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三部六经3

 缠绵168 2022-01-03
三部六经说的命名出自《内经》有关四时阴阳和五脏阴阳理论,天人相应理论,运气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

三部六经说是以五脏为核心的系统理论,以五脏为核心的系统,从开始到终了其间各个组织的有机联系是靠经脉完成的。

三部六经与脏腑关系见下图:

关于三部六经气血的多少《素问》和《灵枢》都有记载,但内容出入,下图是《素问-血气形志篇》记载的

表为阳,阳气其性升散,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守,故表部多血以守阳。里为阴,阴气其性静,阴靠气的推动而行,故里部多气以鼓阴。总体来看,气多于血,所谓人活一口气,气者,人之根本也。

人体阴阳之气有升有降,有藏有布,有转有化,古人把这种阴阳升降出入的机转概括为“开枢合”,合有收蓄的含义,开为布政,枢为枢转。

阴阳六经开合枢配合关系见下表:

厥阴为阴尽阳生之所,阳气初生尚蓄备于内,不能外出,故为合,初生的少阳之气,经少阳的枢转,才能上升于太阳。由太阳敷布全身,即是开的作用,太阳厥阴主表,主阳气,一开一合,互相配合调剂着体表的汗腺分泌,汗为心之液。

阳明为阳气渐尽,阴气初生之所,阴气尚微,蓄藏于内,故谓合,少阴为枢者,言肾为胃之关,主二阴,一则枢转水谷精微之阴气,至于太阴,敷布全身,二则枢转水谷之糟粕由二阴排出体外,三者主精化气。太阴为开者,言太阴脾有散精替胃行津液四布的功能。在上焦太阳与阳明一开一合,互相配合,腐熟五谷,升阳升清,运布气血于周身。在下焦,厥阴之合,固锁精气,少阴之枢,化精生气。

五行为体,六气为用,人秉五行,而有五脏,然后有六腑,有五脏六腑,遂有经络俞穴,而成为三阴三阳,总皆禀天之阴阳,以为人身之阴阳,其间脏腑经俞贯通会合,必先洞悉,而后可见病知源。

三部六经六气本标中气的相互关系看下表:

人身阴阳二气由少到盛的规律与自然界一年四季阴阳盛衰相一致,阳气由少到多的顺序是厥阴(春)少阳太阳(夏),阴气由少到多的顺序是阳明(秋)太阴少阴(冬)。

初阳、初阴其气新生而尚微,初阳依赖少阳枢转之功才能上升。初阴依赖太阴运化之功才能使阴静之物有生气,而不是死阴。

厥阴之标为阴,而主初阳,中见少阳为阳,故当从中见之阳。

阳明之标为阳,而主初阴,中见太阴为阴,故当从中见之阴。故厥阴、阳明皆从其中气。阳明之燥,其性干,湿易就之,太阴主湿,故阳明从中气太阴。

少阳主火,厥阴主风,火热生风,故厥阴从中气少阳。

少阳枢转厥阴初生之阳气上升至太阳。

太阴运化阳明初生之阴顺流而下,聚于少阴。

言其从本者,本指源也,既从源气之性。

少阳之源头为阳气,本气为火与阳气同性,故从本气,太阴也是。

太阳为盛阳,少阴为盛阴,“物之生从于化”,故厥阴、阳明从中气而化,物之极由乎变《素问-六微旨大论》,故太阳、少阴有本标阴阳之变。

三部六经的表里关系看下表:

太阳为盛阳,少阴为盛阴,

阴阳平衡,生机勃勃。

阴阳处于动态平衡时,心之阳热内交于肾阴,得肾阴之含纳,而心阳才能收藏不越。

少阴肾有了心之阳热内交才不至于为亢盛的死阴。肾之阴寒外交于心阳,心阳有了阴寒之交才不至于浮越,不至于为亢盛的老阳。

而心得阴气之养,阴为阳气之守,这样阴阳才有旺盛的青春活力。

所以太阳本气为寒而标阳,少阳本气为热而标阴,相为表里。

燥为阳明的本气,肺主之。“燥以干之”,能杀万物。如果没有水湿之气的寒濡,则肺为枯金,金不能生水。肺金必得脾土转输水之精气以上奉,才能含阴不枯。水之精气得肺之敷布,才能充周一身。

太阴脾主湿气,“湿以濡之”,能濡润万物。但如果没有肺的敷布调节,则湿聚成为死水,也能是万物溺死。

阳明与太阴互相配合才能燥湿适中,濡养万物,故太阴与阳明相为表里。

厥阴为阴尽阳生之所,少阳枢转厥阴初生少阳之气,使阳气续生渐升。厥阴本气为风,风性属阳而善行、善动微信LAL676

少阳本气为火,火性炎热。火得风则其热弥散,风得火则为温煦之风,而不至于成为杀万物的寒风,所以少阳与厥阴为表里。

对于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的一、二、三一般解释为阴阳的多少盛微,认为是反映了由少到多,由少到大的意思。这种解读《内经》里没有这个含义。

《素问-三部九候论》说:“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素问-阴阳类论》说:“三阳为父,三阴为母”


一者,奇也,在卦为阳爻,代表阳,故应天。
二者,偶也,在卦既阴爻,代表阴气,故应地。三者,参也,一和二调和为三也,既天和地相感,而生万物。
在卦为阳爻和阴爻阴阳相合,阴阳合而万物生。
此三者,含生生不息之义。
三阳为父,三阴为母,也是父施阳,母施阴而生生育之义。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太阴既三阴主内主阴,太阳既三阳主外主阳。

三部六经一、二、三关系看下表:

少阳厥阴和阳明少阴各守其位,阴阳和合,使风火不至于炎烈,燥热不至于干裂,万物生矣。

在三部六经中,少阳为三焦所主,主相火,标本皆阳,是为纯阳,代表阳气,即乾卦纯阳之象。太阴为脾所主,主湿气,标本皆阴,是为纯阴,代表阴气,即坤卦纯阴之象。

此乾坤,合言为太极,分言为阴阳。

太极者,阴阳之体,阴阳者,太极之用。

太极动而生阳,阳进则阴退,乾卦是太极动极之时,动极则静。

太极静而生阴,阴进则阳退,坤卦是太极静极之时,静极则复动,如此循环无间也。

阴阳之进退,太极之一动一静而已。

阴阳二气之进退变化,六气生焉,所以六气本阴阳进退偏旺偏衰所变化,名虽有六,不出阳二气的进退变化。

太极必含阴阳两仪,此两仪必须是纯阴纯阳,所以单“心”不能成为人体的“太极”,单“脾”也不能成为人体的“太极”。

少阳相火之气始于太极静极之时,所谓“少火”也;旺盛于太极动极之时,所谓“壮火”也。

太阴湿气始于太极动极之时,所谓火动湿生,湿火交加也,湿旺盛于太极静极之时,所谓湿盛为水也。

故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内经》说:“少阳为至阳,太阴为至阴,至,极也”。

少阳代表阳极之乾卦,太阴代表阴极之坤卦。是少阳三焦相火和太阴脾湿土即太极之两仪也。

阴阳为太极之两仪,阳有阳中之少阳和阳中之太阳,阴有阴中之少阴和阴中之太阴。

心为阳中之太阳

肺为阴中之少阴

肝为阳中之少阳

脾为阴中之至阴

肾为阴中之太阴

肝心外通于春夏,肺肾外通于秋冬,此即太极之四象。肝为厥阴,心为太阳,肺为阳明,肾为少阴。则厥阴、太阳、阳明、少阴本为太极之四象。

四象主四季,四季有八节即四象生八卦也。

《伤寒杂病论-伤寒例》中每季节气的建立皆以卦象说,谓立春节为艮卦,立夏节为巽卦,立秋节为坤卦,立冬节为乾卦。

所以说中医的其本理论本源于《周易》太极八卦。

三部六经两仪四象八节看下图:

厥阴的本气为风,太阳的本气为寒,少阳相火调和于风寒之间,形成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温度。阳明的本气为燥,少阴的本气为热,太阴湿气调和于燥热之间,形成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湿度。

虽然少阳太阴之纯阳纯阴构成了太极之体,阴阳相需不相离,浑然为一气。但就阴阳二气权衡之,阴承阳,阳统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自当以阳气为重,是故六气变化之机权在火。

宇宙万物静是相对的,动是永恒的。

从先天八封方位图看出阴阳二气的进退变化

如图:

以先天八卦方位图对照先天八卦次序图可知:先天八卦方位图是以二至为界为阴阳,先天八卦次序图则以二分为界分阴阳,有一纵一横之妙,其理无穷。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继承了这一观点,谓阳中之少阴,肺也,阳中之太阳,心也,阴中之少阳,肝也。阴中之太阴,肾也,阴中之至阴,脾也。

以二分为界  画八卦方位图看下图:

在先天(二至为界)八卦方位图中,震、离二卦主春,故离为火为日,为阳性。巽、坎二卦主秋,故坎为水为月,为阴性。

在先天八卦次序图中,震、离二卦主秋,故离为阴卦。巽、坎二卦主春,故坎为阳封。

所以在《易传》中,离为阴卦,有时为火为日,主阳;坎为阳卦,有时为水为月,主阴。

《内经》《伤寒论》的学术思想源于《周易》,《内经》可称为《周易》的医传。

《周易》的知识奥妙无穷,学医不可不知《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