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位老师为什么单惩罚这个小女孩——探讨朝阳二小“庆元旦”视频事件主角心理

 陈林细谈教育 2022-01-03

一、小女孩的心理

昨天看那视频,真的被那小女孩疼着了,看着她可怜巴巴的眼神,仰望着比她高很多的老师,眼睛里应该是有泪水在打转又不敢流出来吧?再看看她的一双小手,真的是不知怎么放了啊!整个过程,这个小女孩只怯怯地说了两个字:但是……

但是什么呢?

但是还有其他小朋友也捂耳朵了呀?

但是我真的不喜欢这个小伙伴的朗诵啊!

但是我捂耳朵也是在逗那个小男孩啊!

但是我可以改正啊,下次我不捂耳朵了呀!

但是……

二、老师的心理

每一个但是,其实都是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两位老师已经听不进去了,在她们认为,她们发出的命令必须得到执行,不管对错。在她们认为,她们在执行批评工作时,被批评的人一个字都不允许解释,没解释一次,罪过就要加一等,因为那是对她们的冒犯。在她们认为,如果那个“但是”后面的话说出来了,她们肯定会尴尬,即使不会尴尬,也不让小女孩说出来,因为“未来是如此的不确定”。

那么,两位老师为什么单单讨厌这个小女孩呢?在视频中可以看到,不止一个孩子捂耳朵了呀。我想大约处于这样几个心理:

杀鸡儆猴的心理。抓住一个狠狠地惩戒,然而闻者足戒。她们确实做到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把矛头指向了这个孩子,再也没有其他孩子做小动作了,教室里一篇安静。

重错首罚的心理。两位老师可能认为这个女孩子不但捂耳朵,而且还调头看摄像机,这可能使画面变得很不好看,十分影响班级形象,必须第一个惩戒。

女孩好欺的心理。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也不站起来换位置,于是,两位老师采取带节奏的方式,聚集其他“知情群众”一起给小女孩施加压力,在她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我是老大的心理。在教师认为,自己是学生和家长们的老大,我想惩罚谁就惩罚谁,而且还可以给家长看,他们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引起孩子和家长的反应,以为这次发家长群,也会起到“家校合教”的效果,只不过这次“翻船”了。

三、其实可以怎么做

其实,小女孩的每一个“但是”里都藏着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但是其他小朋友也捂耳朵了呀!”——嗯,看起来台上小朋友的朗诵还需要改进对吗?

“但是我真的不喜欢这个小朋友的朗诵啊!”——这是你的权利,不过我们也需要尽量给表演者应有的尊重,对吗?

“但是我捂耳朵也是为了逗那个小男孩啊!”——哈哈,你真会逗,不过这样会引起他的误会,让他失去信心哟。

“但是我可以改正啊,下次我不捂耳朵了呀!”——好孩子,懂得尊重表演者了。

……

然而,在上面猜测的教师的心理里,只有惩戒,只有权威,只有威严,只有镇压,只有斗争……唯独没有爱和理解。

四、懂得一点理论会更好

事情已经过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两位老师可能还很年轻,一时糊涂,希望她们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这次事件已经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她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不过也不要紧,如果还喜爱教师这个职业,就从“认同学生”这样一个最基础却也很难做到的观念做起吧。“认同职业,认同学生,认同学科”,这是帕尔默《教学勇气》里所贯穿的观点,只有认同,才能发现伟大是事物,只有认同学生,才能与学生共创自己的伟大!

END



这个书店里的书特别便宜!

如果你想买很便宜的书,请扫下面的二维码,一定会有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