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公孟弼孺人程氏合葬墓志铭

 马大哥6328hjx0 2022-01-03

陈公孟弼孺人程氏合葬墓志铭

——明大学士杨廷和(撰)【1】,新都县人。

重庆府之垫江县,有隐君子一人焉,封翰林院检讨,陈公是也。初,垫江自国朝来,未有举进士者,公愤然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顾兹大邑,独无一人,以惭于旁近邑耶,是当于吾子取之。”因遣仲子端,补邑庠弟子员。招延贤士有学行者与之游。家人生业,亦无所与退,自策励之曰:“吾家世积德,将发于汝,汝其勉之。”端谨受教,后举成化丁未(1487)进士;明年(1488),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充侍亲王讲读(七品),又明年(1489),赐勅封公如其官,配程氏赠孺人。乡人父老孰不歆艳赞美,以为公之先见,能取必于其子。而端之进修,亦克成其志。后之为父子者,皆可以劝矣。居岁余,以疾卒。乡人又私相谓:“公受命未几遂卒,前此若有待焉者,是岂偶然之故哉!”。卒之后两月,讣至京师,端亟解官归,且为公图不朽计,乃奉编修刘君仁仲状,问铭于余。余内交于端,素闻公之行谊,不得辞。

按状,公讳仕辅,字孟弼,世为垫江人,大父(祖父)珪,父仲礼,皆有嘉遯之风。公体貌丰厚,孝友根于天性。正统间,兄仕隆,商于秦晋间,隔绝者数年,二亲忧之。公曰:“吾不忍爱一行以伤父母之心。”乃请逆探其所往,历甘肃临洮数千里,冒险阻求之,竟与同归。治家严而有恩,家人不敢违教令,以犯于有司者。与乡人语,必传(傅)于义,以教其子弟。或有不检者,皆耻为公所知。居常涉猎史传,间有所得。随事指摘,为人言之。临故旧丧,未尝不哀。待宾客,礼常周至。服食之用,虽不求侈靡,以逐时好,然亦不为苟简,以矫物情,家故多盖藏。往岁大祲,辄斥其余,以赈乡里之贫者。每寓书检讨君,令尽心所事,毋或内顾,又曰:“闻汝欲分俸养我,此大不可,汝禄薄,才足养廉,即分于家,官中不足奈何?”。公之言行其他可称者,皆类此。孺人程处士之女,勤俭内助,教诸弟子如公之严;诸女岁时归宁,尤训饬之如在家时,不少假借;诸孙虽甚爱之,教之亦必以正;先公八年卒。公生永乐戊子(1408),卒于宏治庚戌(1490)十二月四日,年七十有五【2】;孺人生于永乐辛卯(1411),卒于成化壬寅(1482)九月二十二日,少公三岁。生子三:长彬,次即端,次常,以义受官;女二:冷谦、黄珍修其婿也。孙男六人:嘉猷驿丞【3】,嘉言、正言、善言、万言;孙女二。

先是孺人葬时未有铭,端归,谋于彬,以公卒之明年(1491)十月十日启竁(墓穴,音cuì)而合葬焉。礼也!铭曰:知子之奇,将显于时,曰有先人之遗。厥亦克肖,竞食其报,亦惟先人之教。邑城南东,合葬其中,于乎!先生之宫。

(录自道光《垫江县志-艺文》)

鸣谢:此铭截图由垫江县图书馆谢华老师提供,此文点录得到文友山后人老师指正,特此致谢!

陈廷德敬录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注:

【1】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县人(今成都市新都区),文学家杨慎之父。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修撰、侍读;历吏部侍郎,左春坊、东阁、文渊阁、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户部、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光禄大夫,左柱国,内阁首辅等官职。历仕明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二朝内阁首辅。

【2】“年七十有五”:按文中孟弼公、程孺人生卒纪年计算,此句应为“年八十有三”才对,而程孺人为“年七十有二”。故录者推测认为:《陈公孟弼孺人程氏合葬墓志铭》一文,在流传刊刻成书前,对此句作了修改,修改者似乎是在程孺人72岁,“少公三岁”的基础上,误将孟弼公的年龄改作75岁。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3】嘉猷:即孟弼公长孙陈嘉猷,其时是一名驿丞(九品小官)。从陈端为官翰林院讲读这个角度推测,笔者认为:陈嘉猷极可能是陈端的儿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