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棋残局论序

 象棋残局解析 2022-01-03

历来一般的残局谱都是就残局而言残局,又称之为“排局”。

意指系由人们随意安排而制成的残局图式,并非双方临局走出来的现场局面。在象棋历史上第一次就全局而言残局,它所指的残局是通过布局的部署,中局的拼杀,由之而进入尾盘作最后决定胜负的一段战斗,即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残局不同于布局、中局的是子数减少了,而每一个子力的活动幅度则随之有所增大;在布局、中局的战斗中居于次要地位的将(帅)、士、相、兵(卒)等,由于主要子力拼兑伤亡,进入残局依次上升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因而无论战略战术残局都具有异乎布局、中局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因为残局所要完成的是最后的战斗任务,必须结合逼近结束的特定形势,重视各种子力相互间的配合和由此而产生的对于敌方的制约关系即所谓“形”的问题,包括有审形、组形、展形、捣形、限形,一系列有关战略、战术的具体运用。为了加强对“形”的认识和学习,相应而来的也就提高了“排局”的实用价值。

凡此种种,都曾在《中国象棋残局新论》上一部分有所论列,已由《成都棋苑》于1982年刊行。《中国象棋残局新论》下集是承上集的理论体系,使之更切合于临局实战的使用和学习的指导。

对于作为残局基本环节的例胜例和的定形定式以及惯用的手法,仍然着眼在理论的阐发试予说明。所不同于一般残局谱的是,不只是罗列习见的成例作为材料介绍似的平铺直叙,而是以所谓残局的灵魂,将(帅)、士、相、兵(卒)在残局中的运用作为中心,尽量排开陈旧的、熟悉的、一望而知的、没有重大意义的;以有创发的、推翻成例的、较有深刻内容的为标准的残局,不求多而求精作为范例给以剖析。

计有车炮士对车双象(杨官璘所著的《弈林新编》);马兵对士象;炮卒对士象(陈廉席所著的《马兵专集》和《炮卒专集》);炮高兵对单士象(刘健在《成都棋苑》1985年17、18、19、21等期有关此项问题的论文);车马对车双象(刘剑青、刘健经过长期合作的研究肯定为可胜尚未经全部发表的论文)。对于前四项不但就其自身具有的规律为之发凡起例、并指出与之有关的其它定式相互间的内在关联。

对于将(帅)、士、相、兵(卒)在残局中定胜负于查冥之间的微妙作用,更不厌重复地为之点出,使读者知所注意,循此进窥残局的底蕴由升堂而入室。笔者认为,在残局上的创价水平,绝不在脍炙人口的四大名局: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蚯蚓降龙、千里独行之下,而实用价值则又过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创作者的甘苦虽说惟有自己才有深切的体会,但以象棋作为事业的人也应知道创作者之“粒粒辛苦”,所取得的成果是“多少工夫织得成”啊!其余部分虽不能与前列几项相提并论,但都是不落常规发前人所未发,着重在对残局理论的提高,足以启人心思的。

为了在实战中提高残局的战斗力,可以的量多走士相局。理由是当头炮局的战略立脚于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很多场合多是集中火力实行中央突破,而对方也必须全力以守兼带以攻对攻,因而主力极易于伤亡消耗,往往中局中即胜负判然,将(帅)士、相兵(卒)行动迟缓,来不及发挥作用局面即告结束,残局局面的出现是比较少的。士相局则不然,它的战略是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伺机行子积小胜为大胜。所以很难在中局里结束战斗而有待于进入残局来决定胜负,就轮到将(帅)士、相、兵(卒)一现身手了,例胜例和的定形定式也就自然而然的呈现在眼前成为战术上所必不可或缺的了。但不要误会以为士相局优于当头炮局,更不是说临局不要走当头炮,而是说为了多有锻炼残局的机会,在学习方法上不妨在一段时期内多学一学士相局,是专指学习残局而言的。

象棋残局论序

但考虑到在学习过程中人们同样是不愿意输棋的;初业者多有士相局难以抵挡当头炮之感,实则并非如此;所以以士相局抵挡当头炮的套路,问也有笔者的观点和设计。全局的变化繁多,不可能十分详尽,故仅能示意而已。披起所赠给你的这付黄金甲吧!相信你在西风阵里顶得住当头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