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中亚的古文明余烬

 糖狮三摆手 2022-01-03

当瑞德维拉扎(Rtveladze)院士坐在书桌前回忆他的考古生涯时,一定会想起五十年前去山间别墅拜访著名学者马松(Mikhail Masson)的那个傍晚。在马松的指引下,他从高加索走向了中亚,走进神秘的梅尔夫(Merv)古城,以及粟特(Sogdia)和巴克特里亚(Bactria)的一个个掩埋在风沙里的遗址。


图片晚年的马松


瑞德维拉扎于1942年出生在苏联的格鲁吉亚,父亲是格鲁吉亚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他的考古事业从北高加索的山谷里开始。作为考古小组成员,他与卡尔巴达-巴尔卡尔(Kabardino-Balkarian Republic)科研所的工作人员一同考察了高加索的古代遗址。那时他的家在基斯洛沃茨克(Kislovodsk),这里与不远处的“矿水城”(Mineralnye Vody)一样是疗养胜地。

五十年代末夏季的一天,他听说中亚著名考古学家马松就在这里疗养,于是前去拜访。最初,马松和他讨论了高加索考古的问题,建议他去金帐汗国留下的马加尔(Majar)古城考察。当他再次去拜访马松时,他又遇到了一位优雅的女士,她就是马松的妻子普加琴科娃(Galina Pugachenkova)。普加琴科娃提议让他去中亚参加考古考察。

图片

普加琴科娃与马松


1961年,瑞德维拉扎收到马松的邀请信,第一次坐上飞机,从基斯洛沃茨克飞往中亚,先坐火车再坐汽车,终于抵达梅尔夫,这座荒漠深处的古城。

梅尔夫古城是一个古代绿洲城市,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南部。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00年的青铜器时代,此地和巴尔赫(Balkh)同为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文明体(Bactria–Margiana Archaeological Complex)的中心,其语言似乎是原始印欧语的一个语支。祆教认为它是阿胡拉·马兹达创造的十六个神圣之地之一。在萨珊王朝统治这里之后,这里成为钱币铸造的重镇,也是许多不同宗教的聚集场所,包括祆教、佛教、摩尼教、基督教(东方教会)等。后来,在希腊化时代,它是塞琉古帝国统治下马尔吉亚纳(Margiana)的行政中心。随后又由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萨法维波斯相继统治。

图片

梅尔夫古城

梅尔夫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联通撒马尔罕和巴格达两座名城。在12至13世纪,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多达50万人。成吉思汗西征期间,蒙古大军对城中居民进行屠戮,城墙也被拆毁。从此梅尔夫永远失去了世界级大城市的地位,繁荣的历史也宣告终结。之后直到公元18世纪,这里尚有人居住,但是随着陆运被海运取代,气候逐渐趋于干旱,这座城市被彻底废弃。

瑞德维拉扎1961年到达这里时,“四处望去,到处分布的都是半圆拱顶形状的建筑,五颜六色的陶瓷片和破碎的砖块散落。”


图片

梅尔夫的苏丹桑扎尔陵墓


梅尔夫古城由五个不同时代的区域组成,城市总面积足有60多平方公里。这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可谓是名不虚传。在梅尔夫第一年的营地生活,瑞德维拉扎第一次知道综合性考察,也第一次了解到大型古城遗址田野研究的方法。

自1946年以来,马松领导土库曼斯坦南部考古综合考察队在土库曼斯坦开展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苏联考古人员对梅尔夫和尼萨进行了一系列挖掘工作。马松致力于探寻中亚古城的发展规律,货币经济、采矿、建筑、金石学的历史,以及中亚历史地理。从梅尔夫到花剌子模和河中地区的中世纪贸易路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结论也是马松的科研成果。

图片
希瓦附近的古城

从梅尔夫回来以后,瑞德维拉扎定下一个目标,考入塔什干国立大学马松教授的考古教研室。复习期间,他受普加琴科娃邀请去粟特遗址进行考察。1962年,瑞德维拉扎顺利入学。

1963到1966年,瑞德维拉扎和考古系的其他同学都会在马松教授的带领下去梅尔夫古城进行考古勘探。他们的营地设在曾经俾路支人使用的马厩里,营地里实行严格的纪律。马松教授制定了精准的作息表,六点,厨师和值班员起床,六点半,全体人员起床,七点整吃早餐,七点半早餐结束,集合前往挖掘现场,午餐就在工作场地解决,一直工作到下午四点,傍晚五点前回到营地,进行清洗并且换衣服。六点半,所有人按次序坐在大厅的长桌边吃晚饭,马松坐在桌首。晚饭之后是汇报时间,各野外作业现场的负责人依次向马松报告当日的发现和收获,由马松对当天的工作作总结。

在梅尔夫古城营地的日子,有时显得快,有时显得慢,对野外发掘到的材料进行整理研究、召开的科学会议、马松教授的报告和讲述,让他在实践中明白了什么叫做科学的学校。1966年最后一次到梅尔夫古城进行考古实习时,他在深夜里登上城墙,将自己发掘过的地块转了个遍,他与梅尔夫古城的告别成为永诀。

图片
沙赫里萨布兹

读大学期间,他曾经参加乌兹别克斯坦艺术学考察队,去基什(Kish)等地考察。基什古城曾经是粟特人统治的地方,根据中国的《北史》和《隋书》(公元7世纪)记载,这一时期基什的统治者都出身于昭武九姓。

《隋书·西域志》:“史国,都独莫水南十里,……其王姓昭武字狄遮,亦康国王之庶也。都城方二里,胜兵千余人。……”在10世纪,这里由萨曼王朝统治,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后来基什城又经历了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王朝和帖木儿王朝的统治,改名为沙赫里萨布兹(Shahrisabz)。在帖木儿王朝统治时期,沙赫里萨布兹变成了一个花园城市,许多建筑拔地而起,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帖木儿(Timur)的宫殿——阿克萨拉依(Ak-Saray)。

该宫殿的建造历时25年,宫殿的主要门户朝北,即朝向首都撒马尔罕,大门的高度都十分惊人,气魄宏大。建筑装饰风格和色彩丰富多样,颇有古巴比伦城墙的伊什塔尔门的遗风。使用的瓷砖马赛克主要是深蓝色和浅蓝色,巨大的几何和金字图案赋予门户以特别柔和的色彩和神秘感。

图片
帖木儿的阿克萨莱依宫
                                             

大学毕业之后,瑞德维拉扎恋恋不舍地告别故乡高加索,返回中亚。他一开始在塔什干考古队工作,后来在普加琴科娃领导的建筑和艺术研究所担任化验员,加入北巴克特里亚考古项目。那时候乌兹别克斯坦艺术学考察队已经停止在粟特的研究,转向北巴克特里亚的考古遗址。

巴克特里亚是最古老的文明地区之一,有“千城之国”之誉。根据希腊罗马作家的定义,它位于亚洲大陆的正中央。亚历山大大帝的妻子罗克珊娜(Roxana)即出身巴克特里亚贵族。

图片

公元前185年,阿塔利王朝、塞琉西帝国、托勒密王国、帕提亚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然而,关于巴克特里亚文化的认识是如此模糊,以至于大约三十年前,一位最著名的研究人员将其形容为“巴克特里亚海市蜃楼”。但是,从那以后,苏联考古队在中亚南部和阿富汗北部有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包括古城遗址、建筑、美术和应用艺术。在古代世界艺术史上,巴克特里亚的艺术文化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形象。

哈腾-拉巴特(Хартен-Рабат)是巴克特里亚文化的一个重镇,其遗址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的铁尔梅兹以东40公里处,紧邻阿富汗边境。哈腾-拉巴特历史上主要是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的一条重要商路的中间结点,在城中央的土丘西侧发现了商队驿站的遗迹,由烧砖砌成。该城在公元3世纪衰落,但是至少使用到了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考古队在这里还发现了花剌子模时代的金币。

图片
罗克珊娜后世想象图

从1967年开始,瑞德维拉扎在北巴克特里亚进行了47年的研究工作,进行大量的线路考察、发掘工作、文物研究和撰写文章与著作。正如乌兹别克斯坦外事委员会主席萨法耶夫说的那样,“每当乌兹别克人评价某位学者非凡的研究工作时,都会用'以针挖井’这个比喻。”

在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瑞德维拉扎的科研生涯里,三十部专著、八百多篇文章,亲手铲出的以吨计量的土堆和沙山,而且不是在气候宜人的绿洲,而是在中亚的荒漠里,在那些远离城市、气候恶劣的地方,他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工作,“为的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这片土地——它曾经有过的伟大文明史页和文化记忆”。

图片
 瑞德维拉扎

对于欧洲人来说神秘的“东方”,对中国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梅尔夫古城是《后汉书·安息传》里提到的“木鹿”,而帕克特里亚是《史记》里提到的“大夏”,更不要说在史籍里屡屡提到的粟特人了。就连瑞德维拉扎写作本书时,也引用了《北史》《隋书》和《唐书》里的记载。

自从古丝绸之路中断,近在咫尺的地方却成了最遥远的距离。近一百多年来,中亚考古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它是俄罗斯和苏联学者的舞台,后来有欧美、日本的学者加入进来,而中国学者毛铭第一次去中亚的考古场地的时候,有东亚面孔的她被同行们当作日本人。

她说,“当我自我介绍从中国来的之后,队友们会感觉很新奇,因为太少见了。”但是,中国人对中亚的兴趣从未因空间和时间的阻碍而减少。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积极把国外学者的作品译介到中国来。

例如“丝路译丛”里,出版了俄国学者马尔夏克的《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2016年),这本书正是由毛铭翻译。瑞德维拉扎的著作《张骞探险之地》(2017年)也在“丝路译丛”之列。

而在“新丝路艺丛”里,瑞德维拉扎的回忆录《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在2021年问世了。本书出自俄语翻译家陈杰军之手,他曾在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任职,多年来致力于中亚历史文化研究。

作为关注中亚和考古的读者,我们非常希望,有更多关于中亚考古的书籍被介绍到中国来,中亚的考古领域也能出现更多中国人的身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