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年前写的书评:《娘子谷》以及二战中的乌克兰人

 阿年282 2022-01-03
本文转自我那个已经不存在的百度空间……!

乌克兰作家阿纳托利·库兹涅佐夫的小说《娘子谷(babi yar)》真是很好看!这个是苏联历史课看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除了小段议论,主要是作者以十二岁的自己的视角写的,当时他是住在基辅的一个男孩,爸爸是俄罗斯人,妈妈是乌克兰人。大概故事情节就是从苏军节节败退开始的 后来德国人进了基辅 很多人都很高兴 认为天堂就要来了 但是渐渐地他们就开始意识到德国人的真面目 然后就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屠杀 故事是以一个作者采访的犹太女幸存者的角度写的娘子谷大屠杀的详细情况,事实上娘子谷大屠杀这件事的历史资料并不多 这一段描述是被引用的很多的 算是比较详尽的资料了。



从这本书里的描写来看 斯大林的强制集体农庄政策使乌克兰人非常地不满 在书里德国人快要来的时候(1941年9月19日 基辅沦陷) 托里亚(作者)周围的好多人都很高兴,他们说“德国人是文明的民族”,“世界上不会有比苏维埃更糟糕的人了”,托里亚的外祖父(一个典型的乌克兰农民,十分反对集体农庄)还认为就要过上天堂般的日子了。德国人得意洋洋地来了,他们的精良装备,整齐的军装,甚至“漂亮红润的脸” 都跟狼狈撤退的苏军和他们身上的破烂造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人都觉得德国人就是好等等。在苏军刚撤走的那几天里 全城的人都出去抢劫商店 托里亚也去了。托里亚的妈妈是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者,女教师,她把托里亚说了一顿 但是贪心的外祖父却一定要把偷来的东西留下。后来纳粹在基辅建立了新的行政机关,还贴出了各种宣传海报,发行了新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报纸。海报上说俄罗斯人和犹太人都是乌克兰的敌人。外祖父很讨厌犹太人 他说犹太人是靠吸乌克兰人的血富起来的 还说应该把他们都赶回巴勒斯坦。托里亚受外祖父的影响也相信了 但是其实他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感到德国人并不是像外祖父和他们的女邻居说的那么好 因为他自己有一半俄罗斯血统 他的朋友有的是有一半犹太血统 有的是有一半波兰血统的 他感到很困惑。后来德军强制基辅所有的犹太人都集合起来,托里亚去看了 他看见很多贫穷的犹太人 城里有很多人都去看热闹 很多人趁火打劫 抢劫犹太人 还有扔石头的。后来屠杀就开始了,他们听到山谷里传来机枪的声音,有一些侥幸逃出来的人在城里传播消息。他们家后院里来了一个逃出来的男孩 本来托里亚的外祖母是要把男孩藏起来的 但是男孩被女邻居关在家里了 出卖给了德国人。这本书里写了很多乌克兰人出卖逃出来的犹太人的事情。他们恨犹太人就像恨苏维埃政权一样,即使在对“文明的”纳粹最初的幻想破灭以后。对当时发生的事情,作者是以一种不加评论的方式写出来的(通过十二岁的自己),但是能感觉到十二岁的托里亚是同情犹太人的。



作者用很多篇幅写了乌克兰人对强制农村集体化的反感和由此引发的对德国侵略者的幻想,即使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都是一厢情愿+自行脑补出来的。比如托里亚的外祖父经常说,他记得在沙皇时代他生活的好很多 还说那个时候要买皮大衣的话有的是,但是其实他自己却不肯记得在沙皇时代自己家住的小破屋 而且他也从来没买过皮大衣。书里还写了很多人性的阴暗面 比如撤退的党员家的房子被贪心的人占了等等。



这本书感觉总体上是反对苏维埃的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后面还有一大段专门写强制农村集体化导致的30年代初乌克兰大饥荒的惨状。(其实从我看过的很多资料来看,大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自己造成的 因为他们不愿意加入集体农庄 所以都不收割粮食 让粮食烂在田里 或者把自己的牲畜都杀掉 很多粮食都是城里来的共青团员收割的。当然这个并不是说农民这么做就没有原因 因为在很多农民眼里 集体农庄就像沙皇时代的村社 集体农庄就像是沙皇时代的农奴制 等等,而且斯大林在“去富农化”的运动中确实有些颠倒黑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民内部历史上是没有阶级斗争的 很多所谓的富农其实并没有剥削贫农 但是都被整得很惨)作者还提到了基辅大火 就是在德军刚占领基辅的时候 德军的司令部发生了爆炸 然后很快全城就都烧了起来 死了不少德军和老百姓。他对这件事说的是,撤退的苏军和留下来受苏军指挥的游击队放了火 一是为了“假装他们确实抵抗了” 二是为了黑德国人 等等 反正是有一大段讽刺苏联如何如何虚伪的。。。。作者还用很大篇幅写了他因为这本书在苏联收到的censorship等等 这本书里所有加粗的段落都是当时在苏联出版的时候被censor掉的



这里面的外祖父和外祖母让我想起《童年》里的外祖父和外祖母 外祖父是个典型的乌克兰农民 十分地贪心 非常反对苏维埃政权,(至少开始的时候)认为德国人是好人+解放者。外祖母很虔诚 经常自己饿肚子却施舍给别人 而且对问题看得清楚一些,她早早地就告诉托里亚,纳粹肯定不是好人。有意思的是,托里亚的父母都是布尔什维克 不信宗教 但是外祖母无法接受自己的外孙在没有上帝和圣母的条件下长大 于是她就趁女儿和女婿不在家的时候抱着托里亚去教堂做了洗礼。但是后来托里亚上了学 受了苏维埃的教育 就渐渐地不相信上帝了。(不过在轰炸的时候,他还是跟着外祖母一起念了“我们的父”)



总体来说 如果作者的描述符合事实的话(他自己是这么说的),看来在二战开始的时候乌克兰人确实有很多投敌的 而且乌克兰人的反犹情绪也很强 再加上对苏联一些政策的不满 怪不得《青年近卫军》里有那么多叛徒 索比堡和奥斯维辛里有那么多乌克兰卫兵和纳粹帮凶。看了这本书里描写的情况 再想想《青年近卫军》里的那些孩子的处境 他们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斗争的呀!如果没有卖香烟被德国人偶然发现,估计被出卖也是迟早的事情。(不过顿巴斯是比较靠近俄罗斯的地方 而且很多是矿工不是农民 所以可能反俄反苏情绪不那么强 但是西乌克兰绝对是不安分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