡情,怀亲友,念父母,记录着他自己一生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求知情怀。“歌声婉转韵悠扬,玉磬金钟伴霓裳。碧水青山云雾里,茅屋小院倚松篁。”马老师的诗词像他的人一样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冬去春来,时序更迁。马衡麟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虎王名冠陇右地,斯人虽去千载留。才华横溢德望重,勋业如荼万里秋”,我们怀念马衡麟先生,我们向马衡麟老师致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作者左瑞杰书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