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1—庆历改革夭折

 启书有益 2022-01-03

原创 洁玉飞雪 启书有益 2021-12-26 22:30

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启书有益~



《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随性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为方便书迷,本文提供音频,让眼睛休息,值得拥有(此次录音是自己亲自上的,正宗川话版)


人生,不经历点磨难、折腾、挫伤,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力、几斤几两。也根本不知道谁才是自己的真心朋友。国家也是如此,一场宋夏战争,终于让大宋重新认识了自己——天!我咋这么挫?

这个时候,已经距离大宋开国,足足八十年。如果赵匡胤知道自己一手开创的基业会严重滑坡,一定会从永昌陵掀开棺材板跳出来。八十年了,当年敢打敢拼的开拓精神呢?当年振兴中原的初心呢?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天下大势,盛久必衰,衰久必振(当然是换一个人来振)。

中国三千年悠久历史,83个封建王朝、559个帝王,都无法逃离一个怪圈:不持久。每个王朝的前几个皇帝(王),都很有作为。然后,就一路向下,一代不如一代。当然,中间偶尔可能会冒出那么一两个中兴之主,但也无法改变这种每况愈下的趋势。

知道“降龙十八掌”为啥要失传吗?据说后面的师傅教授徒弟,为防止被“打番天印”,都会留一手。那么传着传着,就没有了。

封建迷信思想说,这是风水。仔细想想,觉得很扯。皇家可以调动所有资源,组建最强大的“专家”团队。其陵墓,占据的是天下最好的风水。咋会逐渐衰败?

主要原因,无非两个。

其一,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凭本事得天下,他们那种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获得的能力,是和平年代根本无法理解和经历的。

其二,建国之初的政策必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但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改革,那肯定会落后于时代。产生漏洞出来,自然无法避免。

宋太祖、宋太宗,都亲自见证和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他们是过来人。政权是从真刀真枪对砍中获得的。宋太祖赵匡胤雄才伟略,扫荡群雄,初定天下。宋太宗赵光义虽然本事不如大哥,但也平定了北汉,让辽国不敢造次。这两位集团公司基业的奠定者,确实厉害。

而到了宋真宗这一届,进取心已经在开始消失了,一味地追求和平共处,以至于还签订了神奇的澶渊之盟,这简直就是一个负面示范、坏的开端。

与契丹达成和解之后,宋朝获得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没有战争,经济发展加快,文化也逐步兴盛,政治上也没有冒出过什么“大老虎”。历史书上对这一段时间的大环境予以高度评价,称其为“咸平之治”。

不过,这个“治”,格局太小。哪比得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大约是表达那么一个意思。

你说作为一个皇帝,软弱也就算了。这宋真宗居然还特别迷信。

其中一个很扯的事情,就是他搞了一场劳民伤财的“天书”封祀运动。

经历了澶渊之盟”、宋辽议和后,民间舆论相当负面,说啥天无二日”,严重动摇了“大宋中心论”,宋真宗各种不爽。

看皇帝这么焦虑,王钦若建议老大,我们可以派兵收服幽蓟,把尊严找回来。真宗说:“又要打仗?那么麻烦,这尊严不要也罢。”

王钦若继续建议说:那我这还有另外一套方案,我们可以通过封禅,给世界形成压力,展示一下能力。这不需要打仗,只是需要有个前提,那必须得有个啥天瑞希世绝伦这样的借口

“祥瑞?”真宗一惊,“开啥玩笑,哪去找这玩意?”

“事在人为,我们造一个就是了。”

“还有这种操作?”真宗有点迷糊,这不是糊弄人么。他把龙图阁直学士杜镐叫过来,侧面问:你说,那河出图洛出书,到底是不是真的?”

杜镐并没有揣测到圣意,漫不经心回答道:“古代名人搞电信诈骗,忽悠老百姓的。你信就上当了。”

宋真宗一听,下定决心,还真可以这样搞。

于是,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按顺序,应是景德五年,因后来的天书事件,故改元大中祥符),真宗决心封禅泰山,假造祥符,诏令改元。

正月乙丑日,宋真宗安排通知王旦、王钦若等大臣过来朝元殿召开隆重的御前会议。

会议由宋真宗主持。他抛出了一个命题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我加班批阅文件到半夜,正打算睡觉,突然房间里面发光发亮,有一位升仙,戴着星冠、穿着紫衣,面对面给我讲,说是下个月三日,适合在正殿建搞一个黄籙道场,持续时间月,就有机会获得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我正想问个究竟,神仙已经不见了。我安排工作人员把这个事情记录了下来。从十二月初开始我就已经按照神仙的要求在朝元殿斋戒,建道场。

故事还没有讲完,突然秘书报告说,在左承天门屋南角上,发现有黄帛拖在鸱尾,帛长二丈包裹着的物品像是书,外面裹以青缕三道,封处隐隐约约有字——这就是神仙所说的“天书”了。

王旦等完全心领神会,当场向皇帝表示祝贺。然后随着宋真宗步行前往承天门,一番形式主义跪拜后安排两个工作人员搭梯子取下来,恭恭敬敬送到布置好的道场正中位置上供着。

天书由丞相陈尧叟负责启封。上面写着一连串标准的仿宋体大字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妥当,封禅泰山已成定局。

泰山封禅,是一个重大的礼仪活动。你以为就是皇帝和秘书一起前往泰山一番操作就完了?那可不行。必须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摆弄到极致,能有多豪华就有多豪华。基本上就是调动了全国资源,花销自然不在话下。

所有的困难都能克服,只要皇帝高兴就好。

而且,在宋真宗执政后期,奸臣当道。尤其是王钦若丁谓彭年、刘承规林特五人相互勾结,行为诡秘,天天给皇帝出“馊主意”,撺掇皇帝各种“潇洒”,闹出了传说中的“五鬼用事”,干部队伍相当混乱。

如果和领导关系好就能得到提拔重用,那社会完了。

牛吹大了,总有现原形的一天。

盛世的泡沫,抵不住西夏的凌厉攻势。在那场战争中,大宋帝国一败涂地。本着“老大哥”的颜面,最后和西夏议和,每年支付高昂的“赏金”。同时,契丹人也乘机落井下石,以战争作为威胁,迫使宋帝国提高岁币。

这样一搞,大宋帝国在岁币上的支出,每年增加约17万两白银、25万匹绢以及3万斤茶。这成为国家一笔沉重的财务负担。你以为就是国库转移支付就完了?幼稚啊!最终还不是百姓买单。

目前大宋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不仅仅是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同时官僚阶层也毫无斗志。干部队伍很久没有调整了,都是一些老人,这些人观念很明确,保命要紧,任何事情都追求个稳妥。万一把饭碗搞脱了咋整?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在大宋被西夏打得泪流满面的同时,国内也开始不太平。六月,沂州虎翼卒王伦聚众闹事起义,短时间内就覆盖了好几个州县,基本上算是一呼百应。朝廷马上调派几路大军各种“围剿”,总算是给摆平了。

但在短短两个个月之后,商州张海、郭邈山起义暴发。原因很简单,老百姓闹饥荒,没饭吃,找政府有关部门信访,然后就变成了打砸抢,竟然持续了四个多月,覆盖了十多个州县。

思想守旧僵化的老一辈干部看来是靠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派人士开始走向前台。这里面,就包括在边疆捍土有功的韩琦、范仲淹等。

作为枢密副使的韩琦,给皇帝写了一道奏折,明确提出七个建议:清政本、念边事、擢才贤、备河北、固河东、收民心、营洛邑。

这些建议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并没有触及根本,相当于进行一次简单的政治改革。尤其是念边事、备河北、固河东这三件,实际上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壮大武装力量。经营洛邑这种事,需要很长时间,并不是当务之急。

相比之下,作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所写的奏疏,则要全面深刻得多,涉及到了不少国家的根本问题。在奏疏中,范仲淹明确指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这个见解,简直和“启书有益”不谋而合。

光说问题,不提方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不要给领导做问答题,要让领导做选择题,最好是让领导做判断题。

那么,宋朝目前的政治生态,问题在哪?如何改革?范仲淹接着写了十个方面的详细计划。

第一,明黜陟。和平年代,干部队伍很容易滋生官僚主义,搞得越来越平庸,干部晋升讲究论资排辈。不管业绩如何,只要混时间,到点就自然升迁。看起来公平,实际上整个队伍毫无活力。第一个事情,干部的考核晋升改革,由组织部(吏部)完成。

第二,抑侥幸。古代当官,有一种神奇的制度,叫“恩荫”,简单地说,就是如果老子有功于国家,子孙就能享受一定的特权和待遇,或者“接班”“顶班”。看起来很人性化,但谁能确定老子英雄儿子就一定是好汉?选进来的全是些运气型人才,简直不公平。这个事情,还是由组织部(吏部)处理。

第三,精贡举。宋朝的文化很发达,科举考试相当重视辞赋,如果能够写上一手漂亮书法文章,就被认为是“人才”。但有个现实问题,公文写得好,不见得为民服务就好。所以,这个公务员考试也要改,要从实用性出发,要不然尽来一些书呆子。这个事情,由组织部(吏部)牵头落实。

第四,择长官。地方干部权力很大,作为一个县令,和皇帝相比,权力上的不同大概只有四项:印钞票、搞外交、国防、发动战争。这个队伍不控制好,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必须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首先要求就是必须讲政治。这还是组织部(吏部)的工作。

第五,均公田。公田也就是职田,属于宋朝官员的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建国时间长了后,在职田的分配上就开始出现不均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了干部办事创业的积极性。这个事情农业部(户部)牵头落实。

第六,厚农桑。老百姓要致富,只有种庄稼、搞养殖。农桑是国家经济的根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事情由农业部(户部)处理。

第七,修武备。通过一场宋夏战争,已经完全暴露出宋朝在国防力量上的弱点,所以,必须搞好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个事情,交由国防部(兵部)落实。

第八,减徭役。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然后老百姓少缴税,付出劳动有报酬,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有工资。这个事情,交由民政部(户部)落实。

第九,覃恩信。重点关心关注朝廷的各种惠民措施是不是得到了贯彻执行,严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行为的产生,让老百姓享受政策、懂得感恩,建立政府公信力。这个事情,交给纪委监察局(御史台)负责。

第十,重命令。朝廷的命令不能朝令夕改搞了耍,所有颁布的法令,必须有力执行(就算是中途发现错了也要把动作做完)。这个事情,交给纪委监察局(御史台)负责。

皇帝认认真真把范仲淹的报告看完,忍不住拍桌子:“希文想得十分周到啊!我终于看到一套靠谱的方案!”

于是,所有建议全部被采纳,朝廷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次改革从庆历三年开始,又称“庆历新政”。改革派的核心人物,不仅包括范仲淹、韩琦,同时还有富弼、欧阳修、余靖等。

韩琦的改革建议中,没有涉及到干部队伍。而范仲淹的建议中,干部队伍整顿是重点,竟然有十分之四。整顿干部队伍,是改革的关键。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困难。要想动这个奶酪,必须得罪一大批人。

干部是人来当的,只要是人在搞事情,就一定有漏洞。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关系网。不要以为那些真正的“叫花子”就是孤身一人,不信你去把一个叫花子揍一顿,以至于出事情必须赔钱的程度,你就会发现他的亲戚很多,甚至不少开着奔驰宝马那种,搞不好还有高级干部。

要想动某一个干部,那就必须要得罪后面的权贵。时常听某某领导在台上讲话说,坚决不重用那种托人拉关系的干部,发现就一律拉黑。话说回来,这是托的人还不够大。如果足够大,在他把你拉黑之前,自己就已经被拉黑了。

封建时代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改革变法最难,改革家基本上没有啥好下场。必须要有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才能彻底树立变革的决心。从这个角度讲,范仲淹勇气可嘉,竟然敢挑战官僚主义。

这有了皇帝在后面背书,事情就好做多了。

据说,范仲淹在查阅官员名册时,看到某个人不称职,就用笔做个记号。这一笔涂下去,表示这个官员的政治生命就到头了,这一家人乃至一个家族,也就玩完了。

同样是搞改革的富弼,发现范仲淹这种操作,很是担心:“我的哥老关,你这轻轻松松一笔涂抹过去,你晓不晓得,这家人要哭啊?”

范仲淹回答说:“我们当干部,要分清楚、处理好几个关系。比如乌纱帽和安全帽的关系,哭声和骂声的关系,一阵子和一辈子的关系,有钱买棺材和无钱治病的关系,记性不好与良心不坏的关系等。话说回来,他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要好。”

这范文正,果然是流传千古的政治家!启书有益反手就是一个赞。

虽然老百姓纷纷给老范点赞,但这老范在保守官僚权贵干部队伍里,却成了过街老鼠、害群之马。其中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范仲淹和韩琦的老上级夏竦,他不择手段地采取各种方式反对、攻击、诽谤、诬陷改革派,咒骂改革派人士结党营私,斥之为“朋党”“团团伙伙”,说他们“就是想搞路线斗争”。

反对派疯狂造谣炒作,作为谏官的欧阳修看不下去了,发表了写了一篇著名文章《朋党论》予以还击。

文章明确指出,所谓“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别,君子与小人不同,“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这是欧阳修的散文代表作,诅咒新政的反动派看了,汗如雨下。为啥要读书?就是把人骂了,人家都找不到把柄。

但是,君子在明处,小人在暗处,防不胜防。为了搞垮革新派,夏竦竟然安排伪造所谓废立皇帝的信件,意图把改革派领袖人物富弼一锤子敲死。

范仲淹、富弼等,一看这形势不对啊,为避开所谓“谋反”之嫌,只好动提交申请,离开京师,前往陕西、河北主持地方军政。老子惹不起,躲得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队伍不好带,人散了。宋仁宗根本没想到,改革的阻力竟然如此之大,一时间变得心灰意冷。而且宋夏两国之间已经达成和解,战争危机算是基本消除,改革好像也不是太必要。

这样一来,新政就慢慢冷淡了。实际上,即便是皇帝,也无法做到真正的一手遮天。

官僚主义是十分可怕的。就算范、富两人已经离开京师,流言攻击还在继续。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富弼等人遭到贬黜,朝中支持新政的官员也被清洗。甚至连温和派韩琦因为对富弼被罢表示同情,也丢了枢密副使的乌纱帽。

可怜的“庆历新政”,还没全面铺开,就挂了。

范仲淹被贬官后,写了一篇《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为人民服务,大约就是这种情怀吧。

回顾前事,请猛点下列链接: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1—出发乃是少年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2—老郭高调登场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3—刘氏集团破产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4—柴氏幸运上位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5—生活在于折腾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6—后周一路凯歌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7—策点检为天子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8—大宋开启征程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9—总有刁民害朕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0—二李玩火自焚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1—喝酒喝到辞职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2—荆湖唾手而得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3—后蜀节节败退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4—后蜀彻底消失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5—南唐风雨飘摇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6—再无春花秋月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7—北汉三遭敲打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8—斧声烛影之谜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9—揭秘金匮之盟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0—彻底搞垮北汉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1—挨上当头一棒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2—惹到烫手山芋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3—雍熙北伐失败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4—杨家将之悲壮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5—宋辽两败俱伤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6—居然王李起义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7—真宗替换太宗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8—缔结澶渊之盟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9—西夏悄然崛起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0—那场金融诈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顺便问一句,你关注我没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