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读原著 2022-01-03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kǎn),则过人远矣。”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范仲淹淡泊名利轻财重义,子女们也深受影响。范仲淹任开封知府时,曾派次子范纯仁将一船五百斛(hú)的麦子运往姑苏。

   在丹阳停留时,范纯仁偶遇文学家石曼卿,当时石曼卿家中连遭不幸,几位亲人相继离世,他想安葬亲人之后再回乡,因为没有盘缠而寸步难行。范纯仁不加思索地将整船麦子送给了石曼卿,但石曼卿还是愁眉紧锁,范纯仁就问:“石先生若还有为难之事,不妨说来。”

   石曼卿眼里含泪满面羞愧地说:“两个女儿已经找了婆家,奈何没有嫁妆无法出门。”范纯仁爽快地说:“石先生不必忧虑,只需将船只卖掉,嫁妆也就有了。”石曼卿连连道谢,范纯仁则两手空空回了家。
 
   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范仲淹问他在苏州遇到朋友了没有,范纯仁回答说:“路过丹阳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刻说道:“你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感到非常满意,并夸奖他做的对。

   范仲淹为政清廉,世称范文正公,而他的言传身教,也为子女们营造了良好的家风,从而有口皆碑代代相传,为后世人所敬仰。

    君子跟小人最大的不同,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义利观”上了,圣人孔子如是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人活在这世上,价值观的高度决定了他生命的高度,小人顶多活在功利境界,而君子则能超越功利,直入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正如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还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在面对不义之财时,能做到“视有若无,视盈若虚”,始终保持人格的光明和独立,以及笃定的道德信仰,能做到这样,是因为“君子义以为质”,仁以为上。 

   孟子说:“把韩魏两大家的财富附着给他,如果他还自认为没有什么,不看重这些财富,那他的修养就远远超过一般人了。”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