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上官之家阅览室 2022-01-03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我党不仅要抵抗日寇,还要提防来自国民党额威胁。自红色力量发展日益壮大,国民党对革命根据的破坏也随之壮大,手段包括且不限于封锁、暗杀。

而国民党的暗杀,都针对党中央领导人,特别是毛主席。在那个时候,毛主席遇到的危险可谓是数不胜数。不过毛主席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而这其中少不了毛主席警卫员的功劳。

1941年时,毛主席就曾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千钧一发之际,幸有一位警卫员,挡下致命一击保护了毛主席,那么这个警卫员是谁呢?他又是怎样保护毛主席的呢?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蒋泽民老先生

“保护毛主席的安危,永远高于我的生命”!这句话出自毛主席警卫员蒋泽民之口。这个1913年出生的东北汉子,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保护毛主席的那岁月。

蒋泽民曾于1931年参加抗日义勇军。1935年6月,蒋泽民所在的义勇军部队,全部编入东北人民革命第二军第四团,在黑龙江的老黑山地区进行抗日活动。为了打击老黑山的日寇,2军4团组织了一次伏击战。蒋泽民在这次伏击战中,英勇作战,共抓捕了7个俘虏。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战斗在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战士

1935年年底,蒋泽民作为优秀干部,被送到苏联学习坦克技术。1938年回国后,蒋泽民被分配到重庆办事处,成为了周总理的副官。由于蒋泽民在周总理身边办事尽职尽责,因此当中央为毛主席选警卫员时,总理就向中央推荐了蒋泽民。

1939年2月,蒋泽民接到了中央调任,他到主席身边当警卫员的通知。接到命令后,蒋泽民激动地快晕了过去了。来到主席身边后,他深知保护主席安全的重要性。于是,每天苦练武术,也会跟着学习辨认可疑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蒋泽民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而很快,一次针对主席的刺杀也在悄悄逼近。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国民党

全民族共同抗日开始后,国民党反动派不得不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但是,国民党还是有许多顽固的反共分子,其中就包括何绍南

那时,为了能够劝说蒋介石一同抗日,我党做出了巨大让步,不仅由国民党蒋介石作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总指挥,还将红军的主力部队全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

由此蒋介石才同意了一致抗日。当时,蒋介石虽同意了共产党的“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剿灭中共的想法却一直没有改变。因此蒋介石借着他“总指挥”的身份,派“反共分子”何绍南为绥德专员。

何绍南深谙蒋介石的反共心思,来到绥德后,就疯狂对八路军部队进行各种破坏行动。何绍南的反共举动,边区政府十分不满,遂决定将他赶走。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毛主席在延安

毛主席亲自给蒋介石起草了一封电文,措辞极其强硬:

“请将该犯官何绍南加以逮捕,并解至陕北,组织巡回法庭,命民众代表参加审判,置以重典,以肃法纪,而快人心!”

面对主席如此强硬的态度,蒋介石却没了之前的不可一世。蒋介石清楚地知道,现在不是翻脸的时机,一是因为人们共同抗日的欲望高涨,二是因为我党不再是之前“手无寸铁”的政党。蒋介石思考再三,最终只能急忙将何绍南调走。

何绍南被调走后,边区政府便十分关心绥德的发展。恰在此时,绥德一位国民党副专员,向边区政府提出想要见一见毛主席。毛主席知道后,立刻同意了副专员的请求。

主席又简单的了解了下,这个专员的情况,发现他积极抗日,在百姓中有不错的口碑,心里更加高兴,主席兴奋地说:“好呀,'摩擦’专员跑了,抗日专员来了,这可真是喜事!”

而正像毛主席了解的那样,这个副专员请求见毛主席,正是想要询问主席是如何让延安这样一个原本贫瘠而落后的地方,变成了一个群众激昂抗日,精神面貌大大改变的崭新天地?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毛主席身后戴礼帽的青年为蒋泽民

因为是友军,等这位专员来到延安后,毛主席亲自去接见他,随行的同志还有陈伯达、叶子龙以及主席的警卫员蒋泽民。这位副专员见毛主席亲自前来接见他,不禁喜出望外,激动极了,双方互相寒暄了一会儿,便坐上车,按照之前的准备,一起到青年食堂用餐。

等到车子快要到青年食堂时,坐着窗边观察情况的蒋泽民,却发现了不对劲,只见食堂东厅的场地前集聚了一群人,几名警卫员战士正努力维持着秩序。

当时,毛主席为了不打扰人们用餐,特意将自己与副专员吃饭的时间,安排在午饭之后,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段,是不会有群众聚集在食堂的。另外,东厅相比其他厅,比较偏僻,很少有人在这里滞留。然而,现在却有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这一切,都显得太过诡异了。最重要的是,毛主席来东厅吃饭的消息是严格保密的,现在却人尽皆知,究竟是谁泄露了消息?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围观群众

多年的职业习惯,立刻让蒋泽民警惕起来。等到车子离食堂还有几米远的时候,蒋泽民让司机停下了车。蒋泽民下了车,便走到一名警卫员战士身边,小声询问:“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群众?”

那名战士认出了蒋泽民,行了个军礼回答道:“也不知道是谁传出消息,说有重要首长来这吃饭。然后就有人猜测重要首长可能是毛主席,于是群众就等在这里,我们怎么劝,群众也不走,说是一定要见到毛主席才离开。”

蒋泽民听完,点了点头。毛主席深受群众的喜爱,因此人们想要见一见主席,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为了毛主席的安全,蒋泽民还是认真看了看围观群众,发现没有什么异样,蒋泽民才安心地来到车前,拉开车门,大声地说:“请主席下车!”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延安人民和毛主席

蒋泽民话音刚落,毛主席就从车里走了出来,紧接着是国民党副专员、陈伯达和叶子龙。围观的群众们一看见毛主席,立马活跃起来。众人一边往毛主席的方向挤,一边举起双手热烈的欢呼。

同时,主席也举起手来,微笑着同群众们打招呼。这场景很是让人感动,而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国民党副专员,打心里感到震撼。

对于这种感人肺腑的场景,蒋泽民则很冷静。一方面,蒋泽民清楚地明白百姓有多敬爱主席,一方面越是在这种场合,就越需要加倍小心。

蒋泽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热情的人群,突然发现有一人十分可疑:群众都举起双手来欢呼,可这个人却双手背在身后。而且这个形迹可疑的人,虽然穿得普通,但他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恶意,却十分明显。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蒋泽民立刻警惕起来,他不动声色地换了个角度,朝那人身后望去,只见他背在身后的手上,拿着一根大木棒!这人恐怕有问题!电光火石之间,蒋泽民大跨步走到主席身边,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人。

国民党副专员率先走进了食堂。随后,毛主席朝着群众挥挥手,也向食堂走去。就在主席走进食堂的那一瞬间,那个手持木棍的男人,猛地冲向主席,抡起手里的木棍就要向主席的脑袋使劲砸去!

所有群众都傻了眼,他们根本想不到会有人刺杀主席。男人的行动太快,推开、开枪都来不及了,千钧一发之际,蒋泽民“唰”地举起右臂,一下挡住了男人行凶的木棒。

木棒落得又准又狠,一股剧痛从被击中的右臂传来,手臂一下子失去了知觉。蒋泽民的头上立刻出现了细细密密的汗水,他的身体也被砸地晃了一下。但蒋泽民迅速就稳住了重心。

男人见一击不成,又拿起木棒发起攻击,蒋泽民顾不得疼痛,伸出左手一把抓住木棒,然后一个回旋踢,将刺客踹倒在地。其他警卫员终于反应过来,飞奔过去,死死按住挣扎着想起来的刺客。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警卫员

那刺客想要喊叫,却被眼疾手快的蒋泽民塞了一团东西在嘴里。警卫员赶紧拿出绳子,用力一捆,将刺客绑得结结实实,塞进车里,押送到边区保卫处。而走在最前面的毛主席等人,对此事毫不知情,他们有说有笑地走进了食堂。

这时,群众也都反应过来了,大家都愤怒极了,许多人连声高呼处死刺客。蒋泽民赶紧摆摆手,示意群众不要惊动毛主席。待群众渐渐稳定下来后,蒋泽民简单地向身边一个警卫员交代了几句,便奔进了食堂。

食堂里,毛主席和副专员正兴致勃勃地聊着天,蒋泽民悬了半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时,之前被自己极力忽视的右臂,剧烈地痛了起来,蒋泽民忍不住瘫坐在凳子上。

主席并不知道蒋泽民负伤,他看着远处的将在蒋泽民,示意他过来。蒋泽民不愿让主席担心,勉强站了起来,笑着走到主席身边。就这样,一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一个人发现蒋泽民故意隐藏的“秘密”。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国民党特务

宴会结束后,蒋泽民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保卫处。经过一番审讯调查,才知道,刺客是潜入延安的国民党特工,还好只是个外围人员,没有配备枪支,不然毛主席恐怕会命悬一线。而这件事后,蒋泽民也加大了警卫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泽民在党的指导下,回到了东北,参与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后来蒋泽民还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蒋泽民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蒋泽民为新中国的发展的稳定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国民党特务刺杀毛主席,一“高手”挡下致命一击,后官至正军级

蒋泽民夫妇

抗美援朝结束后,蒋泽民先后担任了沈阳军区后勤部车船部副部长、生产部长等职,1978年,又升任为总后勤部车船副部长。在这期间,蒋泽民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祖国。

2012年6月,蒋泽民同志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100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